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印刷材料及适性(油墨第十二章 油墨的干燥性质(详细分析))
印刷材料及适性(油墨第十二章 油墨的干燥性质(详细分析))
挥发量 g
a b
(min) a : 恒定沸点的溶剂 b : 在一定沸点范围内的溶剂
纯溶剂、连结料中的溶剂、油墨中的溶剂的挥发
挥发量 g
a
100 80 60 40 20 10 20 30 40
b c
纯溶剂 a b 连结料中的溶剂 c 油墨中的溶剂
(min)
2、树脂对溶剂挥发速率的影响 树脂的品种和在油墨中的数量都会影响溶剂的挥发速率。
零,可以自发进行。
γSL 总是介于γSG 和 γLG 之间 (3)在数值上, γSG > γSL >γLG 即或
或 γSG < γSL <γLG 要使液体(油墨)润湿固体(承印材料),液体的表面 张力必须小于固体的表面张力。
即:γSG > γLG
承印物的表面能: 纸张类:100dyn/cm 塑料薄膜类:30--42 dyn/cm 属于高能表面 属于低能表面
从自由能的变化,因为新形成界面的能量
γ 原来的能量 SG ,使体系的自由能变化大于零,所以不能 自发进行。
γSL
大于
γSG (2)当
γSL
>0 COS θ >0 油墨可以在承印物上润湿
γLG >0
θ < 900
γSL 从能量变化的角度,新形成界面的能量 γSG ,体系自由能变化小于 小于原来界面的能量
诱导力:是由于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诱发临近其他分子
的偶极,使分子间产生永久的牵引力而形成的结合。结合 能约为0-0.5kal/mol。 这三种效应的综合结果,便在分子间产生二次结合力. 油墨和纸张之间的极性力和色散力是纸张和油墨间产生二 次结合力的主要原因.
二次结合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 迅速降低. 二次结合力的存在使纸张与油墨之间产生 一定的结合力,但如果印张过多堆积和密附会 使分子间距离急剧减小,造成“背面蹭赃”。
第十二章 油墨的干燥性质
第十二章 油墨的干燥性质
第一节
概述
在印刷的瞬间,印版或橡皮布上的油墨被分成两 部分,一部分留在印版或橡皮布上,另一部分附着 在承印物上。 油墨的附着
对于纸张类承印材料,表面具有凹洼、空隙,油墨可以 流入其间被固定,这种附着是利用机械的“抛锚效应”而实现 的。 对于表面光滑又没有吸收性的承印物,如塑料薄膜、铝箔 等,油墨的附着一方面取决于油墨对承印物的润湿作用,即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亲和状态,另一方面取决于油墨与承印物 分子间的作用力。
r γLG
COS θ
4η
t2
实验结果:
h(μm) B A A h(μm) h(μm) B
0
t
(s) 0
1
η
(Pa.s) 0
P (Pa)
2、纸张和油墨中颜料粒子毛细孔的大小及分布
无论是加压渗透或自由渗透,影响渗透的重要因素是纸张 毛细孔的大小及分布、颜料颗粒的大小及分布、二者间的 关系。 研究表表明:纸张毛细孔的分布和颜料颗粒的分布都近似 符合正态分布。
(4)纸张pH值的影响
纸张的 PH值 6.9 5.9 5.5 5.4 4.9 4.7 4.4 不同温度、湿度下油墨的干燥时间( h) RH65%,18℃ RH75%,20℃ 6.1 12.4 6.6 14.1 6.7 23.1 7 30.1 7.3 38.1 7.6 60 7.6 80
(5)润版液的影响 酸性润版液形成的油包水乳化油墨会对墨膜的干燥产生 阻滞作用。主要由于钴干燥剂和酸性润版液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不溶于油的钴盐,使干燥剂失活。
颜料的种类对溶剂挥发速率的影响
颜料 碳黑 铁蓝 铬红 立索尔红 密度 1.77 1.51 5.9 1.59 颗粒平均粒径 30 65 210 70 挥发速率(mg/cm2.min)200℃ 1.81 1.75 3.49 2.25
颜料的密度越小,颗粒越细小,溶剂的挥发速率越低。
4、温度、湿度对油墨挥发干燥的影响
1、光引发剂的结构、性质及含量。 2、活性单体、预聚物的结构和含量。
油墨干燥性的测量方法
1、油墨干固仪(胶印亮光快干油墨) 2、对墨样进行摩擦或压印(渗透干燥型油墨) 3、使用刮板细度计(挥发干燥型或挥发与渗透相结合) 可以测量初干性和彻干性。 4、对辐射干燥油墨,油墨层的干燥是由表及里,目前 还没有比较简单的测试方法(划格法也不太适用)。 采用测试某些活性基团含量变化的手段是可以实现检 测的,但是仪器操作比较麻烦,也不能应用于生产实 际。
凹版印刷机、柔性版印刷机的加热干燥装置
第五节 油墨的氧化结膜干燥
一、氧化结膜干燥的过程及机理 •氧化结膜干燥的主要特征是连结料组分发生聚合或缩合 反应而形成固体。 •氧化结膜的过程: (1)诱导阶段 (2)氢过氧化物生成阶段 (3)氢过氧化物分解,自由基生成阶段 (4)聚合阶段 (5)聚合物分解阶段(极长时间后的事了!)
tack
பைடு நூலகம்
理想的叠印应该选择在油墨开始固着 而又没有完全干燥的时间内进行。
t
油墨的附着
1、润湿
γ LG
G
γ SG
θ
L
γSL
可以用润湿角的大小或自由能的变化作为判据
杨氏润湿方程:
γ γSL SG γSG (1)当 γSL < γ LG
0
γ LG
COS θ
≠ 0 θ >900
COS θ < 0 不能润湿
化学反应是:
氢过氧化物的生成:
RCH2CH=CH-(CH2)7-COOH+O2 RCH-CH=CH-(CH2)7COOH O-OH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O2 CH3(CH2)4CH=CH-CH-CH=CH-(CH2)7COOH O-O-H
氢过氧化物分解,游离基生成阶段
h1
P P:印刷压力 η油墨黏度
r2
4η
t1 t1 加压时间
h1:加压渗透的深度
r
纸张平均孔半径
•自由渗透: 自由渗透是比较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过程,油墨中的 连结料和颜料分离,一部分连结料继续渗透,另一部分 连结料在承印物表面固着或结膜干燥. 自由渗透的深度用Washburn(渥斯宾)公式计算
h2
第六节
一、干燥机理
UV固化干燥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体系中的光引发剂发生均裂,产生 自由基,自由基与活性单体反应,产生单体自由基,进一 步发生自由基的链增长和链传递反应;同时,单体自由基 与体系中的预聚物发生交联,这种由自由基引发的光聚合 和光交联反映使油墨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彻底结膜固化。
二、影响因素
R1CH=CH-CH-CH=CH-R2 O-OH R1CH=CH-CH-CH=CH-R2+·OH
O· (游离基) 或R1CH=CH-CH-CH-CH=CHR2+·OOH 用RO·表示R1CH=CH-CH-CH=CHR2 O· 用R·表示R1CH=CH-CH-CH=CH-R 2 ·
聚合阶段
当RO· 、 R· 或·OH相互碰撞时,就会生成新的化合物: R1O-O-R2 R1OH R1-O-R2 R1-R2 ·OCH2R2 CH-R3 CH-R4 R1CH2-O R2CH2- O R1CH-O-CH-R3 R2CH-O-CH-R4
一般油墨的表面张力:30--36 dyn/cm
从润湿的角度,欲使油墨很好地附着在低能表 面的承印物上,可以设法降低油墨的表面张力, 使其低于承印物的表面张力;也可以设法提高 承印物的表面张力。
塑料类承印材料的表面能
承 印 物 聚- 氟乙烯 聚丙乙烯 聚 乙烯 聚氯乙烯 涤 纶 玻 璃 纸 尼 龙 66 表面张力(10-3 N/m) 28 29 31 39 43 45 46 附着性能 不良 不良 不良 良 良 良 良
第三节 油墨的渗透干燥
一.渗透干燥的机理 油墨的渗透干燥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首先发生加压渗透 •然后发生自由渗透 •与此同时,油墨中颜料粒子之间的空隙构成的无数毛细管 是阻止油墨渗透的,使连结料包围在颜料颗粒表面。 •当这些力达到平衡时,油墨的渗透过程趋于完成。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 1.渗透深度 •加压渗透: 短暂时间内的急剧变化.油墨整体渗入纸张. 渗透深度用Olsson(奥尔森)公式计算:
O O
…-CH=CH-CH=CH-CH-C-… OH
…-CH=CH-CH=CH-CH-CH-…
二、影响氧化结膜干燥的因素
(1)干燥剂的影响 (2)颜料的影响 促进干燥的颜料:铁蓝、铬黄 延缓干燥的颜料:碳黑 (3)温度、湿度的影响: 对化学反应而言,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 的速度提高一倍。 湿度对干燥的影响与颜料的品种有关。铬黄、 立索尔红、罗平红等在湿度高达95%时,墨膜的干燥仍 不受影响;而碳黑受湿度影响严重。
R1O· + ·OR2 R1· + ·OH R1O· + R2· R1· + R2.· R1CH20· + R1CH2-O R2CH2- O
含有共轭双键的干性植物油,可以和氧直接生成 过氧化物,然后通过分子重排产生氧桥相连的高分子。
OH …-CH=CH-CH=CH-C CH-…
分子重排
…-CH=CH-CH=CH-CH-CH-… O O O O
小结问题
UV光固化油墨墨膜不干的原因是什么?(思路:灯具老化和灯具的位 置;灯的波谱与油墨的光敏区是否一致;墨色;墨膜厚度;墨的存放时 间,引发剂的含量)
Φ(r)
油墨 纸张
r Φ(r) r2<r1
油墨 纸张
r Φ(r) r2 = r1
油墨
纸张
r r1<r2
第四节
油墨的挥发干燥
一、挥发干燥型油墨的干燥过程和机理
•首先有机溶剂脱离树脂的束缚游离出来,依靠自身的 挥发能力脱离墨膜进入气相。 •树脂分子重新靠近,逐渐从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 结膜干燥。
树脂的种类和溶剂的挥发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