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篇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一、正确领会语文课程的定义正确领会语文课程的定义,对于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至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定义了四个方面:1.全面提高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个定义就比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育观念具有更丰富的含义:它既包括了怎样教、怎样学、学什么,又包括了语文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包括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信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是新的语文课程的追求。

二、更新观念、努力创新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中所需1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创造的激情与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生受益不尽。

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

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三、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如此,才能满足社会各种事业的发展。

而人的素质,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差异,也是各具特色的,有着各自特点和发展潜能,正因为如此,人才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才能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特长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和谐地、主动地发展,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2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

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

近日,川大培养偏才、怪才的措施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正是对人自身正确认识的一种有益尝试。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教育家都非常注重个性特长的发展,如孔子教学生,就很讲究因材施教,注重个性特长的发展;大思想家、诗人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观念,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领袖。

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

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如果我们非要强调全面发展:贝多芬未必能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陈景润高考肯定落榜,爱迪生的总成绩肯全级倒数??蔡元培先生曾坦言:“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对于我们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大有裨益。

四、教师应秉持的态度:是宽容而非纵容3语文教师的宽容,说到底仍然是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

不要怕学生说错,不犯跌跟斗的人永远长不大,所谓“拒绝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正是这个意思。

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如果不许学生说错,无异于剥夺了他们的思考。

在充满宽容的的语文课堂上,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定于一尊,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展开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

努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

但是,课堂应该有起码的尺度,不要片面地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放任自流,对学生听之任之。

当学生的学习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出现错误价值导向或学习目标时,教师应敢于立即大声正色地说:“不”,或是采用其他教学艺术形式,使课堂和学生思维不误入歧途。

如果学生故意扯远话题,极端行事,我们又怎能培养出健全的人呢,下面我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阐述如何处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

为贯彻所谓新理念,一些老师喜欢让学生自主选择,愿意先学哪一次划火柴,就学哪一段课文。

其实,随着每一次划4火柴,情节是逐步展开的。

如果破坏了这样的顺序,学生学习课文的思维逻辑将被打乱,其情感历程也会相应地断裂。

同时,科学的“自主”还需要恰当的“主导”。

作为课堂“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的教师不能在学生的“自主”面前处于不作为的状态。

教师的“主导”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

那么“导”什么呢,“导”的就是学生的困惑和不解,在他们学习发生障碍,思路受阻时,给予及时地引导,给他们指点迷津,给他们指引方向。

这种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和推进器。

五、穿合适的鞋走恰当的路1、穿新鞋走新路我时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执教公开课时,用心地把生字,文章的重点语句用PPT呈现,美其名曰:多媒体教学。

依我看来,这是花多媒体手段的钱,干了不如老方法的活,这样花架子对于教学有何益处呢,新的教学手段应成为点石成金的妙笔,而非赘笔,应以此为升华课堂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师用动画制作出“狐狸使诈、乌鸦上当”的情境,教师便不必赘述文章的寓意,因为动画已经不言而喻,此时教学的难点便成为学生学习的乐点。

倘若教师再乘势设疑延伸想象:如果乌鸦再找到一片肉,狐狸又想得到这片肉,情况会怎样,当学生回答出现僵局,教师用动画模拟5各种情境,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只有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用新型实用的教学手段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才会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2、穿老鞋走新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唱可口可乐一样。

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进迸发出来了。

科学的思维应该是异想天开的可行,而绝非天马行空的漫游,如何检验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运用多媒体费时费钱还未必好用,教师不必大费周折地制作课件,只需找来一只乌鸦模型和一个瓶子足矣,通过实践更能检验学生方法的成效。

学生就会明白:乌鸦不会使用吸管,也无法实施塑料袋6策略??综上,教师唯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走出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重形式、轻本质的樊篱。

篇二: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念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念理念一: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目中有人)1、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设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习活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享受高质量教育。

2、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习有意义的内容);3、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同形式作业的设计\不同形式学习方式的选择)。

理念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心中有标)三维目标的融合(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注重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加强培养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7重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与学习方法,注重形成性的过程评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三维目标各有侧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

理念三:树立教学方式新理念(学中有趣)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建立开放的学习观----主动性(激发兴趣愉快参与)----独立性(创造机会独立学习)----体验性(设计活动人人感受)----问题性(设置问题促进探索)理念四:建立对话式的教学关系(教中生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倾听者\欣赏者\鼓励者\促进者…… ?学生和文本关系的新定位学生是文本的体验者、感受者、欣赏者、质疑者、拓展者、8创造者而不是文本的理解者、接纳者、盲从者……温馨提示:教学对话中教师和学生要做文本作者的知音,要正确理解文本传达的价值取向。

篇三:第一讲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第一讲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第一讲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难点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学习方法指导认真阅读资料,写读书笔记。

学习内容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9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