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保护能否侵犯公共利益

知识产权保护能否侵犯公共利益

知识产权保护能否侵犯公共利益
--电影《惊爆内幕》话题引申
王素丽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市401120)
摘要: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在于以给予知识产权人对其智力成果一定时期的垄断权而励其进行创造的热情,同时也就需要通过制度设计防止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这种专用而限制竞争、妨碍智力成果的传播。

知识产权法的权利限制和权利融用制度是保障公共利益实见的基本制度。

关键词:交叉冲突利益衡量
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知识产权对象的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有超过机器、土地、资金等传统财产之势。

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惊爆内幕》中杰夫瑞所签订的有关知识产权的保密协议内容恰是危害到公共利益中的公共安全。

同时,“60分钟”王牌制作人洛厄尔也在商场大鳄的利益斗争的漩涡里饱受挫折,一心维护新闻正义性的他最终选择披露这则签有保密协议的新闻,引发了美国历史上司法和解金额最高的烟草诉讼案的故事。

1、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目标
1.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一个外来词,其对应的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为智慧财产之意。

我国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正式使用了“知识产权”的称谓成为我国的常用术语。

1.2利益衡量的概念
利益衡量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基础,在整个知识产权的发展过程中公共利益和社会效果一直是重要的追求目标。

1.3利益衡量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法律之所以保护知识产权所基于的利益考量不仅仅是保护私权更多的是保护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也更利于引进外国企业,不是吗?但是,不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个人私权受到保护,最终受益的依旧是公众,所有的制度设计最终的受益者都是大众,换言之,所有人。

显而易见,公共利益牵涉的也是所有人,保护的对象也是所有人,一直以大众为受益对象的知识产权又怎么能与公共利益相悖呢?公共利益一直是知识产权追求的目标。

二、知识产权人行使权利泛滥会侵犯公共利益
2.1 知识产权人的权利
知识产权行使是指知识产权人为实现知识产权的意义
而依知识产权的权能从事活动。

为追求权利的正常实现所为的权利行使为正常实现的行使,为追求恢复或弥补被损害的权利所为的权利行使为教济意义的行使。

前者一般以自力方式行使,后者一般以公力方式行使。

2.2知识产权行使的类型
现实生活中关于知识产权行使的类型主要分为专有许
可使用和非专有许可使用。

专有许可使用又称独占许可使用,是识产权人投权使用者在一定期限和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
特定的方式独占使用其知识产权对象,除被许可使用人之外,包括知识产权人本人在内的其他任铜人均不使以谈方式在
约定的期限和地域范内使用该知识严权对象。

当被许可使用的权利受到第三人不法侵害时,专有被许可人可以不通过知识产权人面以自已的名义立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的权利,
非专有许可使用包括排他许可使用和普通许可使用。

2.3知识产权与公共利益的交叉现象
《著作权法》第四条规定: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

现实的公共利益
是指知识产权法在维护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控制权时也要兼期到社会公众、大多敌人的普性和整体性的利益,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含义有政治和道德内容,也有经济性内容,包括了从国家利益、婚烟家庭道结规范到法律规范的原要求等一列的意义。

三适当限制知识产权以求最大公共利益
3.1 利益平衡原则
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在于以给予知识产权人对其智力成果一定时期的垄断权而励其进行创造的热情,同时也就需要通过制度设计防止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这种专用而限制竞争、妨碍智力成果的传播。

这样,知识产权就天然要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的平衡。

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出发点与核心。

与此相对应,作为传统民法组成部分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实现了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向,私权比以前受到了更好的限制与约束。

知识产权中的利益平衡原则是指知识产权法的立法日的和整个制度都应着眼于平衡知识产权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相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等多元利益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含义是:一是以私权保护作为利益平衡前提,以利益平衡作为私权保护的约束机制,从而在立法上进
行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二是以利益平衡原则贯彻全部知识产权法的解释和使用的整个过程。

3.2合理原则
公共利益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
的发展符合公平正义的法律价值,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比,应该是更高层次的重要利益。

但是,基于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性的概念,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可能引发政府或其他主体滥用公共利益,夸大公共利益,并借公共利益不给子知识产
权人应有的补偿,这样,公共利益成了用来侵害个人利益的
工只。

要把实际的公共利益和实际的个人利益看做是群体与群体的较量,而不是群体与个体的较量.如何确定公共利益
对个人限制的合理性呢?
首先,应该确定所要实行的公共利益是否符合人类的一般价值和法律的公平正义,是否符合不特定多数人的正当利益,从而确定公共利益的基本方向,其次,实行比例原则,使
公共利益对知识产权个人利益的损害最小化,即要求在考虑公共利益实现的各个手段方面,在实现同一日的日标的基础上,应给予综合的考量与评佔,选择那科能够鉿知识产权人
最少损害的那种手段与方式。

3.3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关于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国内外许多学
者都有所论述。

如英国学者米尔恩就指出:“共同体的每个
成员所负有的一项重要义务就是使共同体的利益优先于他的自我利益,不论两者在什么时间发生冲突都是一样,”美国学者博登海默也认为,公共利益与个人并不是“位于同一水平上的,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


笔者认为,知识产权中的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两中性质有别,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冲突和矛所的利益。

在化解冲突的过程中',在遵循知识产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平衡、考忠合理原则和采取正当程序的前提下,如果还是不能确定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方式与途径,就可以实行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的原则.
结论
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是知识产权人利益相互博弈与和的结果,它是指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基础性的、普遍性和整体性的利益,知识经济时代,公共利益作为社会存在的基础和个人利益满足的需要显得越来越重要,公共利益有利于协调相互冲突的个人利益、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利益不仅是作为一种立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而存在,而且具有行为规范和制裁规则的功能知识产权公共利益以个人利益的存在为前提,日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多数人的个人利益因此,公共利益必然要与个人利益发生矛与冲突。

对于冲突的调和,应该在坚持利益平衡的提下过台理配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借助公权机关的预等方式来化解知让
产权发中的公共刊益不能仅仪所一种抽象的法的价值而在在,而应该迎过法律制度的设计米实现。

知识产权法的权利限制和权利融用制度是保障公共利益实见的基本制度,知识产权法还成该在对知识产权据念的统一,健全知识产权法中公共利益一实现机制与适用制度等方用进行阳知识产权公共利益是一种不个人益出家刊益的独立刊益形态,应该建立与之当的法教机以公的程法应,盟立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必选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