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圆的认识
执教人:李伦轩
时间:2012年5月28日
教学内容:教材93页——9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认识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吗?
二、师生互动,学会画圆
(一)尝试画圆
那同学们,你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吗?(指名板演)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那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用圆规画圆
1、老师想画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圆,怎么办?学生介绍,教师在一旁适当补充说明。
同学们用圆规来试试看,能不能画出一个圆来?
2、交流: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的
3、老师也想用圆规来画个圆,你们做老师的指挥官。
教师画圆,故意出错。
学生指出并纠正。
从我画的过程中,想一想,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将圆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5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
三、自主探究,研究特征
(一)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④那请同学们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⑤判断P94 “练一练”的第1题
(二)研究圆的特征
1、利用手中的圆片、直尺、圆规等工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
提示问题:课件出示例3的4个问题。
2、汇报交流:谁能解释一下前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用字母表示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吗?
3、思考交流:通过刚才的操作你知道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吗?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四、自练反馈,巩固新知
1、判断题。
2、练习十七第一题
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这张表的?
3、练习十七第四题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五、运用新知,质疑释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开阳二小李伦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3—95页的圆的认识、圆的画法,即例1、例2、例3和相关练习。
这一节课是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完成了两项任务:一是观察生活中的圆,二是剪圆形纸片。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以生活中的圆引入课题,有效地调动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
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确的圆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感性认识上的准备。
二、动手操作画圆,在操作中认识圆及各部分名称。
特别是在学生掌握了规范画圆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各部分名称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自学探究,完成圆的特征的研究。
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我设计时也本着学生为主体的目标,以学生及小组合作为主线进行探究,而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配合学生的学习。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分配及设计的不合理使得本节的教学任务未完成。
2、在把问题交给学生时,放的不彻底,不放心,又把问题从孩子嘴里抢了回来了。
3、课堂上多次代学生言,把自己的意愿强当成学生的意愿;这样给学生创造的锻炼机会,又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
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
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
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根据本课特点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成如下几大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先欣赏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
(幻灯片1)
谈话:看了刚才的那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发现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出示幻灯片2:《圆的认识》)
2、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看到那些东西是圆形的?
(若学生提及了球之类的物体应说名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
3、圆和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幻灯片3、4)(二)教学新知:
1、教学画圆:
(1)尝试画圆:
问:你会利用手中的物品画圆吗?
学生独立尝试画圆。
指名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画圆的。
你觉得圆和以前学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圆是一个曲线图形,以往学的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
(2)教学用圆规画圆:
问:我们除了用一些物体画圆,还能用什么来画圆?(圆规)你会用圆规来画圆吗?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谈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介绍画法,老师出示(幻灯片5),并总结: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注: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让学生将圆规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4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并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画得好。
2、出示(幻灯片6)介绍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结合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圆里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第1题。
(幻灯片7)
3、学习圆的基本特征:(幻灯片8)
谈话:我们刚刚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接着我们继续研究圆有哪些基本特征。
请你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并将它剪下来。
(1)自主探索: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手中的圆形纸片,你发现圆有哪些特征?
(2)初步交流:说一说你在操作中的发现。
(3)逐步出示教材中的四个问题,围绕上述四个问题组织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怎么做的。
注:前三个问题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
通过(幻灯片9 —14)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在同一个圆里: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一样;直径是半径的两倍(d=2r或r=d/2);圆是轴对称图形,并有无数条对称轴。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同桌间互相检查所画的圆是否正确。
(5)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圆的大小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关,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越大,圆就越大;反之就变小。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1题:(幻灯片15)
各自在课本上填写,指名报答案,集体订正。
问:已知半径的长度如何求直径的长度?已知直径的长度怎么求半径的长度?
(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2、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幻灯片16)
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课件集体订正。
(四)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哪些认识?你有哪些收获?
2、小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谁能想一想回答我?(幻灯片17)
(五)全课结束(幻灯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