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小明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收集到了以下宣传标语,其中与“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这一表述相符合的是 ( ) A.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D.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2009年国庆盛典 ( )
①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②显示了人民军队的威武强大③表明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社会④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认识正确的是 ( )
A.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已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C.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D.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
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必须靠各族人民 ( )
①平等互助②团结合作③同步富裕④艰苦创业⑤共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统一部署,全国各地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
各族同胞互救互助,凝聚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脉亲情,描绘了一幅幅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图。
这一切表明 ( )
①青海地区地震多②在我国,藏族比其他民族更重要③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由汉字“大”演变而来,寓意上海世博会拥有海纳百川的博大精神,而取名“海宝”是“招来‘四海之宝’”之意。
“海纳百
川”和“招来‘四海之宝’”,强调的是( )
A.我国的治国方略 B.我国的兴国之要
C.我国的强国之路 D.我国的立国之本
8.60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增加77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32.4倍,国家财政收入增长985倍,外汇储备增加近1 4000倍。
这表明我国 ( ) A.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已经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
9.下列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是( )
A.各民族平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 B.各民族必须庆祝相同的节日C.各民族保持同一经济发展水平 D.各民族只能使用本民族文字10.近年来,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步推进与国陈社会的对话合作,在一系列重大多边会议上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
这表明 ( )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唯一力量
B.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C.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发达国家
D.中国现在已经不怕美国了,可以同美国抗衡了
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2.小红从小有个梦想,希望到祖国宝岛台湾去欣赏秀丽风景,领略风土人情。
2009年春节,她终于乘上了厦门直飞台北的航班,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小红能够梦想成真是因为 ( )
A.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B.大陆和台湾的往来已经没有障碍
C.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了直航 D.“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3.在党和政府关怀下,不少西藏学生来芜湖学习,他们得到了芜湖人民的关心与帮助。
许多西藏学生动情地说,芜湖是我们的第二故乡,第一故乡给了我们生命,第二故乡增长了我们知识和能力。
这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坚持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4.漫画《愚公难移之“山”》说明 (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B.教育、医疗、住房问题是社会高度关注但又无法解决的民生问题C.解决教育、医疗、住房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口增长
D.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开发难度非常大15.“国以民为本”,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住房、医改、物价等问题引起了百姓的极大关注,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理解】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迅猛持续增长,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材料二:“入园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人民收入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还摆在我们的面前,要想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活得更有尊严,还需要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十一五”期间,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们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2分)
(3)请列举两条党和政府为解决材料二中这些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经济平衡迅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材料二:去年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国际峰会上,就当前国际形势和一系列重大全球问题全面阐述中国的主张,每每赢得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材料三:回首2009年,世界经济遭遇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百年不遇的严重冲击。
穿越60年风雨的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不少国家还在金融危机中受煎熬,而中国经济率先实现了回升。
中国经济增长顺利完成了年初提出的“保八”目标,全年增幅8. 7%,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难与我国相比。
中国经济呈现给世界的是一份优异的答卷!
材料四:胡锦涛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满怀信心地说:“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也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在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中国经济增长能成功实现“保八”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四,请你谈谈我们青少年应怎样更好地报效祖国,以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2分)
18.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
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
严峻挑战。
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仍然是两岸同胞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⑴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是什么?(1分)
⑵为什么我们最终能够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4分)
⑶我国在对台问题的态度和政策是什么?(2分)
19.材料一 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材料二全国政协委员、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凤翔寺阿訇马寿新在参加政协小组讨论时表示:只有在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下,才会有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安乐,伊斯兰教才会进步与发展。
⑴我国新时期的民族关系是怎样?(1分)
⑵为维护新时期的民族团结,我们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2分)(两个方面即可)
⑶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