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知识企业长城统帅黑洞方案

企业管理知识企业长城统帅黑洞方案

企业管理知识企业长城统帅黑洞知识企业长城PC统帅黑洞文/赵智敏本刊记者李秀中4月1日,愚人节。

长城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吴庆生正式离职。

而这个时间,距吴庆生去年5月1日上任签定壹年任职协议仍差壹个月。

有人说,任期仍不到壹年的吴庆生是因为权力被架空被迫辞职的,但长城方面否认了此说法。

6年时间,长城电脑高层五易其主,人事变动之频繁让人难以理解……吴庆生离开长城了,就像他当初进入长城时壹样突然。

尽管事情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但对于近几年来频频换人的长城集团来说,这实于不能算是壹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山东人吴庆生,只是六年时间里长城电脑事业部的五位负责人其壹罢了。

于尝试过用公司元老、新锐职业经理人、“海龟派”空降兵、甚至是以前的渠道合作伙伴各色人等担任总经理之后,长城电脑又会再选择谁呢?换将1996年,香港某报发文登载杨元庆的观点:联想的成功源于木桶理论,长城的成功于于博士策划。

因此,“博士策划”传遍业界内外,声名大震。

这博士就是陈良华。

当时的中关村崇尚“壹着鲜,吃遍天”而不顾市场,陈良华率先引入PR策划的概念。

1995年,他开IT业营销之先设立第壹家专卖店,搞多媒体电脑义卖,捐助希望工程等等活动,同时于业界内率先推出“以旧换新”、“尊师重教大优惠”等系列促销活动。

这个时期,陈良华制造概念的手法让IT界耳目壹新。

他的《微机产业大景观》至今读来仍受启示;他提出的微机产业的“三个世界的划分”、“大禹治水论”、“品牌的含金量”、“适当的服务”等壹个个高论,于各种媒体上轮番轰炸;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记者牛”的“搏士”风格和对记者的亲和姿态深获记者的好感,再加上他贩卖的各种概念总有壹点可取的新闻噱头,壹个时期内记者圈里,甚至出现了壹个所谓的“长城圈”。

然而陈良华却有着壹股于北大十年熏陶出、的傲气,有人喜欢,有人反感。

坊间流传着这样壹个故事:有壹次长城公司某老总无意中见到某报上的金长城广告,觉得金长城的LOGO有点小,就把陈良华叫来说了壹下自己的意见,谁知陈良华说:“对不起,这事不归您管。

”老总说:“不归我管归谁管?”陈良华说:“归我管”。

这种性格,老总仍可壹笑置之,但其他部门的同事却未必接受。

这或许成为他出走的壹个原因。

1998年春节前夕,长城集团机构调整,撤消PC策划部,成立PC事业部。

壹周之内,策划部人员各奔东西。

陈良华也没进事业部,他递上了辞呈。

而俩年之前他曾说:“如果长城需要我,我会永远干下去”。

可是俩年之后,陈良华却选择了主动离开。

有人士评论,陈良华的离去是壹个征兆,象征着PC产业市场营销壹个时代的结束和另壹个时代的开始。

贩卖概念,是陈良华起家的“法宝”,可能也是他离开的原因。

PC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玩不出什么新的概念了。

和陈良华壹样出生名校的马犁,也是壹名博士,清华的博士。

马犁可谓土生土长的长城人。

于清华读完博士之后,马犁就壹直于长城工作,其间换了几个部门。

先后到了科技部、打印机事业部,市场销售部。

1998年9月开始统管PC业务。

1999年“飓风行动”是马犁上任的第壹把火。

当时,长城集团推出第壹款低价电脑“飓风499”售价仅4999元。

这售价比市场上的同类机型至少低1000元,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应,于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多年未遇的脱销情况。

飓风行动打乱了其他厂家的阵脚,壹些PC厂家仍来不及仔细制定对策,就只能跟着降价。

“可是他们仍没有把这个东西研究透,所以他们的低价电脑和我们的就根本不壹样。

”马犁说。

“飓风行动”的成功带来了长城电脑的空前火爆。

但,紧接而来的IT寒冬仍然使长城电脑的业绩大幅下滑。

面临业绩的尴尬,马犁不得不离开长城。

马犁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为什么会长期留于长城?第壹是对自己干的事情有兴趣,而不只是为了钱,当时壹家外企开出当下三倍的薪酬自己也没有去;第二是于长城有很大的空间,能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而到外企去就是按部就班地干,没有多少创新的空间。

“到了50岁,我就回学校教书去!”2001年,他49岁,离开了长城。

接替马犁的是年仅38岁、曾经于HP工作过13年且任HP(中国区)华南部总经理的何小强。

何小强以销售能力强著称,也正因此才被长城董事长王之相中,然而何壹年的业绩却很难让人满意。

2002年3月13日长城发布了壹条让业内吃惊的业绩预警公告:经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数据的初步审计,预计2001年度利润可能比2000年度减少50%之上。

壹个月后,长城电脑公布了年报,年报业绩的下滑幅度让投资者吃惊:2001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20.59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12亿元,净利润7100万,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8.61%、26.66%和57.52%。

公司2001年的每股收益仅仅为0.156元,比2000年下滑了56%,这和前几年每股动辄就6毛之上的收益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更为可怕的是,公司的营业利润居然出现了2.1亿的巨额亏损。

伴随着公司股价的持续下挫,以前重仓持有公司股票的基金纷纷退出,从2000年中期多家基金持有公司40%的流通股到2002年年报公布时的8%,充分说明了各基金对长城电脑前景的普遍见淡。

何小强曾坦言说:“我到长城来,且不是来创造奇迹的。

”对于何的离职,业界普遍认为,“洋派”管理理念和本土企业文化的碰撞是何小强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何也将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自己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同长城内部的国企作风冲突。

2002年3月底,济南金智能公司老板、据说身家已经上千万的吴庆生到长城走马上任,开始接替何小强的工作。

“五壹”长假之后,何小强悄然离开了长城电脑公司。

吴庆生祖籍山东,用他自己的话说,“山东人骨子里就有壹股不服输的劲道”。

五壹长假前,吴庆生给PC事业部的全体员工发出了壹封于外人见来措词颇为强硬的公开信。

于信中,吴庆生对目前PC事业部中存于的种种问题做了毫不留情的批驳:思想保守、效率低下、居功自大,且号召全体员工“打出长城去,共同开始新的长城征途”。

于此后发动的“维纳斯”渠道计划中,吴庆生毅然取消了长城PC的全国总代制,而改以区域代理制来销售长城电脑。

“几大代理商互相串货,而总部又不能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来加以支持,于各大PC厂商早已取消全国总代的情况下,长城根本就没有保留它们的必要性。

”吴庆生说。

参和执行“维纳斯”计划的壹位长城员工告诉记者,“区域总代出身的吴庆生对于长城PC的症结早已洞察得壹清二楚。

”但出人意料的是,吴庆生于不到壹年的时间也和其前任壹样黯然出局了。

于这几年来的人事巨变中,作为长城精神领袖的王之,也于逐渐淡出。

1986年,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副局长王之率领长城0520CH微机开发小分队组建了长城公司,此后,从总经理到董事长,王之成功地把长城变为拥有四家上市公司的集团企业。

长城也由此被称为“王之的长城”。

于外人眼里,王之壹向牢牢把握着长城集团的“控制权”,且被视为长城的精神领袖。

然而2001年12月初,却传出王之将不再兼任长城计算机股份XX公司董事长,改由集团总经理卢明出任这壹职务的消息。

有媒体认为这是王之逐渐淡出管理层的前奏。

于长城集团内部,也有相当壹部分人认为王之年事已高正于为退出作准备。

而长城方面的解释是,根据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作为集团董事长的王之不宜再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壹职,所谓王之将退出长城集团的说法纯粹是谣言。

面对“下课”传闻,王之于香港表示,由于长城集团正面临发展的关键壹年,虽然已经到了中央企业工委规定的60岁退休年龄,但自己绝对不会退下来。

可是岁月不饶人,王之的退出只是时间的问题。

隐痛每壹任总经理上台的时候,长城高层均会集体出当下媒体面前,郑重其事地表达对总经理的支持和期望,但后来怎样呢?壹旦这种“支持”可能触及到长城内部某些深层次的东西时,很可能支持的立场就会动摇。

当好壹个总经理,除了资金、产品以及硬件设施上的支持之外,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

何小强于位时,据说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计划、人事方面的权力和支持,他所带进来的壹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思路,也无法于长城开花结果。

他的下台,壹方面和业绩有关,另壹方面,和他于位时进行的壹些变革,触及到长城内部深层次的东西不无关系。

这些深层次问题是最难改变、也是最容易引起反弹的。

到了吴庆生手里,他终于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比如计划权和人事权等,而吴也非常聪明,没有立刻把刀子挥向长城内部,而是从改革自己最熟悉的销售渠道开始,以寻找业绩的突破口。

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忽然冒出壹个谁也见不懂的“电脑整机业务领导小组”,开始“帮助”和“指导”长城电脑的工作——也许连吴庆生也见不懂,或者他根本就不想见懂,所以干脆壹走了之,省得麻烦。

长城公司却认为,这是为了更有利地支持吴庆生的工作,将资源配置落到实处。

何小强到长城的时候,带来了壹个班底,帮助自己的工作。

这个由外企工作背景组成的班底,于遭遇到浓厚的“本土文化”冲击时,姑且不论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但总比壹个人孤军奋战强。

吴庆生是壹个人来到长城的。

从头到尾就是壹个人于冲锋陷阵。

长城电脑那么大的壹个体系,靠壹个人的力量——特别是壹个外来者,能行吗?能保证战略实施步步到位吗?无怪乎他要感叹:“我只有壹个人的力量,却要和壹个利益群体于过去时间里沉淀下来的所有习惯思维作较量”。

长城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到底怎样,可能只有曾经于长城工作过的人最有体会。

有人说:长城具有浓厚的国企色彩,仍没有真正做到“该下岗的下岗”。

长城要解决的不仅是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改变企业和员工的惯性思维,更要触及埋藏于激励机制源头的产权和体制问题。

直到今天,长城集团内部的决策仍是用红头文件的形式壹层层传达,而其内部人员的关系更是复杂。

马犁更是壹针见血:“于管理方面,长城仍是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没有真正转变为互联网企业;说环境,整个集团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不通畅;说人才,我既不是所有者,也不是职业经理人——我根本就没有流动过。

”这样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氛围,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积极,对战略的执行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业绩6年来高层如此剧烈的变动,原因何于?业绩是壹个主要原因。

长城的反馈指标非常单壹:短期业绩。

总经理做得好不好,值不值得留下来,只有壹个指标做考核:那就是短期内的业绩。

至于对企业长期发展是否有利,对品牌地位有否影响,对管理效率能否提升,好象均不于考虑的范围之内。

然而长城越于乎业绩,越是不断换人,其业绩反倒每况愈下。

就目前的局势而言,长城电脑的形势不可谓不严峻。

就像公司的壹位高层管理者表述的那样,虽然长城集团拥有四家上市公司,但长城电脑已经成为“长城”这个木桶中的短板。

于IDC2001公布的中国PC产品销量统计中,前10名中已见不到长城电脑。

长城继1999年被联想、方正等第壹阵营的电脑厂商超越后,2001年又被清华同方和TCL等二线品牌超越。

2002年,某知名电脑厂商于制定竞争策略的时候,甚至压根儿没有把长城电脑排进竞争者的名单!目前,长城电脑的产量虽然达到了120万台,但自有品牌的长城电脑却只有十几万台的销量,其余则是代工生产!我们禁不住要问:这就是长城电脑吗?这就是曾运营造过民族电脑工业光荣和梦想的长城吗?这就是开发过中国第壹台中文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微型计算机,设计且应用了世界上第壹块汉卡的长城电脑吗?即便是长城最引为自豪的国际化合资项目,情况又是怎么样呢?长城和IBM合资发展制造业,壹直被认为是长城走得最漂亮的壹招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