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者课件

旅游者课件

(否 )
• 5、为寻求娱乐、消遣或健康等原因而进行旅行
活动的人。
(是 )
二、旅游者的条件
•1、社会条件 •(1)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 •(2)人们的旅游权利
2、个人条件
•(1)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存 需求以外的消费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明 确方向的旅游行为的内驱力,是推动 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罗马会议定义中的游客包括两类:
过夜旅游者
娱乐、度假、疗养、宗教、 体育活动等消遣活动
工商业务、家庭事务、公务 出使、出席会议等
短程旅游者
一日游游客
(三)加拿大会议的界定
•当日游客: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 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主要目的 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 的游客。
(四)我国的统计口径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 入境人员通称为海外游客。
•旅游者:就是暂时离开常住 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 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 要目的人。
讨论:判断下面这些人是否属于旅游者
• 1、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 (是 )
• 2、来我国常驻的外国专家、记者、留学生等。
(否)
• 3、边境地区往来的居民。
(否 )
• 4、归国或回大陆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
•1、旅游者的概念
•2、旅游者的形成条件
四、作业:
• 1、目前国际统计意义上的游客标准是什么?游客 包括哪两种,他们之间有何区别? • 2、我国如何界定海外来华旅游人员以及国内游客?
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 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 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 宗教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 澳台同胞。
思考:
•对旅游者(即旅游统计中所称的游 客)进行界定时,所采用的技术性 指标通常都涉及哪些方面? •1、离开常住地 •2、访问目的 •3、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
(五)教材中的定义
《旅游概论》第三章
第一节:旅游者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我国旅游统 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解释,熟 悉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以 及形成旅游者的条件有哪些?
导入:
•如果有一个乞丐到新加坡捡 拾废品,在这个过程中,他 欣赏到了美景,那么我们可 以称他为旅游者吗?
一、旅游者的概念
(一)国际联盟的界定
1937年,国际联盟的统计专家委员会对旅游统 计中“国际旅游者”的界定标准和人员范围作了如 下解释和规定:
“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住在国到另一个国家 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
(二)罗马会议界定
• 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了由全体成员国参加 的国际旅游会议,对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者的统计 范围作了新的规范,这就是罗马会议定义: • 游客是指除了为获得由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 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任何人。
•(2)有“钱”:
• 指有足够用于支付旅游费用的“可随意支配的 收入” • 可支配收入=家庭收入-应纳所得税 • 可随意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性消费日常生活消费
•(3)有“闲”:
• 指闲暇时间,即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足够的闲暇时间
•每日闲暇 •周末闲暇 •假日闲暇
(4)身体条件:
三、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