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意境
教学目标:掌握解读意境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读意境的技巧
一、谈谈意境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
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
提问方式:
①请概括诗中描绘的景象(画面)。
②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句、联、片、全篇)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该诗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提问变式: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③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
二、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三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如宁静清幽、萧瑟冷寂、清新优美、生机勃勃、孤寂凄清、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等。
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
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何而“哀伤”。
答题格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或描绘了一幅(某时某地,视题而定)+描述画面+意境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等的)+画面(概括),接着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常见意境术语: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清新自然安谧美好恬静优美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孤寂凄清萧瑟凄凉凄婉迷离幽寂清冷孤寂闲适萧疏凄寂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思考: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景:月落、鸟啼、满天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
境:幽寂清冷的秋夜图。
情:写出作者孤独寂寞、愁绪满怀的情感。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思考: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步骤一)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雄伟壮美的景象, (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步骤三)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之月
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秋气、凉床、月影和梧桐(要点1),共同营造出清幽孤寂的意境(要点2),从而表达出诗人落寞苦闷的愁绪(要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