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套试卷含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套试卷含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科目:《中国当代文学史》(B)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系别、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5分(15×1)1、()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2、()是台湾最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具有广泛的影响。

3、()的《白鹿原》和张承志的( )被誉为是“史诗性”的作品。

4、《负喧琐话》的作者是()。

《白发苏州》是()的散文作品。

5、杨绛的()叙写“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插曲”,成为80年代散文的精品。

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朦胧诗人()的诗句。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诗人()的作品。

7、冯骥才的()和()等是著名的津味小说。

8、()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中最具有职业化特点的作家之一。

9、()揭开了“改革文学”的大旗,他的《乔厂长上任记》塑造了改革家()的形象。

10、《棋王》是作家()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20分(5×4)1、第四次全国文代会2、“三突出”创作原则3、陈奂生4、八个样板戏三、简析题:20分(10×2)1、简述陆文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2、宗璞的小说《红豆》简析。

四、论述题:30分(15×2)1、试论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又一座丰碑?五、作品赏析题:15分仔细阅读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1974年3月附参考答案或评分标准:一、填空题:15分(15×1)1、郑愁予2、琼瑶3、陈忠实、《心灵史》4、张中行、余秋雨5、《干校六记》6、北岛、顾城7、《神鞭》、《三寸金莲》(或者《阴阳八卦》)8、陈祖芬9、蒋子龙、乔光朴10、阿城二、名词解释:20分(5×4)1、第四次全国文代会1979年10月30日----11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3200人。

周扬主持并作报告,茅盾致开幕词,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致祝辞。

邓小平的祝辞被认为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行动纲领。

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肯定了“十七年”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

第二,重点阐述了新时期文艺如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问题。

第三,对文艺发展的道路作了明确指示。

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第四,阐述了发展新时期文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以及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正确方法。

认为文艺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

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

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

”第四次文代会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开始,对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实践证明这是违背文学创作规律的帮派文学创作原则,曾对中国当代文学造成广泛而不良的影响。

3、陈奂生形象陈奂生形象是在20世纪70、80年代之交由江苏著名作家高晓声创作“陈奂生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专业》、《陈奂生包产》等小说。

陈奂生的形象或性格特点在《陈奂生上城》中得到了极大的展示。

小说反映了农民在物质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精神方面出现的新问题。

他的性格缺陷最为集中地表现为他的“奴性”意识和“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4、八个样板戏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社论指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是八个革命“样板戏”。

(4分,每一个剧作名0.5分)江青等攫取《红灯记》等京剧改革的成果,将这些成果窃为己有,并吹捧它们是向封、资、修文艺顽强进攻的突出代表,是文化革命有破有立的伟大创举。

(1分)三、简析题:20分(10×2)1、简述陆文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第一,针砭时弊的准确与深刻。

他善于从历史的变迁角度考察生活,小中见大,反映出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思想意蕴。

第二,浓郁的幽默感,即“糖醋现实主义”。

他善于从普通人带喜剧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层的悲剧因素,轻松中见锋芒,笑声中有反省。

显示出一种机智幽默的风格。

其特点是:(1)批判,但保持分寸;(2)悲剧意识中渗透着喜剧因素;(3)内容上不求尖锐,但求深刻。

第三,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他不仅着力于苏州的地方风物的描摹,更关注这一地域居民的情感态度与生存境况。

他的小说创作,准确传达了变化中的苏州的文化情境,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小说。

2、宗璞的小说《红豆》简析。

宗璞的《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月号)是一篇文字优美、富有艺术魅力的爱情小说。

它描写北京解放前夕,一对大学生的爱情悲剧。

江玫与齐虹都有着美的形象、典雅的风度,对于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共同爱好,使他们彼此由倾慕而相爱。

然而,江玫与齐虹,由于家庭环境及受周围人物的影响不同,他们固有的差异显现了,以至发展为政治观点、人生道路上的严重分歧,最后导致决裂。

但作者没有把这种决裂简单化,而是真实地写出了政治与爱情生活的复杂性。

小说以两颗“红豆”为引子,以江玫的追忆为主要情节。

全篇洋溢着抒情意味。

《红豆》虽然是一篇短篇小说,但所反映的社会层次和艺术格调都明显地高于当时以宏大历史叙事为主的现代历史小说。

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形成了作品独有的艺术风格,而温馨浪漫的情调和浓郁含蓄人情味则形成作品独特的文人韵味。

倒叙手法的使用有助于作家在急风暴雨的时代氛围中营造出爱情的小天地,而江玫因“红豆”而引发的怀旧情绪和情不自禁的泪水,则使作品带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感伤美”。

四、论述题:30分(15×2)1、试论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20世纪50、60年代小说创作的缺失第一、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将其服务功能等同于直接服务于政治,从而使许多作品缺乏来自生活的独到发现,没有思想深度。

第二、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不够多样,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又作了片面的理解。

第三、人物形象类型化、模式化,尤其是英雄人物。

第四、艺术风格缺乏多种色彩。

或者这样回答:1、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理解的简单、机械化。

文艺表现政治、革命、战争,文艺为社会的服务直接理解为对政治的服务。

文学主要集中与对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战争的表现,有对政策图解的倾向。

(文艺政治化)2、主要集中于现实和历史题材,以党的革命斗争和现实政策为主要参照点。

忽视了社会生活丰富性、复杂性。

(题材单一化)3、片面追求大众化、民族化,用狭隘的现实主义,使用图解历史、图解政治的方式进行创作,造成了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主要是肯定性歌颂,缺少对生活的深层次挖掘。

作家的个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手法简单化)4、主要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形象,人物形象类型化、模式化。

(人物形象扁平化)5、作家往往借助自己熟悉的历史和生活写作,具有历史再现性质,文学创作的修养不够,许多成为了“一本书作家”,如杜鹏程、洪波、Array杨益言等,作家的文学素养不能够支持长期的创作。

(作家非专业化)2、为什么说《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又一座丰碑?《随想录》是巴金从1978年12月开始写作的系列作品,至1986年9月完成,共150篇,合计42万字。

“随想录”共分五集,即《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此书最初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第一集,到1986年12月出齐。

1987年9月三联书店出版合订本,总名为《随想录》。

《随想录》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容,突出地表现为作家带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

它最撼人心魄的,还在于那种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强烈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

是一部反映挺过“文革”时代的知识分子心灵轨迹的“忏悔录”。

《随想录》被誉为是一座纸上建立的“文革博物馆”,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写真话的大书。

”《随想录》题材广泛,在题材开拓方面充分展示了散文文体的优势。

《随想录》感情真挚,感人至深,它的话语方式在当代散文史也具有某种“转型”意义。

《随想录》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随意运笔,杂体相生,天然自成,不拘一格,似乎是不讲究技巧,其实,“无技巧才是最大的技巧”。

总之,《随想录》给晚年的巴金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的范畴。

五、作品赏析题:15分先仔细阅读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答案略)可以从诗歌的主题、意象、表达手段等方面入手进行阐释和评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