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 年内蒙古赤峰教师招聘考试白皮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 年内蒙古赤峰教师招聘考试白皮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年内蒙古赤峰教师招聘考试白皮书参考答案及解析第二部分考点精粹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2.【答案】A。

解析: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消亡而消亡。

3.【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BCD。

解析:“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是指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答案】BC。

3.【答案】ABC。

三、判断题1.【答案】×。

解析: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2.【答案】√。

解析: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

3.【答案】√。

解析:教育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负向功能。

第二章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2.【答案】B。

解析:A、C、D属于《学记》的思想。

3.【答案】A。

4.【答案】B。

解析: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著名教育家教育观点的区分。

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强调教育就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6.【答案】D。

7.【答案】A。

解析: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答案】D。

9.【答案】A。

解析:赞可夫在其代表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B。

解析:《学记》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专著。

13.【答案】B。

解析:《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14.【答案】D。

解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即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D。

2.【答案】ABCD。

3.【答案】AC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记》教育格言的掌握。

A、C、E均出自《学记》。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熟读静思出自《朱子家训》。

4.【答案】ABD。

解析:“做中学”是杜威的观点。

5.【答案】BCD。

解析:传统教育代表人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6.【答案】BD。

解析: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赫尔巴特强调教育学要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上。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解析: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既有即时价值又有延时价值,B项错误;学校教育尊重个人差异,C项错误;D项是个体利用环境的能力。

故选A。

2.【答案】B。

3.【答案】D。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的发展。

4.【答案】A。

5.【答案】B。

解析:“三结合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面相互配合,其中学校是主导。

6.【答案】D。

解析:班主任为每个学生制定了单独的发展计划,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此施教的表现。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BD。

解析:AC项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2.【答案】CD。

解析: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答案】ABCD。

4.【答案】CD。

三、判断题1.【答案】×。

解析:“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的。

他的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2.【答案】×。

解析:人是教育的对象,但将其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有失偏颇。

教育是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能依此说人是教育的产物,它否定了其他因素对人的影响,如遗传、环境、学校教育等。

3.【答案】×。

4.【答案】√。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解析: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的具体表现为:学校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政策路线的有效阵地,是宣传某种思想,借以影响群众、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制度的现实力量。

6.【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D。

2.【答案】BCD。

3.【答案】ABCD。

三、判断题1.【答案】√。

2.【答案】×。

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第五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属于宗教神学的教育目的观。

4.【答案】B。

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到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题干中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对应的产物,自然就不是全面发展,而是片面发展,所以选择B选项。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依靠社会提供营养,人的一切都是从社会得来的。

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使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

涂尔干这句话就在强调教育应使青年社会化,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8.【答案】D。

9.【答案】B。

解析: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0.【答案】A。

11.【答案】A。

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二、判断题1.【答案】√。

2.【答案】×。

解析:德智体美劳之间是相互影响,并非完全独立的,所以说法错误。

3.【答案】×。

解析: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有:(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答案】×。

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的内容: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答案】×。

第六章教育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解析:壬戌学制是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A.。

解析: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也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最基本的区别。

7.【答案】C。

解析: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与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所构成。

横向划分可分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类型,纵向划分可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故选C。

8【答案】D。

解析: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9.【答案】C。

解析:为提高全民素质水平,我国实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旨在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故选择C项。

10.【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CD。

解析:在朗格朗看来,终身教育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的整个一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青少年阶段,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

终身教育是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帮助人们掌握不断学习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以达到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的高度适应。

终身教育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他不代表某种教育或某类教育,他代表着一种教育的模式,代表了教育的社会性,即整个社会对待教育对待学习的态度。

2.【答案】ABCD。

3.【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阶段划分。

按教育程度划分,我国学校教育可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第七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

2.【答案】D。

解析:教育是有规律的,但人是千差万别的,不能对所有人使用一种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答案】C。

4.【答案】C。

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BCD。

2.【答案】ABD。

3.【答案】CD。

4.【答案】AB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三、判断题1.【答案】√。

解析:体现了教师劳动特点的长期性。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解析:“身教”重于“言教”。

第八章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解析:研究型课程由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并得出结论。

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A。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后新出现的一种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都要开设,属于国家的必修课。

9.【答案】C。

10.【答案】B。

解析:活动课程的提倡者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为主要代表,他主张教育就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要求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课程,使课程满足儿童当前的需要和兴趣。

于是,他提倡和实验活动课程。

反对传统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C。

2.【答案】BCD。

解析:课程计划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答案】ABCD。

4.【答案】BCD。

5.【答案】CD。

解析:当代“教学”观变革的主要趋势包括: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第九章教学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解析: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