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论紫砂壶“楚风唐韵”的创意
郑求标
(宜兴214221)
摘要宜兴紫砂壶被誉为“茶具之王”,以独特的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为人熟知,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其工艺体系不断完善,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从最初的实用泡茶器皿脱胎为如今的高雅艺术品。
本文以紫砂壶“楚风唐韵”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紫砂壶;楚风唐韵;灿烂文明
明代李渔曾说:“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他对宜兴紫砂壶赋予了高度评价,将紫砂壶推到了“茶具之王”的地位。
紫砂壶产于宜兴,以独特的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为人熟知,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其工艺体系不断完善,与文人情结相互融合,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于一体,逐渐从最初的实用泡茶器皿脱胎为如今的高雅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紫砂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除了实用性和美观的视觉效果,更与时俱进,融合传统与时代内涵,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渗透着精神的感悟,是人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佳品。
1紫砂壶“楚风唐韵”的造型创意
紫砂壶作为文化的载体,其造型围绕主旨立意进行构思设计,在继
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人思想和审美,使造型与装饰相结合,从
而彰显作品的主旨。
紫砂壶“楚风唐韵”(见图1)围绕楚国和唐朝两
个朝代进行构思,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作品将楚文化和盛唐文化以紫
砂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融入凤元素、回纹元素等
具有象征性的意象予以概括和强调,比较直观地表现出两个朝代的特点,
将遥远的历史诗情画意般地流转于壶上,高贵典雅之气呼之欲出。
纵观整壶,作品以原矿紫泥制成,其色泽紫润,给人以高贵大气之感,渲染出淡雅祥瑞的氛围,奠定了整壶的基调。
作品以方器为基本形制,方器相对圆器而言更有君临天下的霸气感,这也是方壶造型富有独特魅力之处。
行话有“一方抵十圆”之说,方器采用镶身筒的方法成型,制作难度大,在制作过程中艺人应合理把握好线与角、线与面的关系。
此壶身筒周正有力,四条棱线曲中带直、直中带曲,蜿蜒有度且挺拔俊朗,身筒重心沉稳,有雄伟大气之感;壶肩平整,与两个侧面衔接一体、浑然天成,整壶角度有力、衔接有力、虚实对比有力,极尽尊贵大气之感,洋溢着古典的韵味,令人心生敬畏;一弯流从壶身自然胥出,线条蓄势有力、简洁凝练,流口收势利落,给人以优雅挺拔之感,壶流饰以棱线,与壶身相辅相成,又彰显刚劲之感;圈把与壶流相辅相成,呈上扬趋势,流露着强盛繁荣的气场;壶盖为嵌盖,盖面呈圆形,与身筒浑然一体、完美融合,契合我国传统“天圆地方”之说,圆形壶盖象征着天,象征着一轮红日;壶钮宛若优雅的凤凰,契合楚文化中以凤为尊的意象,其形态蜿蜒灵动,给人以大气神秘之感,独具民族风韵。
此外,身筒正反两面轮廓线凸起,自然延伸装饰回纹图案,线条舒展尔雅,造型规则有序、典雅大方,流露着生动的古风,浑朴而端庄。
整壶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高贵大气又不乏典雅浪漫之感,展示出淡泊朴素与岁月苍茫的情怀,极具艺术魅力。
2紫砂壶“楚风唐韵”的历史文化
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了泱泱中华,其中,楚风和唐韵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灿烂。
楚文化经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进一步发展壮大,并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区域文化。
楚人以凤为尊,经由人们的想象创造发展出一系列神秘古怪的意象组合,鹿角立鹤、虎座凤鸟、织绣上的龙蟠凤逸等,凤的图像不胜枚举,可以说是楚人开启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龙凤呈祥”的先河。
以凤为尊,也体现了楚人文化精神上的无碍于物,“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
唐代,更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以及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使唐代社会生活呈现出开放和多种文化习俗融合的时代特色。
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唐,立于天下最中央,自信大方,那不仅仅是实力的自信、经济的自信,更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此壶整体风格典雅浪漫,挺秀而飘逸的流、把宛若盛唐历史里那令人念念不忘的“霓裳羽衣舞”,展现出盛唐杰出的歌舞文化,繁荣灿烂。
紫砂壶“楚风唐韵”在整体造型上融入古代青铜鼎元素,尊贵大气,彰显了青铜器
的发展已达顶峰,也充分昭示了楚文化的个性与气魄,体现了当时物质文化的繁荣。
作品采用回纹装饰,回纹简洁清晰、典雅规整,因其构成形式回环反复、延绵不断,回纹在民间有“富贵不断头”的说法。
根据其纹样的特性,人们赋予了回纹连绵不断、吉利永长的吉祥寓意。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吉祥的文化概念,回纹经过朝代的更替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魅力,在人们的建筑装饰、服饰上广泛应用,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古韵悠扬。
此壶展现着历史的传承,品味古典,饱藏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古色古香。
3结语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气势磅礴,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引领着整个民族的前进和发展,引领着人们向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不断前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紫砂壶“楚风唐韵”探寻历史,将昔日的繁华融于壶中,文脉厚重,让人们读出历史的传承,读出楚风唐韵的艺术魅力,使人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肃然起敬。
参考文献
[1]张星,邬娜.论原始彩陶纹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6(6):39.
[2]胡俊.楚文化符号在武汉市园林中的应用初探[J].城市地理,2015(12X):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