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提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先学后教,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建构的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化学课堂自主合作的新亮点。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就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下面以粤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备课,备课不仅备教法,而且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讲解时详略得当。

如案例:
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归纳:
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
水上升约51
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学生思考、分析。

分析原因解答: 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
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即装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讲解:
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
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提问:瓶内约54
体积的空间还
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 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

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51(或大于51),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
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也就是了解学情,在已有的基础上加深学习。

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师生探讨的结论。

实验
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加强对难点
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
瓶内;
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
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
水,产生误差。

大于五分之一:
(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水夹夹
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
动作过慢)
练习册第7页1、3、8、9
三、知识点总结:
(1)P
红磷

2
O
氧气

−→
−点燃5
2
O
P
五氧化二磷
(2)空
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5
1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
色无味的气体。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
约是:
四、练习:
五、作业:P35第三题第四

知识的理解。

回顾本节知识
加深巩固本节知
识,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2.1空气的成分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原理;:l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气体造成瓶内气压减小,水倒流入集气瓶
的体积即位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实验:点燃
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现象:
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
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上升约5
1
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1
学生完成。

关注课堂新生成的知识,一边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分层教学: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有1-2个A类学生 B C D类学生各一个,让好学生吃的好,差学生吃的了,中等学生吃得饱。

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做好导演,学生是演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