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控制测量案例

第七章控制测量案例

x αAB A
1
αCD
3
D
2 附合导线
C
1、踏勘选点注意事项
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以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点位选在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处。 点位视野开阔,便于测绘周围地物地貌。 导线边长应符合规范规定,最长不超过平均边长两倍,邻边长 悬殊不应太大。 导线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A
前进方向
B1
AB
B
B
1
1
12
2
2
23
推算坐标方位角的通用公式:
α前 α后 180° β左 右
当β角为左角时,取“+”;若为右角时,取“-”。 注意: 计算中,若α前>360°,减360°;
若α前<0°,加360°。
三、根据方位角与水平距离计算点的坐标
XAB =DAB cos AB
(一)平面控制网
1、国家三角网的布设
国家三角网:用三角测量方法建立的国家平面控制网
以高精度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 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
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三角网。
在此基础上,可布设一、二级小三角或一、二、三级导线作
为区域控制(或局部控制网)。
l与国家网连测:
连测工作可与导线测角、量边同时进行,要求相同。
l独立坐标系的导线连测:
则要假定导线任一点的坐标值和某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已 知,方能进行坐标计算。
五、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1、什么是导线测量的内业工作 就是内业计算(或称导线平差计算),即用科学的方 法处理测量数据,合理分配测量误差,最后求出各导线点 的坐标值。 计算前注意事项:(1)对外业测量成果进行复查,确认没 有问题,方可在专用计算表格上进行计算; (2)对各项测量数据和计算数据取到足够的位数。对小区 域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的来说: 所有观测值及改正数中,角值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增量及改 正数取至厘米。取舍原则:“四舍六入,五前单进双舍”。
x αAB A
1
2 附合导线 3
αCD C
D
2、建立标志
l 标志的形式 永久性标志
临时性标志 木 桩 大铁钉 泥土地 沙石路、沥青、 砖石缝
凿刻
红油漆标志
水泥地、岩石
油漆不易剥落处
l点之记:绘制导线点与周围固定地物的相关位置图。
D5 12.36m
电 杆
D5 8.75m
房 屋
控制点
3、测角:测导线的转折角 ——转折角指在导线点上由相邻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
测角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或右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和支导线中,测左角或右角均可,但全线必 须统一。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
图根导线(J6经纬仪):测回法测角,盘左、盘右测得的角 值之差不超过40″。
αAB
x αCD
1 附合导线 2 3 C
D
A
导线角度测量的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
图根导线测量: 值。 测回法观测:当测站上只有两个观测方向,即测单 角时使用; 方向测回法观测:当测站上有三个观测方向时,可 以不归零;当观测方向超过三个时,方向测回法观 测一定要归零 一般用J6经纬仪测一个测回。上、
一、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概述
1、目的与作用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
高程控制网;测定具有较高精度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的点位。

控制误差的积累。 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起算基准。
7.1
控制测量概述
2、控制测量工作基本原则
由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从高级到低级
7.1
3、有关名词

控制测量概述
适用区域:隐蔽地区、带状地区、建成区、地下工程、公路、 铁路和水利控制点测量
二、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导线起始于一个高级控制点,最后附合到另一高 级控制点。具有自行检核条件,图形强度好,是小区域控制测量 的首选方案。
C CD D34 4 D4C
3
B
DB1
1
D12
2
D23
3
C
D
AB
2-6
±2.5
±9.0
1:40000
广东省、海南省的一等三角锁和二等三角基本锁的布设 略图。
青藏高原导线
7.1
控制测量概述
(二)国家高程控制网—水准网 国家水准网: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技术要求建立 起来的高程控制网。 作用:全国范围内施测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控 制基础,以及一些科学研究如地壳垂直形变规律、 各海洋平均海水面的高度变化,以及其他有关地质 和地貌的研究等。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国家水准网中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
★一等水准是国家高程控制的骨干,沿地质构造稳定和坡度平缓 的交通线纵、横方向布满全国,构成网状。
一等水准路线全长93000多公里,包括100个闭合环,环的周长 为800~1500公里。 ★二等水准环线布设在一等水准环内,为水准闭合或附合环路, 每个环的周长为300~700公里,全长为137000多公里,包括822个 闭合环。
YAB =DAB sin AB
其中,ΔXAB=XB-XA ΔYAB=YB-YA
X B X A D AB cos AB YB YA D AB sin AB
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其坐标方位角和边长,即坐标的 反算。
AB tan1 YAB X AB
DAB ( X AB )2 ( YAB )2
二等水准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一般沿铁路、公路和 河流布设。
沿一、二等水准路线还要进行重力测量,提供重力改正数据。
一、二等水准环线要定期复测,供研究地壳垂直运动用。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在二等水准环路上加密三、四等闭合或附合水准环路。三等
环不超过300公里;四等水准一般布设为附合在高等级水准
2 3
D23

A
B (XB,YB) D51 5
3
D45 4
D34
4
★支导线:从一已知点控制点开始,既不附合到来另一已知点, 又不回到原来起始点的。
★ 缺点是没有图形自行检核条件,因此发生错误不易发现。一
般只能用在无法布设附合或闭合导线的少数特殊情况,并且 要对导线边长和边数进行限制。 A、B为已知边, 点1、2为新建支 导线点。 D12
DB1
2
AB
A
B (XB,YB)
1
已知数据:AB,XB,YB
★导线网
A
M A B N
D5 D 3 D1 D2
B
D1
C
O
D4 C
(a)单结点导线网
(b)多结点导线网
三、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工程测量规范》中对小区域和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四、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测角; 量边; 连测。
A
1 B (XB,YB)
4
(XC,YC)
2
附合导线图
★ 闭合导线:起、止于同一已知点,中间经过一系列的导线点, 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有图形自行检核,是小区域控制测量的 常用形式。 ★ 缺点是由于它起、止于同一点,产生图形整体偏转不易发现, 因而图形强度不及附合导线。 1 D12 2
B
DB1 0
1 5
2.小区域控制网坐标系和高程系:应与国家或城市控制网相连,
形成统一的坐标系和高程系。困难时,为了工程建设的需要, 可建立独立控制网。
3.小区域控制网分级建立:要根据面积大小分级建立
主要采用一、二、三级导线;一、二级小三角网或一、二级小 三边网。其面积和等级的关系,如下。
4.图根控制网——直接为地形测图目的而建立的控制网。
教学目的:
1、控制测量的概念及控制测量的方法 2、导线测量的外业及内业计算(重点、难点) 3、高程控制测量简介
教学难点: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第七章
7.1
7.2 7.3 7.4 7.5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概述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计算原理 导线测量 交会定点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
7.6
三角高程测量
7.1


一个点的坐标和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成为平面控制网的必 要起算数据。控制网的起算数据可以通过与已有国家控制 网或城市控制网联测获得。 2 1
B 5 A 4 3
(1)目的:在于把已知点的坐标系传递到导线上来,使导线点的 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形成统一系统。
(2)连测的内容:
只测连接角、除了测连接角外还要测连接边。
小地区(小区域) :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平距 离影响的范围。
控制点:对整个测区起控制作用的测量标志点,具有精确可 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基准点。 控制网:由按一定规范布设,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控制点所 构成的网状几何图形。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 的图形。 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四等网平均边长:2-6km
三角网
导线网
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与精度要求
等级 一等网 平均边长 (km) 20-25 测角中误差 (″) ±0.7 三角形最大闭 合差″ ±2.5 最弱边相对中 误差 1:150000
二等网
三等网
13
8
±1.0
±1.8
±3.5
±7.0
1:150000
1:80000
四等网
平均边长:13km(10-18) 二等连续网充填一等 三角锁,成为全国平 面控制网的骨干。
全国需布设6万个
③三、四等三角网
三等、四等三角网和导线网,根据测区的需要,在二等三角网的基 础上进行加密,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采用插网或插点方法布 设,也可以越级布网。基本图形如下: 三等网平均边长:8k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