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总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汇总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47-48页的例1和“试一试”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八第1-3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例1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本例题着重探索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练习八的第1、2题通过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练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3题是通过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每本笔记本3.4元,每支钢笔8元,每本讲义夹4.75元,每支水彩笔 2.65元。

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加减和减法的问题:
(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2)买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讲义夹一共需要多少元?
(4)买一本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多少元? ??
2.你能列式吗?口答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4.75+3.4 3.4+4.75 8+3.4
8+4.75 3.4+2.65 4.75-3.4 8-3.4 8-4.75 3.4-2.65
3.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主动探究建构
1、尝试独立探究: 以上这些算式该怎样计算?请自己选择两题试
一试. 教师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发现学生自己的算法。

2、交流引导理解。

(1)尝试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4.75+3.4=;
预设如下:
① 用元角分的知识解答:4元加3元是7元,7角5分加4角是1
元1角5分,合起来是8元1角5分,即8.15元。

② 估算,大约是8元。

③竖式计算:
4.75 4.75
+ 3.4 +3.4
让多名学生板演,比较找到合适的竖式格式。

初步说说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2)重点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
(3)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3、完成“试一试”。

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4.75+2.65= 4.75-2.65=
说说小数加减法的方法: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补充注意点:计算的结果能化简要化简。

4、概括法则,
让多名学生说说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趋于完整、准确。

口诀
小数加减点对齐,
从右向左各算起。

满十进一要牢记,
退一当十别大意。

三、巩固练习,形成计算技能。

(1)完成“练一练”。

对照计算法则,检查计算方法是否准确。

(2)完成P48练一练第1-2题.做完这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
(3)作业:练习八第2、3题。

四、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五、课后延伸
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1.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4.75+3.4=8.15(元) 4.75-2.65=2.10(元)
4.75 4.75
+ 3.4 -2.65
----- -----
8.15 2.10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

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
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

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内容回归生活, 商场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
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