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人类制造物种灭绝危机(自读)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和全班集体交流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
3、在理解文题“物种灭绝”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种灭绝”的含义,培养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谈话法,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材料补充:
物种灭绝概念
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
一株植
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
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
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
到了1681年,渡渡鸟(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
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
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中国犀牛、南极
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
白暨、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美媒称,新研究发现,人类杀死物种的速度是自然创造它们的速度的数千倍。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9月8日报道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
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也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
杜克大学的生态学家斯图尔特·皮姆说:“我们现在确切地知道物种灭绝
的速度有多快。
”皮姆也是非营利性生物保护组织“拯救物种”的总裁。
皮姆对趣味科学网站的记者说,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
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
有150种鸟类灭绝。
皮姆说,目前这项研究是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项研究,这个五年计划旨
在了解世界现存多少物种,有多少是人类未知的,以及它们灭绝的速度有多快。
他说:“现在,获得物种灭绝的速度很容易。
基本上只要看看物种灭绝的
报告就行了。
”
灭绝速度:英国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中心的杰里米·托马斯领导的一支科
研团队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英国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称,在过去
40年中,英国本土的鸟类种类减少了54%,本土的野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8%,
而本土蝴蝶的种类更是惊人地减少了71%。
一直被认为种类和数量众多,有很
强恢复能力的昆虫也开始面临灭绝的命运。
科学家们据此推断,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蒋志刚博士也认为,从自
然保护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自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就已经进入了第六次物种大
灭绝时期。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把调查到的英国蝴蝶情况推及英国其他昆虫,及整个地球上的无脊椎动物,那我们显然正在遭遇一场严重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物种是指个体间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
已经灭绝的物种
是指在过去的50年里在野外没有被肯定地发现的物种。
“大灭绝不单是一个物种灭绝,而是很多物种在相对比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即几十万年,或者是几
百万年里灭绝了。
”蒋志刚博士说。
托马斯说:“昆虫物种量占全球物种量的50%以上,因此它们的大规模灭绝对地球生物多样性来说是个噩耗。
” 自工业
革命以来,地球上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印尼巴厘虎、澳洲
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马等物种不复存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
布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表明,目前,世界上还有1/4的哺乳动物、1200
多种鸟类以及3万多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灭绝预计
物种灭绝惊人速度
来自欧洲、澳大利亚、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科学家们在对占地球表面面积20%的全球6个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
初步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
他们预计,在2050年地球上将有100万个物种灭绝。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
但是从现在起各国控制全球有害气
体排放量的努力将能够拯救更多的物种免遭同样的命运。
人是祸首
现在进行之中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成为罪魁祸首。
专家认为,人类
是否会列入其中也很难说。
有人也不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
是自然规律,比如大熊猫种群目前就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
但是自从人类出现
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地球人口不断地增加,需要的生活资料越来越多,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多。
如此这般,大批的森林、
草原、河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农田、水库……生物的自然栖息地被
人类活动的痕迹割裂得支离破碎。
“每一条道路对于动物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
越的屏障,就连分布在道路两边的蝴蝶种群都产生了隔离,不再像以前那样飞
来飞去进行基因交流。
”蒋志刚博士痛心地说:“更不用说藏羚羊、狮子、老
虎等这样的大型动物了。
”有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
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
物灭绝。
但是因为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
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
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
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
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
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
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
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
②交流自己的认识;
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
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
业的依据。
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
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
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
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
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
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
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
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要注意进
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
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