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2017.06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2017.06
成本低,养分含量全,且分解释放缓慢,肥效长
杂种优势的表现为____、____、____。
生长势强;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
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_______。
冻害
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温度、氧气
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包括①____、②____和③____。
A.高产B.优质
C.稳定性好D.适应性强E.产量低
ABCD
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叶面积指数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
D
确定播种期须考虑的因素有()。
A.品种特性B.种植制度
C.气候条件D.土壤湿度E.病虫害发生情况
ABCDE
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
A.萎蔫系数B.田间持水量
长于
干旱可分为土壤干旱和____________。
大气干旱
经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____________。
春化作用
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强称为__________。
光补偿点
某种土壤能保持最大数量的毛管悬着水的含水量,称为____ __。
田间持水量
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包括组分和组分两个部分。3.7
最适
三、名词解释
题干
答案
复种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灌溉定额
作物生育期间需要进行多次灌水,每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称为灌水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光周期现象
作物在发育的某一阶段,要求一定长短的昼夜交替才能开花结果,这种现象称为作物的光周期现象。
农作制度
(6)抑制土壤返盐、抑制杂草:由于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从而减少了盐分随水上升并积聚于地表的数量,使耕层土壤盐分明显下降。地膜覆盖对杂草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简述粮食危机的解决途径。
(1)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A.保护耕地资源:强化耕地保护法制、建立农田保护政策的同时,开发开垦宜农荒地减少耕地损失;改造中低产田、开发高产田和保护生态环境。B.发展灌溉是旱区增加粮食生产和减少旱灾危害,通过各种节水技术将灌溉水利用率。
指在一个区域或生产经营单位内,自然和人工环境与各类农业生物组成的多种亚系统及其直接关联的产后升级元的稳定统一体。
生育期
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生育时期
指作物一生中植株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套作
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套作。
田间持水量
(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的诸多因素中,肥料的贡献率要占到30%~60%,目前大多数国家农田施肥均以化肥为主。施入农田的化肥因施用技术不同及多种原因,利用率存在很大差异,发达国家一般在50%~60%之间,发展中国家在30%左右。因此,提高化肥利用率是许多国家多年来的研究重点。
(3)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灌溉面积占世界总耕地的比例为17.5%,生产的作物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地面灌溉的用水效率差异很大,发达国家为5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仅为25%左右。由于水资源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很匮乏,节约用水以扩大现有灌溉面积、改善灌溉设施以增加灌溉效益和防止盐渍化等为发展重点。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D.蒸腾系数
A
喜温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为()左右,全生育期需要较()的积温。
A.10℃,高
B.1~3℃,低
C.15℃,高
D.5℃,低
A
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
A.大豆B.玉米
C.茄子D.马铃薯
B
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
A.花生B.水稻
C.青稞D烟草
C
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4)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升高、墒情好,促进了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从而使微生物数量大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均有下降趋势。因此覆膜栽培必须重视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养分,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5)增强田间光照强度:地膜本身及膜下附着的水珠能反射太阳光线,增加了反射光的光照强度,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光照增强,增加了群体内光强。
简述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
(1)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温效应:第一,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减少了由于水分蒸发造成的土体热量的消耗。第二,阻碍近地层空间的热量交换,由膜内向外的地面辐射减少,净辐射增加,从而升高了膜内的温度。
(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地膜覆盖的阻隔作用,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到阻挡,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减缓,总蒸发量大辐度下降,使土壤水分能在较长时间内贮存于土壤中,达到良好的保墒效果。
作物布局
_____肥有称农家肥,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存的自然肥料的总称。
有机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播种前种子处理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晒种、消毒、包衣、浸种催芽
长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_________某个临界日长,才能开花。
植物吸收
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____________。
萎蔫系数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___________。
土壤质地
小麦需水临界期在____________。
孕穗至抽穗期
有机肥料的主要特点是来源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胚的后熟;硬实引起休眠;种子或果实中含有某种抑制发芽的物质
作物光合速率随CO2浓度提高而增加,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此时的CO2浓度即为。
CO2补偿点
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磷、钾
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_________温度。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和提高作物单产两个方面。复种指数每提高1%,可增加作物播种面积9.33×105hm2。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的增产潜力提高作物单产,除了改造中低产田、开发高产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和优化施肥技术等方面外,增加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指数、提高生物量、培育生态理想型植物、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等适用技术。
杂种优势
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某些性状有由于双亲的现象较杂种优势。
四、简述题
题干
答案
比较世界和中国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主要增产措施。
世界及我国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有赖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在以下6个方面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品种改良世界主要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着重于高产、优质和高抗,特别是在矮秆、抗性和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品种改良的过程中,遗传育种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包括由单倍体育成优良品种、植物幼胚离体培养、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发展迅速及一些作物的茎尖试管苗和脱毒种苗繁殖技术在良种繁殖上取得显著效益。
CDE
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数,()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A
农学的研究对象是()。
A.大田作物B.农业
C.种植业D.园艺作物
a
农学是于()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17 B.18 C.19 D.20
C
品种改良的目标有()。
A.油菜
B.大豆
C.棉花
D.玉米
D
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A.大豆B.油菜C.黄麻D.烟草
B
小麦需水临界期在()。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D.成熟期
B
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
C.双亲长期要接近D.以上全不对
A
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
A.同纬度间B.同海拔高度
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
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
D
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
A.温度反应特性
B.光照反应特性
C.温光反应特性
D.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C
二、填空题
题干
答案
_______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复种指数
________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
A.76℃
B.8℃
C.55℃
D.48℃
C
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作物属四碳作物的是()。
A.玉米
B.水稻
C.棉花
D.高粱
E.大豆
aD
关于作物需水临界期,描述正确的是()。
A.是作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B.此期缺水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C.是作物开始需水的时期
D.往往是作物性细胞形成期
E.是作物需水最迫切的时期
(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地膜覆盖期间土壤表层避免或减缓了雨水和灌溉水的冲击和淋洗,同时因中耕、除草等田间作业次数的减少,避免了人畜的碾压和践踏,从而使土壤结构仍保持播前土壤整地时良好的松软状态。此外,由于膜下地温的变化,膜内水汽不断发生胀缩运动,使土粒间空隙变大,土壤变得疏松透气,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
A.生长势强B.产量高
C.抗逆性强D.适应范围广E.优质
AB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
A.间作B.混作C.复种D.套作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