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走入教材
1.教材内容与特点分析
“线的认识”是传统的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内容,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

从思想方法上讲,线段、直线和射线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可以初步接受图形分类的思想。

本节教材安排了认识和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及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三方面教学活动。

(1)突出与生活的联系,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2)注重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

(3)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线和角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体会过射线的特点,并初步认识了线段。

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有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经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抽象、分类和基本特征的探讨过程。

(2)掌握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的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1)通过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异同,建立空间观念和理性认识。

(2)在观察、猜想、探索、交流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

问题解决:能大胆地与人合作交流,学会评价。

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重视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引导法、演示法优化组合,突破重点。

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启发式教学,恰当点拨,适时引导。

(2)总结比较、归纳法,突破难点。

运用表格让学生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异同,建立空间观念,形成对图形的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分类比较、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

2.学法
(1)自主探究法。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在看、想、说、画、比等方法中建立空间观念。

(2)合作交流法。

三、设计教学过程
活动一:联系实际、引导探究,感知“线”
1.电脑出示生活中近似于射线、曲线的事物图,抽象出它们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一种简单的线抽象表示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事物。

3.把学生的线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分类为曲线和直线两种。

活动二:自主探究、课件演示,认识“线”
1.请你观察这些直的线一样吗?你还能把它们分类吗?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组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然后汇报学习收获。

2.教师伴随学生的思路,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启发学生理解三线的特征。

“有放必有收”,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把学生自学到的比较模糊、凌乱的知识,梳理得更加清晰、规范。

3.寻找生活中的线段、直线和射线。

体会三线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活动三: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区分“线”
1.设计“比较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此环节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整理能力,而且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2.在此之后,课件出示关于区分三线的小歌谣:“直线、射线和线段,为人正直腰不弯。

直线本领大,身体无限长;射线向一方,也是无限长;线段最乖巧,只在两点之间跑。


形式活泼的小歌谣,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有助于帮助记忆本课的难点。

活动四:自主实践、操作交流,试画“线”
学生已有了测量长度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本环节继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实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活动五:梯度练习,实践创新,巩固“线”
练习不应该是学生思维的终点,而应该成为学生新的思维创造的起点。

1.巩固性练习
火眼金睛:由图辩识。

明辨是非:判断三者的概念掌握。

我会猜谜:趣味强化认识。

形式多样的题目,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巩固新知。

2.拓展性练习——争当智慧星
(1)下面分别给出了3个点、4个点和5个点,在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画线段。

(2)找出图中所有的线段,数数共有几条?
拓展性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自信心。

3.探索性练习——挑战自我
在下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线?
这类练习有助于挖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活动六:引导总结、交流收获,内化“线”
通过知识性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帮助学生把课堂知识化为自身的素质,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中的地位和应用。

通过评价反思,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自主发展的内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