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基站工程施工规范

无线基站工程施工规范

无线基站工程施工规范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无线基站工程施工规范第一章总则
为保证机房良好环境,保障基站设备安全运行,有力提升维护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作为工程的指导标准,同时作为工程验收的配套标准。

若局方另有要求将另行通知。

本规范中条款分为A、B、C三类,在每条最后标明。

对违犯A类条款每条处以500元罚款; 违犯A类条款每条处以200元罚款; 违犯C类条款每条处以100元罚款.
第二章施工队基本要求
所有施工队在基站施工时不准放置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C
所有施工队施工后基站内上下线井道、进出线孔洞等应采用防火材料封堵严密,无漏水痕迹。

C
所有施工队下站点施工时必须联系监理与督导。

C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指导施工,当现场情况与设计图纸有出入时,施工方与监理确认现场情况,商量好最合理方案,由监理确认签单后方可安装。

A
所有站点施工完成后必须清理现场,设备表面和设备内部清洁无痕,所有废料及余料均不得存放在机房内;除综合柜内必要的熔纤配件外,其他余料及废料(包括各种纸箱及木箱)全部清理;保持机房周围环境卫生,无法带回的工程废料必须就地掩埋,不得散落在机房周围;A
站点必须拍照留底(拍照内容:线缆走线、标签、机房设备位置整体、机房卫生、馈窗封堵、天馈等),若站点未拍照以未施工处理。

A
现场施工的每一位成员均要求注意言行举止,礼貌待人,施工中如遇问题,需及时反馈情况,严禁与监理、督导以及当地村民发生争执。

A
每个施工队伍整理并带齐好自己的施工工具;安全帽、安全带、爬梯等工具必须携带及使用;每队着装必须统一。

B
进行已经开通的站点扩容或处理告警时,要开“临时进入基站机房审批单”,由旗县网络中心主任签字,进机房前一定要与中心机房的监控人员联系,得到许可后方可进入,施工完毕再由旗县网络中心主任确认签字。

A
新建站点必须填写施工日志,机房平面图草图画在施工日志背面,平面图必须标明机房长宽及设备、走线架、馈窗、门的间距。

(若局方有专用表格,按专用表格如实填写)B
施工完成后设备装箱单、厂家的设备检测报告及合格证等随设备配发的文档必须带回,随施工日志一起交回。

基站完工后要对馈线进行驻波测试,驻波值要低于。

A
施工完工离开基站,要将机房内的灯和门关上。

B
第三章设备安装及摆放要求
基站主设备、开关电源、蓄电池(电池柜、电池架必须用膨胀螺丝或螺丝对地固定)、交流配电箱、综合配线柜等的安装及摆放要求参照工程设计和相关验收规范。

基站监控设备、微波室内单元、传输单元等应按照工程设计安装在综合机柜或固定在墙上,也可以将设备单元放置于托盘上(每个设备应单独配置一个托盘),托盘安装在合适的墙面上。

A
标准机房室内铜排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安装,不得随意更改安装位置,并不得高于走线架下沿,室外铜排安装在机房内馈窗下;楼顶支撑站点机房根据机房具体情况安装。

A
标准机房馈窗开在与机房门同侧或对侧的墙面上时(5M墙上),需要安装双层走线架。

A
安装走线架时两吊挂之间距离必须均等;螺纹杆顶端上一螺母,且必须用螺母将螺纹杆与顶端膨胀固定牢固。

B
新建站点天馈安装完成后均需采用防火包对馈窗孔洞进行封堵;部分标准机房站点无馈窗,馈线从预留PVC穿过,安装完成后用泡沫胶或防火泥进行封堵。

B
室内电源配套设备使用指定标签。

标签粘贴要求工整、美观。

B
方位角:以90度、210度、330度为参考,如站点位于公路或者村镇附近,则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并记录方位角信息。

下倾角(报杆垂直的情况下):郊区:如果站点位于市边境附近,则朝向边境扇区的下倾角为3度,其它无人方向下倾角为0度;若遇特殊情况与现场局方人员、监理、督导协商确定,并打电话得到主管人员确定或直接与主管人员电话确定。

B
2M头制作完成后必须用万用表进行导通测试,保证每一个2M头制作无误。

B
所有贴墙线缆必须用线槽密封。

B
室内安装完成后,开关电源熔丝一定要拔下,并放于开关电源柜下方醒目位置,且照拍照片留存。

B
所有新建站点蓄电池若配有标签(编号),标签(编号)必须粘贴牢固,以与正极连接的为1号,与负极连接的为24号,中间按顺序排列。

C
光端机接地线必须直接引至室内地排,不允许将光端机接地接至综合柜汇流排;电源线未带接地的,光端机外壳需接地。

B
综合柜门板及熔纤盘必须与柜内接地排连接。

C
第四章线缆布放要求
ODF外尾纤必须用波纹管加以保护;ODF内尾纤必须用专用尾纤扎带绑扎。

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也可以绝缘胶布进行绑扎。

严禁用普通扎带绑扎。

所有尾纤必须从ODF的一侧出入。

波纹管两端需用白色胶布包扎做防切口处理。

B
每根尾纤两头必须贴上标签,且多余的尾纤必须盘留在盘纤盘上。

B
BTS与光端机进入BTS与光端机进入综合柜中的2M需分别绑扎在综合柜两侧,DDF端子排上下两排的2M应分开绑扎,且预留线缆不宜过长,能翻开DDF排即可。

B
交流线要求从交流配电箱上方进入,所有在室内布放的电源线必须使用局方配发电缆。

B
配电箱内接线时,在每个空开上都要使用标签标明所提供的设备名称。

线缆连接端必须缠绕绝缘胶带(或缩封热缩管),胶带缠绕整齐美观。

C
走线架所布放的各种线缆在保证其电气性能及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要平铺在走线架上,且要保持平行。

交流线与其它线缆应避免交叉,水平距离要保持15厘米以上,所有电缆在拐弯的时候要垂直,铺放在走线架上要平行,所有螺丝也要紧固。

B
所有线缆在走线架上的每一个横撑点上都要绑扎一次;在没有走线架的地方要求每20厘米绑扎一次。

B
所有线缆在拐弯时要尽量保持平直(实施时根据线缆的种类和线径保持一定的曲率半径,以不影响线缆电气性能指标及美观为宜,下同),各种连接到设备上的线缆要保持与机柜垂直。

各种连接设备的连线两端处要做好标签,标签朝向一致,同一种线缆标签高度一致且标签的位置要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查看。

C
线缆下走线架后,在机架上方的需用扎带进行绑扎,扎带间隔一致,扎带头方向一致,扎带头切面平滑不伤手。

C
当布放扩容设备的线缆时,需将原设备的线缆扎带剪开后再重新一起绑扎。

C
基站主设备架间电缆的朝向要求一致,架间电缆多余长度折叠在机柜上方的走线架上,折叠的宽度边界为两端架间电缆连接处为宜。

C
机房内所有的设备要做接地,室内地排要使用绝缘子正确固定在墙上,接地排上严禁叠层安装接地,连接螺栓应加弹簧垫圈,且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

B
室内接地极和室外接地极不可混接,接地扁铁应直接引入室内,通过电缆与接地铜排相连,主地电缆和扁铁连接要求紧固,并进行防锈处理。

B
室内外铜排接入接地极处、走线架互连线打磨处,为防止生锈,需进行防锈处理。

B 铜牌到接地极的线缆和外露扁铁必须用线槽密封。

B
基站室内电源线接头处工作地线用黑色绝缘胶带(或热缩管)缠绕,保护地线用黄色胶带(或热缩管)进行缠绕,正极用红色绝缘胶带(或热缩管)缠绕,负极用蓝色绝缘胶带(或热缩管)缠绕。

C
所有地线均应该顺向连接。

C
地线引入端到地线接地排要遵循接线最短原则,接地线禁止弯折、盘留,接线端子严禁复接。

A
电调线进馈窗后预留2-3米,其余盘留在塔上或楼顶。

进机房的电调线应加定线槽进行密封。

B
馈线进馈线窗前的50厘米处必须做避水弯。

A
每条馈线头、尾处贴有标签,且标签格式统一,机架上方跳线与馈线的连接应保持方向一致,不出现交叉。

A
馈线应走线整齐、布放有序,并采用专用的馈线卡在走线架上作连续可靠固定。

A
室外馈线接地统一为:第一处接地为平台下方1米处,第二处接地为下塔前1米处,第三处接地为馈窗处;地面机房第三处接地连接至馈窗下室外铜排;所有接地均不得复接,馈线各接地处应作良好的防水处理,接地线应顺馈线捆扎。

B
馈线入室处应采用封洞板、防水胶等材料作可靠密封和防水处理。

B
馈线接头等连接处,应采用防水胶布作多层包裹,并涂覆一定厚度的防水胶,确保接头无渗水、氧化、腐蚀。

B
室外馈线走线需围着平台边缘中部走线,不得绑扎于平台上。

B
室内跳线不得留余量,必须重新做头,从机柜上方垂直向下与BTS对连。

A
传输设备必须接2次下电,基站必须接1次下电。

A
开关电源柜交流线必须接在交流输入1上面,不得接在交流输入2。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