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广州名城传统中轴线

论广州名城传统中轴线

收稿日期:2001-06-18;修订日期:2001-10-24作者简介:杨宏烈(1946-),男,湖北汉川人,教授,从事城市文化资源与“城中村”改造研究。

①广州古城区习惯指越秀区、东山区、荔湾区。

②有段时期,广州片面集中在旧城区大拆大建,且不尊重历史街区的特性。

③见广州日报2001-02-16有关报道。

论广州名城传统中轴线杨宏烈1,陈思访2(11广州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1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450)摘 要:广州名城固有传统中轴线集直轴、曲轴、实轴、虚轴、路轴、绿轴、山水轴、文脉轴、网络坐标轴于一身,在城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发展过程中不可他移。

深刻认识其空间环境艺术、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探讨其复兴、整治、拓展的规划手法,营造一个山水生态型的城市主题文化旅游集锦带,对切实保护名城、积极建设新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广州名城;传统中轴线;功能价值;保护规划中图分类号:T U984111+4;X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02)01-0028-06 正当广州市民热切关注古城区①旅游景观建设之时,市政府文件确定将“传统中轴线”列于广州14片历史文化保护区。

这充分肯定了“传统中轴线”不可由其他道路替代。

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积淀警示我们:必须马上抓紧进行着手恨晚的、抢救性的、全方位保护性整治拓展规划,使之成为集瞻仰幽思、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交往、文艺表演、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中心城区绿色文化风光带。

这对有效地保护名城,合理地发展新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广州有条传统中轴线?广州古城有条传统中轴线?乍听此言,无怪普通市民,就连许多业内人士也会觉得大惑不然。

在路网曲折复杂,仿佛“全城是个大工地”②,给人总体意象乃“最说不清”③的城市里,哪儿还存在一条中轴线吗?然而的确是有的!就在古城区。

只是在一个较长的政策时期内不被重视而已。

广州古城处在“五岭北来峰在地,九洲南尽水浮天”的地理位置。

城区有一条北自越秀山,南至珠江水的传统中轴线,俗称“一条扁担担起山和水”,将山川形胜、宫室城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城市风景画(图1)。

广州至少有2300年的建城史。

从传说中的“古之楚亭”、“南武城”,到有史可考的秦代“任嚣城”、图1 广州古城风水轴Fig 11 Fengshiu axis of fam ous G uangzh ou C ity第22卷 第1期2002年3月 热 带 地 理TROPIC A L G E OG RAPHY V ol 122,N o 11M ar 1,2002南越国“赵佗城”、东汉“步骘城”、隋唐港城、南汉国都城、宋元三城到明清广府城,似乎总有一条通过宫府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凝聚着这块风水宝地的“王气”,稳定着和引导着广州城的建设与发展。

城南珠江北缘则由现西湖路逐渐向南推进至惠福路、大南路、一德路、沿江路直至现江边。

古代城区中轴线一直于此不太大的地段内平移延伸。

最先以南越宫署为中心向南伸至江边大南门,后有教育路轴线。

明清两代城市始向西部发展。

由大北门至归德门直街,即大北直街(今解放路),形成古城偏西的一条中轴线雏形。

民国时期陈济棠主粤编制广州大都市发展规划,拆城墙、筑马路、辟公园(中央公园)、架路灯,市政建设开始向近代化迈进;于上世纪30年代基本上形成了从越秀山镇海楼、中山纪念碑,经山下中山纪念堂、市人大楼、市府大楼、中央公园(今人民公园)、起义路经现海珠广场、跨海珠桥到刘王殿,山水相连8km 比较壮观的近代史上的中轴线(图2)。

从山水形势看,自北而南从高图2 广州传统中轴线Fig 12 G uangzh ou traditional central axis渐低,乃一条怡人的景观视廊。

平面上轴线将古城划分为东西两部。

东为官府、衙门、文化区,西为商贾、宗教、住宅区。

“东山少爷,西关小姐”形象地刻画了两种社区的人文风貌。

轴线沿线及两侧分布有大小文物景点(区)30多个,古树名木蔚为壮观,乃市民休闲、游客参观喜闻乐到的好去处。

城市中心能稳定发展2000多年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保留广州传统中轴线,延续城市文脉,不能不说是明智之举。

在城市肌体遭受摧残的时候,广大市民的心灵也遭到莫大的打击。

城市传统中轴线在空间环境和人民心理场上同时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再不下决心保护,很快就可能没什么可保的了。

2 中轴线的传统与发展历程轴线是对称与旋转的中心线。

从宇观世界到宏观、中观、微观世界,许多物质客体和运动现象都有某种轴线存在。

动物中的飞禽走兽及人类,植物中的植株叶脉及花果,日常生活中的器皿、工具及工程设施,甚或在思维方式和社会活动中都可能有“轴线”在起作用。

有些轴线看得见摸得到,有些看不到摸不着;有些是固定的、死的,有些是动态的、活的。

城市(中)轴线本属概念性的元素,只存在于规划蓝图的构思之中,并无实际的存在形式;但作为一种线性关系构件,人们总还是能感觉得到,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只要地形条件允许,只要进行过认真统一规划的城市往往都喜欢采用“轴线”或变相轴线,而且随时代发展,轴线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自觉和突出。

文艺复兴前,西方世界的城市轴线并不明显。

如埃及阿玛纳城、两河流域的新巴比伦城、古代美洲的特奥蒂瓦坎城、古希腊米利都、古罗马城等,虽有轴线概念,但均停留在从神庙神道宫殿等建筑轴线中延伸出来的片段上[1]。

文艺复兴试图在中世纪城市基础上建立新的秩序,采用了拓展轴线的手法,进行城市环境艺术的充实、改造、完善,使空间效果强烈起来。

此期一些观念上的“理想城市”模型更是讲究轴对称、中心对称、甚至也用到旋转轴与竖向轴线。

当有了透视法则,[法]造园师勒・诺特将园林中的轴线无限伸向自然、伸向城市后,西方城市中的轴线才格外丰富起来、在城市秩序中起主导作用。

如近代巴黎、华盛顿、彼得堡的轴线运用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图3)。

尤其19世纪之后的现代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田园城市(霍华德)、卫星城(恩维)、带形城市(B ・A ・ЛA B ЛO BA 方案),郊区新城(贝尔格莱德、新德里、沙特Riyad )、科学城(如筑波),旧城中心(如费城)、新城建造(如堪培921期 杨宏烈:论广州名城传统中轴线 拉、巴西利亚、昌迪加尔)等都十分积极地规划城市中轴线甚或多组轴线(图4)。

图3 华盛顿主轴线平面Fig 13 Washington main axial plane中国把轴线作为城市最根本的基准标志历史渊源久远。

体现伦理、道德的礼教,作为维护等级社会秩序的基本体制,反映在城市布局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朝建城模式。

《周礼・考工记》所描述的王城形态、道路布局、城门宫殿、祖庙、社稷坛、里坊市井等城市组成要素,均围绕着中轴线。

这一都市传统模式经隋唐长安、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一以贯之数千年。

广州乃三朝十帝古都,南中国商业大港城市,从古至今中轴线的构造特征越来越鲜明。

改革开放新区建设中,又有一条现代轴线初具规模,这条北起燕岭公园、向南经火车东站、中信广场、体育中心穿珠江新城林荫大道、海心沙,越过赤岗塔继续向南的新轴线,汇聚了中央C BD 、旅游观光塔和庆典中心正加速发展延伸。

图4 堪培拉规划轴线Fig 14 Canberra plan axis中轴线一般不会偏离城市几何中心太远,中轴线的建设往往就是市中心的建设。

市中心是城市生活的焦点。

一个城市环境美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从市中心获得的印象。

各国60年代以来,在城市中轴线保护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内城衰退,增大吸引力、场所(Place )历史文化精神,促进中心广场、步行商业街、城市园林绿化、城市雕塑等方面的复兴建造,发挥了巨大作用。

3 传统中轴线的功能价值广州近代中轴线由古代中轴线遴选、演进而成,不仅规模大,又宽又长,且构成要素的类型与空间组合方式丰富多彩,历史文化主题内涵更易与现代衔接,在保护基础上进行整治扩展,更易满足众多现实功能,具有继往开来的价值意义。

311 作为大地景观构件,组织城市的山水格局中国古代城市多是礼制与“风水”二者结合的产物。

城市中轴线少不了山水要素,如北京中轴线上无山也要垒土堆景山,无水也要挖凿出金水河。

3 热 带 地 理 22卷国外也有许多类似情况。

广州城址基本上符合理想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大风水格局,传统中轴线是城市龙脉的延伸轴。

风水的神秘性是社会制度因素造成的。

但风水毕竟能使城市建设遵循自然法则获取自然的馈赠及审美体验。

广州古城中轴线极生动地寓示出背靠“青山半入城”、携带“六脉皆通海”,东有番山、西有禺山、南有朝山案山,颇具“控五岭、扼三江”的气势;绿荫相贯、山水相连,俯仰畅快、一气呵成,真正起到了上述“扁担”的作用。

312 作为生态构件,改善城区气候环境广州传统中轴线作为一个最好的“绿轴”、“绿楔”,藏风纳气。

作为风、气品质良好的南北气候通道,可有效地改善城区气候环境。

广阔的林荫道和公园广场,使南海(江面)之风经过滤降温浸入市中心,强冷北风由北山森林减弱,置换城中混浊的气尘。

树大树多炎夏遮挡烈日曝晒,雨季可调蓄浸街水量及空气干湿浓度。

华盛顿4×018km的绿化中轴,莫斯科每个市区连通外围森林的绿楔改善气候效果极佳,皆具有共同的原理。

313 作为坐标构件,确立城区的坐标方位轴线可以是只有一个轴点的射线,也可是有一个轴心、两个方向的直线。

两条轴线交成笛卡尔平面坐标系,3条轴线构成三维空间系统。

轴点、轴心可以是实体(标志性的建(构)筑物);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空间(如庄重的广场)。

老北京8km的南北中轴线就是一连串节点标志的排列组合;东西向的轴线即后来的长安街。

两轴相交原点位于天安门前。

如考虑高度上的规定(民居府衙不得超过宫殿城楼),则x、y、z三维均对全城构成定位、定向、定高、定形的控制、参照与联系作用[2]。

在心理场、精神空间上,轴线构成的向心力、凝聚力、方位感、安定感,令人对复杂网络具有可驾驭感。

类此东西横贯广州古城的中山大道与南北中轴线的交点即为广州中心城区的原点;珠江母亲河道与中轴线的交点则为广州传统水轴的原点。

长期以来它们的坐标功用功不可没。

巴黎轴线卢浮宫前“零公里”标志,对西欧也产生影响。

314 作为基准构件,打造名城的文化脊梁无任直轴、曲轴(如机电产品中的软轴),均可发挥空间组织的艺术作用,串联一系列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物,构成城市文化景观脊梁。

广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舞台,许多威武雄壮的活剧在这儿扮演。

近代历史文化是广州最丰富有特色、最有影响价值的文史篇章,传统中轴线正好拧结这一主题。

广州近代全市第一个公园,中国近代历史哲人大型的纪念碑堂,民国首脑机关大楼,广州起义展馆,近代的跨江铁桥,从“维新路”到“起义路”的命名,还有数十处与之有机相连的“等级高、种类多、规模大”的文物景点,可充分满足人们读史怀旧的心愿,阅览城市特征风貌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