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未来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遇到保险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未来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我国发展网络保险的必要性(一)发展网络保险是顺应世界保险业发展潮流的需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子商务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极为迅速。

据统计,美国网上保险费早在1997年就高达3.9亿美元,而2001年,约有11亿美元的保险费是通过网络保险获得。

2005年,英国约有20%的保险将在互联网上销售。

日本已出现首家完全通过互联网推销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及资产管理集团之一的法国安盛集团,早在1996年就试行了网上直销。

目前,这个集团约有8%的新单业务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的。

可以说,网络保险正以其完备的信息,简便的购买方式和快捷的速度成为保险销售的发展方向。

我国如不顺应世界保险业的这一发展潮流,在网络保险方面必将面临国外保险公司的强烈挑战。

(二)发展网络保险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加入WTO后,外国保险公司必然会抢占我国保险市场,造成我国保险业务流失,市场份额下降。

为了避免外资保险公司过多地挤占我国保险市场,我国保险公司应马上进行策略投资和系统投资,实行交互式的顾客投保服务,有效运用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开发多种附加服务,扩大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树立名牌形象,同时注意保证网站安全,保护顾客资料数据,做好与外资保险公司抗衡的准备。

(三)发展网络保险是完善我国保险推销体系的需要多年来,我国一直以保险代理人作为保险推销体系的主体重点发展,在寿险推销方面形成了以寿险营销员为主体的寿险营销体系。

实践证明,这种营销机制对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因缺乏与保险公司的直接交流,就会导致营销人员为急于获取保单而一味夸大投保的益处,隐瞒不足之处,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道德风险,为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而且,保险营销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又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业务风险。

此外,现有营销机制还存在效率低下的弊端。

据调查,为整理繁多的客户信息,保险销售员经常雇佣私人秘书,但即便如此,还是常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影响保险公司的信誉。

发展网络保险,则可以以快速方便的信息传递、周到细致的客户服务,为公众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保险购买渠道,弥补现有销售渠道的缺点。

(四)发展网络保险是提高保险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的需要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保险业持续、快速和高质量发展的“法宝”。

随着网络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对保险企业管理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保险企业管理跨度加大,基层公司与决策层的联系更加紧密,中间管理层的作用逐步减弱,决策指挥链尽可能缩短,有利于克服层次重叠、冗员多、运转慢、决策效率低下等弊端。

其次,内部文档、数据处理电子化,使文件发送、存储查询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第三,利用网络方便、迅速、全面地收集各种资料,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各区域人员保持联系,共同进行分析、预测、决策和控制。

第四,利用网络,保险公司可以在培训员工、发布公司内部信息,与保险中介人、商业伙伴、保险监管机构进行联络等诸多方面节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

第五,在偿付能力方面,国家可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对保险企业的有效监管,保险企业也可以保持对自身偿付能力的管理。

因此,发展网络保险,不仅可以实现保险营销方式的创新,也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网络保险的现状及成因目前,我国保险网站大致分为三大类:(1)保险公司自建网站,主要推销自家险种,如平安的pAl8、泰康在线等;(2)独立保险网站,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但也提供保险服务,如易保、Orisk等;(3)就是中国保险网一类的保险信息网站,往往被视为业内人士的BBS.尽管如此,网络保险在我国还只能算新生事物。

(1)多数保险公司对网络保险的认识是处于试用阶段,真正开展网络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较少。

虽说我国的保险网站早在1997年就出现,但其主要功能一直局限于保险咨询、险种浏览、投保意向、网上投诉报案、调查市场需求、管理客户资料和设计保险方案等。

(2)网络保险业务内容单一,缺乏线上互动。

在网络销售方面,还处于最初的静态信息给予阶段,很少有保险公司进行网络直销。

在客户服务方面,也仅仅处于服务信息提供阶段。

(3)网络保险客户较少。

相当一些人因收入水平低而无条件上网,直接影响网络保险需求。

(4)网络保险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网络系统是网络保险的依托,任何有关网络系统不安全的因素都可能造成信息资料的失真和丢失,影响网络的安全运行。

此外,在缺乏丰富的保户资料而保险公司与保户又不是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网络保险很容易带来道德风险。

我国网络保险发展之所以如此缓慢,主要因为:(一)网络保险进入实务操作所需具备的物质条件还不成熟网上保险的简单销售流程是:客户在网上填写投保单,通过网络传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实时或延时核保后,以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向客户确认,客户正式签名后,合同成立;客户通过电子银行转账或信用卡支付,保单正式生效。

从以上流程中发现,我们至少有三方面的不成熟:(1)在线核保。

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有较为详细的核保标准和核保要求,包括核保标的金额、核保标的范围和核保险种等有关内容。

对风险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保险金额较大的标的要求做到现场查勘,而这些都是在线核保所不具备的;(2)电子签名。

由于我国还没有电子签名的相关立法,通过数字签名在线签订的保险公司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3)网上支付。

由于信用卡使用不普及,且只有牡丹卡、龙卡、长城卡等少数几种卡可以选择,所以网上支付也是保险上网的瓶颈之一。

(二)现有的网民结构和互联网的被动性不利于发展网络保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截至2000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2250万名网民中,18岁以下的占到14.93%(2001年为15.3%),18到24岁的占到41.18%(2001年为36.2%),25到30岁的占到18.84%(2001年为16.3%)。

从网民的个人月收入情况看,1500元以下的占到网民人数的一半以上,个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仅占网民人数的6.87%.网络保险的客户是在线网民,而国内目前的互联网用户结构显然不利于发展保险电子商务。

此外,人们通常认为保险产品是卖出去的而不是客户主动购买的。

也就是说,保单的销售是出于保险营销人员的动机而不是客户的动机。

而互联网通常是一种被动的销售媒介,保险公司主要依赖它开发潜在客户群。

(三)保险产品供给不足是发展网络保险的主要制约因素评估、确定、付款都不麻烦,只要将保单e化,就完全可以在线上操作的险种是网络保险的适宜险种。

目前,国内保险产品种类不够丰富,除了旅游险、定期寿险、机动车保险这类金额小、手续简单、要求及时、需求量大少数险种外,适合网络保险的产品还不多,不能满足网络保险的发展需求。

另外,保险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当前网络保险发展的突出瓶颈。

据调查,投保人希望自己的熟人、朋友详尽解答疑难问题。

而就算网络无所不能,也不能切实解决消费者遇到的这一难题。

(四)信息风险如何评估是保险业在线服务发展的瓶颈如实告知是现行保险法对保险人规定的法定义务。

在实践中,这一义务通常是由保险人通过详尽回答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咨询这一方式来履行的。

但在网上进行的交易将使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之间的沟通受到相当限制。

而如果保险人未能全面履行告知义务,根据现行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在出现因对保险合同的条款解释产生纠纷时,保险人就有可能在法律上处于不利地位。

另外,由于我国在保险标的评估、保险事故的认定等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防范网上交易中的恶意索赔和欺诈,更是我国保险人应该研究的新课题。

(五)我国互联网业务配套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健全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涉及了电子文件定义和相关内容。

但若干实务环节仍有待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明确的规范、定义和解释。

例如如何认定电子保险合同的效力、如何将电子保险合同作为证据进行保全、如何确定电子保险合同的地域管辖等。

可以说,互联网立法滞后,是保险网站业务拓展的重大障碍。

三、我国网络保险的发展对策(一)着眼未来,制定保险网络营销管理规划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据的先进的保险网络营销技术,必将成为保险公司竞争取胜的重要法宝。

各保险机构可根据我国网络保险的发展状况,结合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组织人员,拿出资金,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保险网络营销管理规划,进行网络保险客户的调查与跟踪,以确定市场定位并进行方案设计。

要推进以客户为导向的网络保险战略,推行对客户的高附加值个性化的保险服务,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客户。

(二)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加强网络保险所需的网络化建设要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提高保险公司网络化水平。

对于发展网络保险所需的加密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抗通信业务技术和数字签名等关键技术,要组织力量艰苦攻关,以满足网络保险的发展需要。

为此,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财税政策的扶持。

国家网络技术支持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及各保险公司要通力合作,确保网络保险的交易安全和无故障运行。

另外,在网站布局上,要建立网络保险“一条街”,设置可供网民比较的险种“柜台”,以产生网络保险的“共生效应”。

否则,将很难进行保险产品的比较选择,不能达到网络保险的预期目的。

(三)加强立法工作,为网络保险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完善的法律是网络保险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

为满足网络保险的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相应法规,为网络保险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保险行业协会也要制定网络保险管理办法,解决网上安全支付、电子合同和电子签名等有关技术难题。

(四)开发人才资源,做好网络保险人才的储备与培养网络保险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既要掌握网络技术,又要精通保险理论与实务。

既要熟悉网络操作也要胜任网络安全管理。

因此,为满足网络保险的人才需求,各有关大专院校要调整课程结构,加强网络保险人才的培养。

保险公司也要加强员工网络技术培训和教育,确保他们跟上网络保险的发展步伐,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潘文。

网络保险——未来中国保险业不可忽视的发展空间.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3):73~75.王辉。

发展网络保险是我国保险业面临的新商机.龙岩师专学报,2001,(2):19~20.张金林。

网络保险:机遇、问题与对策.财贸经济,2001,(9):69~73.宋文力等。

浅析我国网络保险的发展.金融科学,2001,(3):96~98.邹晓明等。

网络保险的机遇、挑战与对策.江西社会科学,2001,(8):190~192保险法法律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赢了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在线律师咨询的帮助。

来源:(未来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l/bx/423321.html)精彩推荐:目前中国商法研究的几个问题/l/bx/454452.html关于做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l/bx/454451.html保险索赔有期限,保险公司过期不候/l/bx/454450.html‘第十七届世界医学法学大会’演讲论文/l/bx/454449.html医疗事故罪的实体认定及证明责任/l/bx/454448.html论商业保险在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nbsp;/l/bx/454447.html论未来人的人身权保护/l/bx/454446.html社会保险法专家研讨会提出立法应兼顾速度与质量/l/bx/454445.html 人身意外保险遗嘱可否变更保险合同受益人/l/bx/454444.html工伤保险条例(2017最新)/l/bx/454443.html豁免执行财产范围探讨/l/bx/454442.html浅谈保险代理的工作/l/bx/454441.html道路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l/bx/454440.html保险合同纠纷探析/l/bx/454439.html危险单位/l/bx/454438.html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用的若干思考/l/bx/454437.html俄联邦税收法典中联邦税、地区税和地方税内容解读/l/bx/454436.html 依职权行政不作为赔偿的违法判断标准(2017最新)/l/bx/454435.html 商业保险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l/bx/454434.html关于中央,省部属行业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省本级工伤保险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l/bx/454433.html家庭财产长效还本保险条款/l/bx/454432.html养老保障制度转轨的关键是老职工的养老金来源问题/l/bx/454431.html行政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之浅析/l/bx/454430.html网上保险直销渠道发展探索/l/bx/454429.html保险法中转让问题研究nbsp;/l/bx/454428.html广州失业保险缴费下调90%/l/bx/454427.html关于印发《枣庄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的通知/l/bx/454426.html 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的非常责任分析/l/bx/454425.html 对我国保险公估人的评价及展望/l/bx/454424.html因工死于地震应认定构成工伤/l/bx/454423.html高管跳槽频繁nbsp;人才争夺进入战国时代/l/bx/454422.html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的通知/l/bx/454421.html从信诚人寿败诉案谈保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l/bx/454420.html服务如何做/l/bx/454419.html台湾行政组织变革之发展与法制面之挑战/l/bx/454418.html医疗损害赔偿的统一之路/l/bx/454417.html不可盲目追求保费收入增长/l/bx/454416.html浅谈我国保险理赔存在的问题和策略探讨/l/bx/454415.html汽车保险费率试探下调让利背后暗藏玄机/l/bx/454414.html加强保险理论研究nbsp;推动行业科学发展nbsp;/l/bx/454413.html 论我国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l/bx/454412.html运用集对分析方法评价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给出核心竞争力的集对分析综合评/l/bx/454411.html浅谈保险代理工作/l/bx/454410.html海上保险合同的成立/l/bx/454409.html应强化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l/bx/454408.html经营绩效是保险公司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l/bx/454407.html 中国现代保险业是否会走向垄断/l/bx/454406.html劳动合同法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l/bx/454405.html中国汽车保险vs美国汽车保险相同与不同/l/bx/454404.html能否因伪造证据扩大损失而解除保险合同/l/bx/454403.html关于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l/bx/454402.html浅议《侵权责任法》下雇员受害赔偿归责原则及救济/l/bx/454401.html 论保险市场运行的非正式制度环境/l/bx/454400.html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建议/l/bx/454399.html浅析农民工的法律保护/l/bx/454398.html‘金锁’家庭财产综合保险/l/bx/454397.html一字之差电话推销保险成被告/l/bx/454396.html丰富保险产品市场,是调整优化业务结构/l/bx/454395.html房产新政下如何处理房产买卖合同纠纷/l/bx/454394.html美国物权保险理解成房屋产权契约保险/l/bx/454393.html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的崭新视角/l/bx/454392.html特约保户未签字保险吃了哑巴亏/l/bx/454391.html保险法修订草案限制保险人合同解除权/l/bx/454390.html个人医保账户和社会医保账户相结合的医疗费用管理与控制办法/l/bx/454389.html国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模式/l/bx/454388.html保险金额是林木死亡后的恢复再造成本,视品种不同每亩200元至800元不等/l/bx/454387.html日本寿险营销员制度及其对我国寿险代理人制度借鉴/l/bx/454386.html 保险法修订引入不可抗辩条款2年后不能解除合同/l/bx/454385.html 保险金可以继承吗/l/bx/454384.html山东农业保险调查报告/l/bx/454383.html浅谈保险代理人的地位和作用/l/bx/454382.html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l/bx/454381.html我国社会保障模式的框架设计/l/bx/454380.html这笔保险金能否继承/l/bx/454379.html韩国保险公估人制度/l/bx/454378.html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l/bx/454377.html责任保险重复保险分摊探析/l/bx/454376.html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现状的分析/l/bx/454375.html建立和完善我国保险中介市场/l/bx/454374.html保险公司高管任职资格放宽/l/bx/454373.html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有哪些规定/l/bx/454372.html<举案说法>事故受害人有权知定损结果/l/bx/454371.html附加险不存在‘复效’/l/bx/454370.html政府和保险公司谁为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埋单/l/bx/454369.html 日本保险立法对我国的启示/l/bx/454368.html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l/bx/454367.html外资保险公司超出核定的业务范围,业务地域范围或者服务对象范围/l/bx/454366.html肇事车辆投保交强险向家可获保险赔11.2万/l/bx/454365.html 受益人身故保险理赔金该谁承接/l/bx/454364.html保险行业-价值底线的寻找/l/bx/454363.html浅论信用卡诈骗中恶意透支的认定与防范/l/bx/454362.html保险公司要不要向所承保出租车受伤乘客理赔/l/bx/454361.html 保险索赔意欲中原突起/l/bx/454360.html本案已经获得侵权人赔偿后被保险人能再否向保/l/bx/454359.html 数额巨大/l/bx/454358.html本案保险险种及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效力/l/bx/454357.html保险企业发展推进器/l/bx/454356.html社会保险法草案取消户籍歧视成关注热点/l/bx/454355.html 加快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l/bx/454354.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