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进步规划(2006年—2020年)排水分册(上)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进步规划(2006年—2020年)排水分册(上)

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进步规划(2006年—2020年)排水分册(上)编者按《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进步规划(2006年—2020年)排水分册》(以下简称《规划》)经过专业技术组的努力,现已编制完成。

为了便于大家对武汉市排水技术工作全面了解、学习和交流,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对《规划》进行连续刊登,以飨读者。

前言为适应水务集团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作用,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集团公司组织编制了《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进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下册:污水处理部分。

这是对国家关于污水治理、改善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积极响应,也为水务集团指出了技术发展方向。

《规划》(污水处理部分)对污水处理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除臭、中水回用、管网管理以及电气自动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地探讨,制定了水务集团污水处理技术进步的近、远期目标,并指明了技术发展路线,对实现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节能降耗、保证管网畅通、提高管网利用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编制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和目标,也是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基本指南。

编制本《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在全面分析我市污水处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查找我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先进地区的差距,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成本,以优化工艺、提高出水水质以及除臭降噪,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以此为指导思想,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促进水务集团的全面发展。

1.2主要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3月)《水功能区管理办法》(2003年5月)《湖北省水功能区划》(2003年7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97)《武汉市城市排水条例》(2002年12月)《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2002年11月)《武汉市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2001年11月)《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武汉市“十一五”规划》(2006年) 1.3指导思想和原则1.3.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积极引进并推广国内外先进污水处理、优化运行、降低能耗以及官网维护等各项技术,为改善我市水环境、提高市民居住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1.3.2编制原则(1)全面规划、整体提高。

按照武汉市总体规划,至2020年以前,武汉市主城区规划有1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各厂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除旧、老城区维持雨、污合流体制外,其他实行雨、污分流制。

届时,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初期雨水将通过相对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进入各污水处理厂处理。

水务集团将按照国家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努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技术及管理水平。

(2)立足实际、分步实施。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水环境特点,结合水务集团实际情况,在保证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技术进步规划。

(3)先进性与可行性兼顾。

《规划》提出的技术进步目标要具有先进性,应符合国际、国内城市排水行业技术进步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但应结合我市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技术进步要求应考虑企业对其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承受能力,使提出的技术要求不仅先进而且可行。

(4)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

武汉市污水处理起步较晚,排水收费政策出台也较晚,污水处理事业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但污水处理是一项公益性的环保事业,《规划》必须兼顾社会、环境和经济三个方面的效益。

1.4《规划》期限和范围本《规划》适用年限为2006~2020年。

其中2006~2010年为近期;2011~2020年为远期。

本《规划》的范围为水务集团所属各污水处理厂、泵站及污水收集管网。

第二章污水处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水务集团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情况,本规划分别从水质、污水处理厂及泵站(包括污水处理工艺、中水、污泥、除臭、供配电和自动化仪表6个部分)、管网以及安全防护等几个专题具体阐述。

2.1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及少量工业废水,城市污水中含有的是污水主要污染物为好氧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降低污水中的COD、SS和BOD5处理的首要任务。

根据近年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指标SS、COD、BOD5、NH3-N、TP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各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SS平均值在60~130mg/L之间波动,COD平均值在100~150mg/L之间波动,BOD5平均值在40~80mg/L之间波动。

污染物浓度远低于设计值。

(2)一级处理去除率理论设计值为:SS50~70%,BOD520~40%。

而水务集团一级处理厂对SS、BOD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42~64%、28~52%之间波动,基本满足要求。

国内二级处理厂对SS、BOD5、COD的平均去除率一般分别在90%、90%和85%,而水务集团二级处理的三项指标分别在80~90%、70~85%、70~86%之间波动,BOD5的去除率与国内平均值相比有一定差距。

其中虽有进水BOD5浓度偏低的客观因素,但也存在运行管理的不科学的现象。

污水处理厂目前仍处于粗放型管理阶段,多靠经验指导生产,对存在的生产运行问题没有预判力或问题发生后不能由检测数据直接切中要害,而是靠试错排查法,导致一旦出水水质恶化,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造成连续出水水质超标,这也表明了今后运营管理需要改进的方向。

(3)由污染物进、出水浓度对比得知,一级处理厂的去除率波动幅度大,运行很不稳定,不能保障除污效率;而二级处理厂的去除率波动幅度小,工艺稳定,只要运行管理规范到位,可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达标排放。

因此对于早期建设的污水一级处理设施应逐步升级为二级处理。

(4)进水BOD5/COD比值在40~50%之间,污水厂工艺适宜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技术。

(5)从2006年1月起,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三项常规指标平均值大幅上升,原因是由于调节水价后,市民节水意识增强而导致污水浓度增高。

部分区域内收集管网中工业废水比重较大,进水水质相对恶劣,表观现象是进水色度超标,污水含有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对生物处理工艺系统有冲击,致使出厂水水质指标屡次超标。

(6)沙湖污水处理厂进水氨氮值的最低浓度为10~15mg/L,最高值偶有变化。

沙湖一期普通活性污泥工艺对氨氮去除率不理想,扩建的A2/O工艺对氨氮去除率较好,可达到90%以上。

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虽然进水中所含的工业废水比例较高,氨氮值波动也较大,但由于氧化沟污水水力停留时间较长,使得氨氮去除率较高,表明A2/O工艺和氧化沟工艺在氨氮去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7)沙湖污水处理厂进水总磷的浓度范围为1~4.5mg/L,扩建的A2/O工艺对总磷的去除率在40~70%间,运行近一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对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不理想,普通活性污泥法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偶尔低至10%。

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进水总磷的浓度范围为1~14mg/L。

2.2污水处理厂及泵站九十年代初期,武汉市政府引进外资,开始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于1993年建成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

成立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后,又相继利用外国政府和国外金融机构贷款,建成和在建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包括1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的污水收集系统,其中6座污水处理厂已经运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2.1污水处理厂目前水务集团负责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有6座,总处理能力为67.4万吨/日(一级处理按照80%折算处理能力)。

其中沙湖厂、南太子湖厂、汤逊湖厂、龙王嘴厂为二级处理工艺,出水排放要求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二郎庙厂、黄埔路厂,污水处理工艺分别为一级处理和预处理,出水排放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的情况分述如下。

现状污水处理厂一览表序号区域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104m3/d)工艺备注1汉口三金潭30A/O在建2汉口汉西40A/O参股3汉口黄浦路10预处理拟扩建二级4汉阳南太子湖10氧化沟拟扩建5武昌沙湖15A2O6武昌龙王嘴15A2O7武昌二郎庙18一级处理拟扩建二级8武昌黄家湖10氧化沟在建9武昌汤逊湖5氧化沟10武昌落步嘴12氧化沟在建附:污水系统简介一、黄浦路污水系统黄浦路污水处理厂于1999年5月1日竣工,位于长江二桥北岸下游200米处,占地18亩,服务面积7.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0万人。

服务范围包括解放大道以南、中山大道以北、江汉路以东、黄浦路以西地区。

有两片污水收集管网,一片从江汉路以东至三阳路,污水收集后进入天津路泵站,由天津路泵站输送至黄浦路污水处理厂;另一片从三阳路至黄浦路,污水收集后进入黄浦路泵站,经过提升后自流至黄浦路污水处理厂。

该厂现状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采用污水预处理后深排江工艺。

污水通过曝气沉沙、转鼓格栅过滤后,经长度为776.5米的钢管深排入江,利用长江自净能力使污水得以净化,主要工艺设备。

存在的问题:1、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时,执行一级B标准。

该厂处理工艺简单,仅能除去水面漂浮物和水中无机砂粒,不能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出水不能达标。

2、由于收集管网及泵站的产权和运行管理权不属本集团,因此该厂进水水量无法有效控制,存在水量不足的状况,给运行管理带来不便和困难。

3、电路及自控应统一管理,消除管理隐患。

4、该厂主要生产设备系进口,使用效果良好。

但存在维修不方便的问题,其维修配件运输过程时间长,而且费用高。

二、沙湖污水系统沙湖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为15万吨/日,采用二级处理工艺,出水经沙湖港及罗家港排入长江。

总服务面积21.1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5万人。

沙湖污水处理厂分新厂和老厂,老厂主要负责收集处理水果湖、茶港两片的污水,该地区目前的干管系统已基本完善,处理规模为5万吨/日,处理工艺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