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7年武汉市城市排水基本情况介绍资料

2007年武汉市城市排水基本情况介绍资料

各污水处理厂收集系统排水体制调查一、城市排水概述1、武汉地处长江、汉水汇流之冲,为古云梦泽遗地。

地势低洼、湖泊众多。

除武昌、汉阳少数丘陵地带外,市区地面高程一般在20—26米(黄海高程,下同),均在常年洪水位以下,汛期江河堤防闸口关闭后,城区雨、污水历史上全靠众多湖泊囤蓄。

随着城市发展,湖泊面积不断减少,调蓄雨水的能力明显减弱。

而汛期雨、污水排放主要靠泵站抽排出江。

因此,1980年以来,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中心城区除对原有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外,重点对建成区投资了大量资金进行排水管网、泵站、涵闸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

截止2006年,武汉市共建有25个排水水系,七个区的水务局(江汉、江岸、硚口、汉阳、武昌、洪山、青山)共建有下水管道1866.23km,箱涵261.03km,明渠97.79km,排水闸和下水道出口46座,主次干道检查井62777座、进水井72828座,泵站64座,总流量为714.08m3/s,中心城区服务面积283.34平方公里,服务率92.16%。

武汉市城市排水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有管涵105.88km,检查井2245座,闸4座。

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利用世行贷款等不同融资手段相继建设9座污水处理厂(黄浦路、三金潭、南太子湖、沙湖、二郎庙、龙王嘴、落步嘴、黄家湖、汤逊湖),这些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使全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115万吨。

2、全市排水工作长期坚持建管并重的工作方针,在加快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排水行业管理工作,武汉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排水行业管理历经由市政局单一管理,发展到水务一体化综合全面管理的模式,排水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排水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随着对城市环境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排水监测的管理工作,以排水监测为手段,重点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出水质进行监测的力度会越来越大,使其达标排放,那么我们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武汉市地理地貌武汉市位于中国腹地的中心,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西最大横距134km,南北最大纵距155km。

其地质结构汉口主要由漫滩阶地、冲积平原组成。

武昌、汉阳主要由剥蚀低丘和漫滩阶地组成。

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的平坦、低洼地区,遍布灰褐色的冲积砂、亚砂土、亚粘土冲积物或淤泥质褐色亚粘土的湖积物。

一般地面以下1m内可见地下水,常有流砂出现。

由于存在这些地质特征,对城市基础建设和管网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武汉市属北半球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常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16.9℃,极端高温42.2℃,极端低温-18.1℃。

多年平均降雨量1280.9mm,最大年降雨量2105.3mm,最小年降雨量575.9mm,暴雨多集中在4~10月份,其间降雨量占全年的73.6%。

到了雨季,武汉由于气候原因又增加了两个主要任务防洪排渍。

三、水系现状构成武汉市水系以长江为主干,由西南向东北横卧市域中心,根据排水规划,结合历史排放体系和地区汇水特征,全市共分为86个排水水系。

其中中心城区25个水系,远城区61个水系。

(1)汉口地区包括江岸、江汉、桥口三个行政区,共有6个排水水系。

1、沿河排水水系主要由沿河铁路桥路以西至宗关水厂下街和沿河宝庆正街至大新码头老沈家庙一带,汇水面积0.71平方公里,共建有排水管涵6813米,由宗关、福新、沈家庙三处出口和泵站排入汉江。

2、沿江排水水系东起江岸区黄浦路,西止江汉区民族路,南抵长江,北抵解放大道。

汇水面积7.32平方公里,由民生路、武汉关、天津路、六合路、黄浦路5个支系组成,已建管涵107515米,明渠286米。

平时雨污水由沿江11座出口闸直排长江,汛期关闸后,由民生路、武汉关、天津路、黄浦路4座泵站和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山海关路、张自忠路、芦沟桥路等6座临时泵站抽排入长江。

3、长丰南北垸排水水系东起汉西路及张公横堤,西止额头湾,南临汉江,北抵张公堤。

该水系排水建设发展较快,特别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汉西污水收集系统完成后,排水管网等级提高,服务面积增加,汇水面积达到30.3平方公里,现有排水管涵89161米,明渠3494米。

将原罗家湾闸封闭,改扩建增大新墩闸和禁口闸,雨污水经以上2个出口闸排入东西湖。

汛期由常青泵站、李家墩泵站抽排入府河。

4、机场河排水水系东起新华路,西止汉西路,南临汉江,北抵张公堤,汇水面积24.21平方公里。

现建有排水管涵152556米,明渠4637米。

雨污水由青年路机场河箱涵明渠至常青泵站,抽排出府河进入长江。

5、黄孝河排水水系东起堤角,西止新华路,南临长江和中山大道,北至张公堤,汇水面积46.85平方公里。

整个水系由江岸区新张、江汉区北湖、新华路、单洞门、蔡家田、桥口区六角亭6个分系组成。

共建有管涵261679米,明渠24687米。

平时雨污水经黄孝河主箱涵和主明渠经张公堤处新建自排闸出府河入长江,雨季由后湖泵站抽排出府河入长江。

6、汉施路排水水系该水系在张公堤外,因修筑汉施公路而形成,主要解决汉施路两侧道路排水,汇水面积0.3平方公里,共有管涵4685米,雨污水流入路两侧农用明渠和湖塘内。

三、水系现状构成(2)汉阳地区1980年后,汉阳排水设施发展较快,特别是1998—2002年通过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墨水湖截污工程建设,汉阳城区排水体系较过去更有长足发展。

该区共分为5个水系。

1、川排水水系东起长江,西止江汉桥,南屏龟山,北临汉水,汇水面积0.9平方公里,共建有管涵4371米,明渠763米,通过闸口和泵站将雨污水排入汉江。

2、月湖排水水系东临龟山,西抵龙灯堤,南屏京广铁路,北依汉水。

汇水面积2.80平方公里,建有管涵18733米,明渠1961米,雨水由四小闸和月湖溢流闸分别排入汉江和马沧湖。

为解决污水对月湖的污染,分别在琴台路和月湖边修建两条截污管,将原排入月湖的污水截流排入马沧湖,再进入正在建设中的墨水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3、鹦鹉洲排水水系东起长江,西至拦江堤,南达上横堤,北抵汉阳大道,汇水面积9.1平方公里,共建有管涵57086米,明渠15016米。

除莲花湖和洗马长街部分雨污水经莲花湖闸或泵站排入长江外,其余地段所有雨污水都汇流入夹河,经万家巷闸一部分排入墨水湖调蓄,大部分经尾水农灌渠进入南太子湖水系。

汛期雨水由鹦鹉洲泵站协同抽排入长江。

为解决墨水湖污染,2002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污水处理厂,通过新建的墨水湖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将进入墨水湖的污水进行截流,再进入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处理。

4、七里庙排水水系东起翠微横路,西止十里铺,南达墨水湖,北抵琴台路,汇水面积2.98平方公里,共建有管道34839米,明渠1200米,雨污水分别由马沧湖路、动物园路、变电2区、罗七南路等11处出口排入墨水湖。

5、二桥排水水系东起十里铺,西止玫瑰园西区与龙阳湖,南达升官渡桥,北抵汉江,汇水面积2.4平方公里,共建有管涵18633米,明渠1486米,该系雨水经玫瑰园东区流入曹家碑闸流入汉江,汛期靠临时泵站抽排出汉江,污水经二桥泵站提升流入墨水湖,其余雨污水分别由四个出口排入龙阳湖和墨水湖。

三、水系现状构成(3)武昌地区包括武昌、青山和洪山三个行政区及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其排水设施分为14个排水水系。

1、山北排水水系该水系东起中南路一带,西止临江大道,南达武珞路与蛇山北麓,北抵徐家棚武昌北站。

由曾家巷、筷子湖、新生路、下新河、徐家棚等5个支系组成,汇水面积9.74平方公里,建有管涵97679米,明渠3573米。

该处原由筷子湖、曾家巷、下新河、徐家棚4处出口闸和泵站,将雨污水排入长江,雨季抽排能力不够,2001年新生路泵站建成后,增加了一处排水出口,大大减轻了该水系渍涝的危害。

2、山南排水水系该水系东起长湖小区,西止临江大道,南达保望堤,北抵蛇山南麓。

由文昌门、平湖门2个支系组成。

汇水面积1.71平方公里。

建有管涵32188米。

平时雨污水由平湖门、文昌门2座闸排入长江,汛期由2处泵站抽排出江。

3、罗家港排水水系东起建设一路,西止三角路,南抵武青三干道,北达临江大道。

由武昌区罗家港水系、青山区任罗水系组成。

汇水面积15.35平方公里,现建有管涵49866米,明渠道10060米,雨污水汇集于罗家港闸排入长江,汛期由罗家路泵站抽排出江。

4、沙湖排水水系东起东湖路折向中北路,西止武青三干道,南抵东湖一路和铁路线,北达徐东路。

形成一个环湖水系,由武昌沙湖水系和洪山区东冶路水系,汇水面积8.78平方公里,建有管涵28523米,明渠8747米。

沙湖东岸雨水分别由徐东路一个出口和中北路3个出口排入外沙湖港,2002年建成的世行贷款污水截污工程将污水截入沙湖和二郎庙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沙湖西岸雨污水通过2个出口排入外沙湖。

5、东湖排水水系东起武黄路九峰,西止中北路,南抵雄楚大街,北达环湖路。

由武昌区东湖水系、洪山区茶港水系、珞瑜路水系、东湖路水系(东湖市政管辖)、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水系等5个水系组成。

汇水面积34.25平方公里,共建有管涵108317米,明渠2725米,雨水分别由32个出口排入东湖。

2001年二郎庙、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建成,其水系主要污水经截流进入2座处理厂进行处理。

6、巡司河排水水系东起石牌岭路,西止解放路、碳厂角、武金堤,南抵八坦路,北达武珞路,由晒湖(包括洪山区晒湖系)、付家坡、栅栏口、八铺街、武昌南站、紫阳路、夹套河、紫阳湖、武咸路等9个支系组成,汇水面积11.825平方公里,建有管涵80669米,明渠6154米。

该地区雨污水全部汇流于巡司河经解放闸自排入长江,汛期汤逊湖可调蓄,经汤逊湖泵站排入长江。

7、白沙洲排水水系东起武金堤,西止长江,南抵八坦路,北达碳厂角,汇水面积1.31平方公里,建有管涵1517米,沿街巷道路布置分别流入路堤外明沟和湖塘中。

8、港西排水水系东起青山港,西止建设路,南抵武青三干道,北达长江武青堤,汇水面积13.6平方公里,建有管涵146806米,明渠2330米。

该水系绝大部分采用雨污水分流体制。

污水经收集管网分别由1号污水泵站和3号污水泵站抽排出长江。

雨水平时主要由港西排水闸流入长江,汛期由港西泵站抽排出江,部分雨水由八个出口流入青山港。

市政府引进亚洲银行贷款筹建落步嘴污水处理厂进入了实施阶段。

该工程完成后,港西排水水系全部污水、港东部分污水将进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入湖。

东起白玉山路,西止青山港,南抵武东南路和武东路,北达环厂北路,汇水面积15.2平方公里,建有管涵30405米,明渠2645米,该水渠系合流管道,雨污水绝大部分流入青山港和杨春湖,少数雨污水流入北湖和杨春湖,只有166号路雨污水由166泵站抽排入工业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