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目的是为中学生服务,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只有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为此我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好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
初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就是心理和学法指导,这样既使学生端正心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学得轻松,又减轻学生对新的课程学习的恐惧心理,效果较好。
其次,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学校开设的咨询室及开辟心理健康专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同时让学生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我在班里帮助学生立下健康的档案(根据开学初,全班同学填写:性格、特长、爱好等一览表)使我对学生真正了解,也是我对学生教育的科学依据,更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谈话、家访都要针对学生心理状况,掌握住学生心理的脉博,这对班主任不可忽视的任务。
第三,积极开展个别心理疏导和矫治。
如杨琴同学,由于一次考试失利,灰心丧气,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通过回信耐心地解释指导,她又重新树立了信心,各种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
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燕娟同学,由于心
情怪癖,从小有男女生之分,无意间挑座位同男生坐,而后心理压力很重,夜不能入眠,整天唉声叹气,以泪洗面,上课神情恍惚。
一次在家校联系簿上,附上一张小纸,掏出了心理话。
我了解后,及时做她心理导向工作,一方面与家长联系,可效果仍不大。
我利用时间家访,再次与家长共同开导她,后果潜易默化转变了自己的观念,认识到要学会合作,不能有消沉、沮丧等心态,要正确交友,否则害了自己。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必然带来学生的整体提高。
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班风,首先要求学生有团结、求实、好学的校风。
校风、班风已经形成,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治、自理能力,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钱琳同学,不但学习好,文艺方面更有优点,参加校独唱赛、诗诵、舞蹈等,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的一代新人。
然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者,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师对一个学生好坏的评价,不能一味感情用事,应实事求是。
我在给学生评语中运用“激励型”、“温馨型”的评语,大大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郑杰学生,很聪明但懒散,学习成绩平平,给他评语:你天资聪颖,思想敏捷,这是父母赠与你的宝贵财富,如果不好好利用的话,浪费岂不可惜?而周鎏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劳动观念很强。
给他评语:你是一个非常关心集体的同学,每当你默默地拾起一张纸片扔向垃圾桶的时候,每当你不声不响拿起扫帚时,你是否意识到老师是多么高兴啊!
总之,万事开头难,心理健康教育还刚刚起步,还需要专
家们的大力指导支持,让学生进一步认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懈努力,定能迎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灿烂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