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版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题(word版附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
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
1.如图K2-1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图K2-1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2.利用声音区分不同的乐器,主要是依据乐器发出声音的()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端午节龙舟赛是传统比赛项目之一。

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音色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
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
4.图K2-2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2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5.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图K2-3
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图K2-4
7.如图K2-5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K2-5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 m/s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雪后人们感到万籁俱寂,是因为大雪蓬松多孔,对声音有吸收作用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10.[2017·衡阳]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使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二、填空题
1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12.[2016·玉林] 如图K2-6甲所示,小汽车靠超声波发现障碍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回声;如图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的标志。

图K2-6
13.中考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噪声的。

14.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15.[2017·青岛] 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续表)
培优部分
一、选择题
1.如图K2-7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 ()
图K2-7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2.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

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3.如图K2-8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8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4.[2018·安徽] 如图K2-9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9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5.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K2-10所示,该设施长175 m,高7 m。

由隔音板组成,能降低噪音20分贝左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K2-10
A.采用全封闭隔音表示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 m/s
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7.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8.如图K2-11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图K2-11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9.[2017·广东] 如图K2-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K2-12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 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 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二、填空题
10.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空气柱而发声的。

演奏时,通过分别开闭六个音孔,笛子就能发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笛音。

11.[2016·南宁] 2016年5月29日,南宁市获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产生的。

图K2-13
12.[2018·泰州] 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于水中,如图K2-13所示。

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袋中的手机,手机能接通,说明可在水中传播;能听到手机发出的铃声,还能说明可在水中传播;我们听出手机铃声是汪峰唱的《飞得更高》,这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的。

13.今年暑假,小明在著名的广西乐业天坑景区游玩时发现了一个圆形天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K2-14所示。

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 s听到回声。

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圆形天坑的直径为m。

图K2-14
参考答案
【基础部分】
1.A
2.D
3.A
4.A
5.D
6.D[解析] 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不能听到真空罩内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8个玻璃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但音色
相同。

7.B8.D9.C
10.C[解析]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使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减弱声波反射,增强听众收听效果,故A错误;医生用B 超给病人做检查,可以检查脏器是否有病变,从而获得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声音在15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m/s,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声速远小于光速,所以终点计时员看冒烟而不听枪声,故C正确;“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11.振动音调空气
12.定位鸣笛
13.信息声源
14.音调能量153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球之间存在真空带,所以声波不能传播到月球
15.控制变量快高振动
【培优部分】
1.A
2.C
3.A
4.C[解析] 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5.B
6.B
7.B
8.B
9.B
10.振动音调
11.传播过程中振动
12.电磁波声音音色
[解析]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放在水中的手机能接通,说明电磁波可在水中传播;能听到手机发出的铃声,说明声音可在水中传播;能听出手机铃声是汪峰唱的,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13.20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