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模板支撑体系目录1.编制依据 (3)2.工程概况 (4)3.施工准备 (5)3.1.技术准备 (5)3.2.机具准备 (5)3.3.材料准备 (5)3.4.劳动力准备 (6)4.施工部署 (7)5.支模方案 (8)5.1.板模板施工 (8)5.2.梁模板施工 (8)5.3.墙模板施工 (10)5.4.柱模板施工 (11)5.5.模板支架搭设构造要求 (12)6.材料质量标准 (14)7.模板搭设施工验收 (16)8.混凝土浇筑方法 (17)9.模板体系的拆除 (18)10.施工安全保证和环境保护措施 (19)10.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9)10.2.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20)10.3.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20)10.4.恶劣天气下的安全措施 (21)10.5.环境保护措施 (21)11.模板支撑体系坍塌应急救援措施 (22)12.计算书 (23)12.1.300厚楼板支撑架计算 (23)1.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图纸;2、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3、国家及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相关技术规范。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6)(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8)《建筑施工手册》(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1500.53㎡,其中本次施工9-18轴及消防水箱间,面积约7400㎡。
结构形式为框架,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基础满布防水板。
地下车库防水板顶距车库顶净高5.05m;S轴处(紧邻6#主楼)处防水板顶距车库顶净高6.75m;C轴处(紧邻1#主楼)净高5.65m。
地下室柱断面尺寸为600*600、600*600、600*1000;粱断面尺寸为300*700、400*800等;外墙厚300mm,顶板厚200mm。
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1、施工前,技术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及时解决施工图纸中的疑问,做到准确理解设计意图。
2、建立三级交底制度,即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和操作工人,交底要根据分项工程特点进行,使交底具有可操作性。
对进场人员进行综合入场教育。
施工工长将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要求向作业队伍进行分解交底。
3.2.机具准备本工程结构施工阶段主要混凝土施工机械需用计划见下表:表3.1:机械设备需用表3.3.材料准备根据现场场地及施工进度情况,制定周密的材料进场计划,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
所有材料进场后作好检验工作,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抽样试验,保证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下道工序。
表3.2:主要模板材料需用表3.4.劳动力准备表3.3:劳动力需用表4.施工部署根据设计图纸,顶板按后浇带划分为6个区,每个区域进行分段流水施工,从东侧向西侧推进。
本架体方案所需周转架料按满配3个区段考虑。
地下室部分柱、外墙和梁板一起浇注,外墙施工缝留于基础梁上100mm处。
具体分区见下图:施工平面分区图5.支模方案5.1.板模板施工本方案层高按最不利情况6.75m考虑。
根据工程特点和项目材料供应等情况,本工程楼板架体支模方案选择为:楼板底板均采用15mm厚胶合板(1220×2440mm);主龙骨为Φ48×3.6双钢管,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枋,间距200mm。
采用满堂支撑架,立杆间距为1000mm×1000mm,横杆步距1.5米,底部200mm高处设纵横向扫地杆,最高一步大横杆与模板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500mm。
楼板模板先铺设主龙骨,间距同立杆间距。
主龙骨上铺间距200mm的次龙骨。
按配置方案将模板摆放好,模板拼缝要严密,用钉子把模板固定,楼板模板压在梁侧模上。
模板立柱顶部应采用可调U型托直接支顶在底模的主梁上,不得将立柱顶端与做主梁的钢管用扣件连接;可调顶托丝杠伸出长度不应大于200mm。
可调支托U型槽内放双钢管。
立柱底部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扫地杆。
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
楼板模板支撑体系5.2.梁模板施工1、施工流程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铺50厚木跳板→搭设脚手架→安装主楞→安装次楞→调整梁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底模→校正标高→设置侧模板→预检2、施工要点梁侧、梁底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背枋采用50×100木枋,间距不大于200mm。
梁高度不大于700mm梁侧模板采用钢管扣件三角斜撑,梁高度大于700mm加设φ14对拉螺杆,间距沿梁高方向不大于450mm,沿梁跨度方向不大于立杆间距的一半。
梁板底模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
梁高小于700时模板安装大样梁高大于700时模板安装大样3、地下车库与消防水箱间高低差大梁由于地下车库与消防水箱间顶板标高不一致,在高低差交接处设计有500×1600的大梁。
此部分梁模板采用15厚胶合板,次龙骨采用50×100mm木枋间距不大于250mm,梁侧主龙骨采用2φ48普通钢管间距不大于500mm。
在梁中加φ14对拉螺杆,第一道距梁底150mm,以上各道间距不大于450mm,梁长度方向螺杆间距不大于450mm。
支撑采用钢管支撑架,梁底立杆顺梁长度方向间距不大于500mm,梁宽方向设置两根立杆,横杆步距、扫地杆设置同满堂架。
立杆上端采用U托进行高度调节,使得主龙骨所传递的承载力直接作用于立杆,U托顶口并排放置2φ48钢管,卡紧避免滑移。
梁底支撑架与满堂架牢固连接。
4、剪刀撑设置要求模扳支架外围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支架内部中间每隔5—6根立杆或5—7m应在纵、横向的整个长度和高度上分别连续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与水平面成45~60°。
剪刀撑布置示意图5.3.墙模板施工1、施工流程墙体模板安装:安装前准备(模板拼装、测量放线)→一侧墙模吊装就位→插入穿墙螺栓→清扫墙内杂物→安装就位另侧墙模板→螺栓穿过另一侧墙模→调整模板位置→紧固穿墙螺栓→相邻模板就位紧固→设置支撑体系→预检2、支设要求(1)基础混凝土浇注凝固后,在板面测放出轴线控制线、外墙定位线、检查控制线,以控制和检查支模质量。
(2)墙体面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模板拼缝处粘贴密封条以防漏浆。
模板竖向次龙骨为50×100mm木枋间距≤200mm,横向背楞为双Φ48钢管@450mm。
对拉螺杆为Φ14,纵横间距@450mm,底部三道对拉螺杆应加设双螺帽。
地下室墙模板支模示意图外墙采用加设40×40×3钢板止水片的对拉螺杆;止水片钢板要满焊,严禁漏孔。
对拉螺杆示意图3、支设要点(1)支设前应根据各部位结构的具体情况,根据模板的模数大小事先进行竖向及水平方向的模板排版,严禁随意割据模板。
(2)支模前,必须认真清理好底部的废碴和杂物,模板板面必须清理干净,认真涂刷脱模剂且不得沾污钢筋。
(3)墙模板就位后,拼缝处采用胶带纸或粘贴密封胶条密封,防止浇筑墙体混凝土时漏浆。
用斜撑配合满堂架支撑固定模板,用可调顶托调整模板垂直度,并复核模板上口宽度。
(4)支设前模板底部板面应平整、模板底线水平。
5.4.柱模板施工5.4.1.柱模板1、工艺流程安装前准备→测量放线→吊装入位→调整模板位置→柱箍安装→斜撑固定→预检2、支设要求柱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50×100木枋间距200mm作竖向背楞,双10#槽钢抱箍,M16对拉螺栓固定。
对拉螺栓长度为柱长加600mm。
800mm方柱抱箍竖向间距为500mm,1200mm方柱抱箍竖向间距为400mm。
柱模板支撑体系采用φ48钢管,柱侧面做两道斜撑。
在斜撑钢管中部设横向钢管及反拉钢管一道,并做扫地杆一道。
在底板上距柱边2m预埋钢筋地锚。
方柱立面支模示意图方柱模板支设示意图、柱帽模板支设示意图,见下图:柱平面支模示意图3、支设要点(1)支设前模板底部板面应用砂浆找平,检查模板是否清理干净,预埋件是否安装到位。
(2)将柱模吊装到柱边线处,用钢管脚手架固定。
(3)用钢销将柱模锁紧,调整柱模的截面尺寸。
旋转支腿上的调节丝杆,调整柱模的垂直度。
(4)将柱模的支腿固定好,加斜向支撑。
5.5.模板支架搭设构造要求1、立杆1)当投设轴线时,应同弹出相关控制线,要满足满堂支撑架横平竖直及上下层杆定位一致的施工要求。
2)顶托螺栓的伸出长度不大于200mm。
3)钢管立杆必须对接,禁止搭接。
4)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2、扫地杆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3、扣件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在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剪刀撑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5、水平杆沿立杆每步均设置纵横水平杆且纵横两向均无缺杆。
6、其他1)所有梁支撑排架与楼板支撑排架连成满堂脚手架整体。
2)禁止用木杆接长作立杆。
6.材料质量标准1、钢材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的要求。
2、胶合板技术性能必须符合《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要求。
3、木枋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4、支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5、支架钢管采用Φ48×3.6钢管。
6、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新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②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1.1条的规定;③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④钢管外径、壁厚、断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规范规范(JGJ130-2001)的规定;2)旧钢管的检查在符合新钢管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规范规范(JGJ130-200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