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能量多普勒显示:胎儿腹腔内脐带血流与胎盘连接。
胎儿脐带血流。
胎儿脐带血流:彩色多普勒显示胎儿腹腔内脐带血流。
CDFI动态显示:脐带内动静脉血流脐带的横断上可见到三个回声增强光环,其中一个大的为脐静脉,两个小的为脐动脉,长轴上CDFI显示绳状结构。
频谱多普勒显示脐动脉高速低阻型血流频谱。
图示:胎儿颈部两侧可见一“U”字形的凹陷,内可见短的光带为脐血管的断面。
诊断:脐带绕颈图示:胎儿颈部两侧可见一“U”字形的凹陷,内可见短的光带为脐血管的断面。
CDFI示脐带内彩色血流。
诊断:脐带绕颈。
胎盘和脐带:彩色多普勒显示三支脐血管胎盘一、组织病理胎盘(placenta)是胎儿与母体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由羊膜(amniotic membrane)、叶状绒毛膜(chorion frondosum)和底蜕膜构成。
足月分娩的胎盘近圆形,直径16~20cm、厚1~4cm,重约500g。
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主要部分,即胎儿部分。
绒毛发育形成胎儿叶、胎儿小叶。
每个胎盘约有60~80个胎儿叶,200个胎儿小叶,超声检查不能分辨出胎儿叶和胎儿小叶。
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底蜕膜表面覆盖一层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蜕膜板,此板向绒毛膜方向伸出一些蜕膜间隔,将胎盘母体面分成可见的20个左右母体叶,妊娠后期间隔内有纤维素、钙质沉着,胎盘有梗死灶。
二、超声表现妊娠12周后超声检查可见清晰的胎盘轮廓。
胎盘在子宫壁内呈扁圆形盘状物,内为较均匀低回声。
正常胎盘可附着于子宫前壁、后壁、侧壁或宫底部ρ28孕周后,胎盘的正常厚度为2~4cm。
胎盘的定位对临床进行手术、羊水穿刺有指示作用,并可判断有无前置胎盘。
胎盘切面可分为三个部分:胎盘切面的第一个部分:胎盘胎儿面:又称绒毛膜板,在羊水衬托下呈光亮的带。
绒毛板下可见无回声区,为脐带进人胎盘的分支,范围大时为绒毛间隔内的血池,呈云雾状低回声,动态扫查过程可见沸水状滚动,见图4-2-20。
胎盘切面的第二个部分胎盘母体面(基底膜)∶基底膜与肌层间有时可见长形网条状无回声区,以子宫下段侧壁多见,此为丰富的静脉丛,需要与胎盘早期剥离的血肿、血块鉴别,见图4-2-21。
胎盘切面的第三个部分胎盘实质部分:早、中期时实质部分为较细的低回声,孕晚期胎盘实质呈分叶状回声,此乃成熟之胎盘。
实质内有时可见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无回声区为绒毛间隙,见图4-2-22,内为母血,数量多或间隙大时可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危及胎儿生命。
孕18周,子宫切面前壁可见胎盘实质回声光点均匀,细腻,基底板回声光带连续,绒毛板光带回声清晰,胎盘后方可见羊水无回声区,最大前后径3.8cm,并可见羊水中胎儿肢体横断面强回声,骨骼回声后方伴有声影。
诊断:中期妊娠,0级胎盘。
胎盘是介于母体和胎儿之间的一个重要器官,胎盘声像图随孕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妊娠12周后胎盘完全形成,形态清晰可辨,呈“新月形”,胎儿面(即绒毛膜板)表现为光滑的细线样回声,内部呈均匀的细小光点,此时期胎盘的面积较大,约占宫腔面积的1/2。
根据不同阶段的声像图特点,按Grannum对其成熟度的分极法属于0级胎盘。
孕28周,增大子宫切面内可见羊水无回声区,最大前后径5cm,后壁可见胎盘回声,绒毛膜板细弱的波状边缘,稍向胎盘组织内凹进,内部回声可见少许散在强光点回声,基底板回声增强,胎盘厚度3.8cm。
诊断:中期妊娠,Ⅰ级胎盘。
孕32周,子宫切面前壁可见胎盘回声,胎盘绒毛膜板呈锯齿状扩展,向胎盘组织凹陷,但未与基底板相连,密集的光点,回声增强粗大及线状回声,出现短线条状已强回声,它标志胎盘趋向成熟,其厚度约3cm左右。
其后方可见羊水无回声及胎体断面回声。
诊断:晚期妊娠,Ⅱ级胎盘。
胎盘厚度增加与孕周有关,但妊娠32周以后,胎盘厚度趋于减少。
孕37周,子宫切面前壁可见胎盘回声,胎盘绒毛膜板光带呈锯齿状,与基底板相连,形成胎盘小叶,小叶中心区有环状回声,强回声光斑及声影,大片或有些融合的光带回声或有声影,有些可见光环内显示无回声区(空泡),图示胎盘内可见空泡无回声区,周边呈强回声,胎盘后方可见无回声区为羊水暗区,并可见胎儿结构回声。
诊断:Ⅲ级胎盘(成熟胎盘)晚期妊娠,胎儿正常。
超声检查可以分辨出胎盘的母体叶及其蜕膜间隔结构,并可了解胎盘梗死、钙化的程度。
根据胎盘切面出现的点状、带状及环状强回声来判断胎盘的血管梗塞及钙化程度,可定为:胎盘钙化Ⅰ度:出现点状强回声。
胎盘钙化Ⅱ度:点状强回声相连成带状,胎盘钙化Ⅲ度:带状强回声沿绒毛母体叶相连,呈环状强回声钙化程度可作为临床对胎盘成熟程度的参考,胎盘钙化Ⅲ度时需注意胎盘老化。
如果胎盘成熟度提早出现应注意胎盘功能下降。
未足月妊娠而出现胎盘Ⅲ度钙化可预示胎盘功能低下,易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若合并羊水过少可引起胎儿宫内死亡。
胎盘和脐带:胎盘粘附于子宫壁,为母体与胎儿血流交换处。
按胎盘成熟度分为四级。
CDFI显示胎盘内及基底层丰富血流。
三、前置胎盘胎盘在正常情况下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
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前置胎盘。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儿生命。
病因及分类◆子宫内膜病变与损伤如产褥感染、多产、人工流产、引产、刮宫、剖宫产等,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受损,使子宫蜕膜生长不全,当受精卵着床后,血液供给不足,为摄取足够营养,胎盘伸展到子宫下段。
◆胎盘面积过大如双胎胎盘较单胎胎盘大而伸展到子宫下段。
1992年报道前置胎盘患者中有流产史者占72-73%。
双胎的前置胎盘发生率较单胎高一倍。
◆胎盘异常如副胎盘,主要胎盘虽在宫体部,而副胎盘则可位于子宫下段近宫颈内口处。
膜状胎盘大而薄,直径达30cm,能扩展到子宫下段,其原因可能与囊胚在子宫内膜种植过深,便包蜕膜绒毛持续存在有关。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以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将前置胎盘分为3种类型。
◆完全性前置胎盘或称中央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全部被胎盘组织所覆盖。
◆部分性前置胎盘宫颈内口的一部分被胎盘组织所覆盖。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边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达宫颈内口但不超越宫颈临床表现症状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
出血是由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子宫下段逐渐伸展,位于宫颈内口的胎盘不能相应地伸展,导致前置部分的胎盘自其附着处剥离,使血窦破裂而出血。
初次流血量通常不多,剥离处血液凝固后,出血可暂时停止,偶尔有第一次出血量多的病例。
随着子宫下段不断伸展,出血往往反复发生,且出血量越来越多。
阴道流血发生时间早晚、反复发生次数、出血量多少与前置胎盘类型关系密切。
完全性前置胎盘往往初次出血时间早,在妊娠28周左右,反复出血次数频繁,量较多,有一次大量出血使患者陷入休克状态。
边缘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发生晚,多在妊娠37-40周或临产后,出血量也较少部分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部分性或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破膜有利于胎先露部对胎盘的压迫,破膜后胎先露部若能迅速下降直接压迫胎盘,出血可以停止。
由于反复多次或大量阴道流血,患者出现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量成正比,出血严重者可发生休克,还能导致胎儿缺氧、窘迫,甚至死亡。
体征患者一般状况随出血量而定,大量出血呈现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
腹部检查见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因子宫下段有胎盘占据,影响胎先露部入盆,故先露部高浮,约有15%并发胎位异常,尤其为臀先露。
临产时检查宫缩为阵发性,间歇期子宫完全放松。
有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听到胎盘杂音。
低置胎盘诊断标准为妊娠28~36周时,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在3cm以内,妊娠36周以上,其下缘距宫颈内口5cm以内者。
胎盘下缘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声像图需清晰显示子宫内口和胎盘的下缘,然后测量其距离。
检查时膀胱不宜过度充盈,以免使子宫转位致下段扭曲变形或使宫颈位置后移,或因压迫子宫下段并将子宫下段误认为宫颈内口。
图a所示适度充盈的膀胱,图示诊断前置胎盘易致误诊的结构,图b示过度充盈的膀胱,图c示子宫下段收缩亦可造成胎盘覆盖宫颈内口的假象,故常需等数分钟待子宫收缩解除后再行观察。
图d示诊断低置胎盘时要注意区别胎盘实质回声和子宫蜕膜实质回声。
此时可用手将胎头向上推动,以充分暴露宫颈内口,另外,在妊娠晚期,用线阵探头扫查往往难以显示宫颈内口及确定胎盘前置程度,应用凸阵式扇扫探头扫查则有助于宫颈内口的显示,在妊娠晚期若发现前置胎盘超声征象,需随诊观察,妊娠32~34周复查结果定论。
声像表现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实质部分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便于临床处理,进行超声分类:1)中央型:胎盘的中心部分覆盖子宫颈内口。
2)前壁型:胎盘大部分附着于子宫前壁,下段小部分延伸至前壁,覆盖子宫颈内口。
3)后壁型:胎盘大部分附着于子宫后壁,下段小部分延伸至前壁,覆盖子宫颈内口。
4)左侧壁型:胎盘大部分附着于子宫左侧壁,下段小部分延伸至右侧壁,覆盖子宫颈内口。
5)右侧壁型:胎盘大部分附着于子宫右侧壁,下段小部分延伸至左侧壁,覆盖子宫颈内口。
◆部分性前置胎盘:见于宫颈内口已扩张,临产后一般宫颈口开至3cm以上,胎盘实质覆盖部分宫颈内口(少见)。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下缘回声紧靠宫颈内口,有时超声检查把胎盘下缘距离宫颈内口小于4cm提示为低置胎盘,此种情况有时伴胎盘边缘血窦破裂出血,子宫峡部或其附近后,随着生长发育,胎盘位于或覆盖于子宫颈内口或其附近处,即称为前置胎盘,依其位置与子宫颈内口之关系分为四种。
图示:充盈膀胱后可见子宫颈管回声,子宫内口纵向扫查时,可见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胎盘与胎头之间可见羊水无回声区,胎盘绒毛膜板回声清晰。
诊断:中央性前置时,膀胱充盈适度,子宫颈管及子宫内口显示尚清晰,可见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胎头光环与宫颈内口之间全部为胎盘的点状回声所充满,胎头光环位置上移,与胎盘之间可见羊水无回声区,绒毛膜板回声尚清晰,胎头至膀胱的距离加大,横向扫查时,可见子宫下段的前壁和后壁均附有胎盘回声。
诊断:中央胎盘。
下腹部纵向扫查:显示充盈膀胱及子宫颈内口,胎盘回声的下缘部分覆盖子宫内口,胎盘附着子宫前壁,胎头光环与膀胱之间的距离加大,后壁未显示胎盘回声。
诊断:部分性前置胎盘。
诊断:前壁性边缘性前置胎盘。
诊断:低置胎盘。
四、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正常位置的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层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附着处剥离。
按照病理变化不同,分为三类:显性出血隐性出血混合性出血图示:显性出血胎盘剥离面大,继续出血,则形成胎盘后血肿,使胎盘剥离部分不断扩大,出血逐渐增多,当血液冲开胎盘边缘沿胎膜与子宫壁之间向子宫颈口外流出,即为显性剥离或外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