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星传动比及啮合频率计算

行星传动比及啮合频率计算

行星传动传动比及啮合频率计算
特征频率主要包含转频和啮合频率,根据传动比计算的结果,可以相应的算出每个齿轮相对应的转速n ,则转频60i i f n =,齿轮啮合频率等于该齿轮的转频乘以它的齿数。

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啮合频率是相等的。

即zi i i f f z =⨯。

而齿轮的振动谱就是以该基频(zi f )波和高次谐波所组成的谱,因此在故障诊断中具有重大意义。

又因为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啮合频率是相等的,所以一组行星轮系当中只要计算中心论转速即可。

1
a 1
b 1
c 2
a 2
b 2
c Input Shaft
Output Shaft
2
d 1
d 3
d 4
d
齿轮模型
齿轮箱各级齿轮参数
参数
行星齿轮箱 平行轴齿轮箱 一级 二级 高速级 低速级
a 1
b 1
c 1 a 2 b 2 c 2
d 1 d 2 d 3 d 4 模数 1 1 1 1 1 1 1.5 1.5 1.5 1.5 齿数 20 40 100 28 36 100 29 100 90 36 个数
1
3
1
1
4
1
1
1
1
1
n –输入转速;
Za1–第一级太阳轮齿数;Zb1 –第一级行星轮齿数;Zc1–第一级内齿圈齿数; Za2 –第二级太阳轮齿数;Zb2 –第二级行星轮齿数;Zc2 –第二级内齿圈齿数;
(1) 一级行星轮系:
111111a H c c H a n n z n n z -=-- 其中,n n n a c ==11,0 ,则 )1//(11111+==a c a H b z z n n n =n 6
1
(2) 二级行星轮系:
222
222
a H c c H a n n z
n n z -=--其中,
1
22,0H a c n n n ==,则
)1//(22222+==a c a H b z z n n n =232
7
a n 行星轮系级: 传动比i =192/7 (3)平行轴:
中间低速级: 传动比i1= 小

n n =100/29
高速级: 传动比i2= 小

n n =2.5 平行轴传动比:i=8.6 总传动比:i=232
齿轮箱振动特征频率 1. 啮合频率:
1)转速同步频率 n f = n/60 式中,n 为轴转速(转/分)。

2)定轴齿轮啮合频率
n f = nz/60 式中,n 为轴转速(转/分), r z 为齿轮齿数。

3)行星轮系,啮合频率用下式计算: m f = a b a c b z f f z f ⨯-=⨯)( 式中,b n 为行星轮架转速(转/分),c z 为内
齿圈齿数,a f 为太阳轮转频,a z 为太阳轮齿数。

m f =(15.95-1.975)*13=181.675
m f =1.975*92=181.7
2. 故障特征频率: 1) 行星轮: 局部故障特征频率: 太阳轮: 行星论: 分布式故障特征频率: 太阳轮: 行星论: 2) 平行轴:
假定输入转速1500,由上述公式可得各级齿轮的故障特征频率如下:
第一级行星齿轮:
1) rpm n n a 15001==
rpm n n n a b a 2506/112=== Hz n f a a 2560/11== Hz n f b b 17.460/11==
Hz f z f b c m a 41717.4100111=⨯=⨯=
2) rpm n n b a 25012==
==
=21232
7
a d
b n n n 54.7rpm Hz n f a a 17.460/22==
91.060/22==b b n f
Hz f z f b c m a 91222=⨯=
3)12
1
32d d d d d n z z n n ⨯=
==15.86rpm 60/332d d d n f f ===0.26Hz 222d d m d z f f ⨯==26Hz Hz z f f d d m d 36.94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