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考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
”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 B.郡县制C.分封制 D.行省制2. “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
”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 )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清3. 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诗经》:“千耦其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4. 《哈佛中国史》:“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另外还有三个涵盖了大草原及同纬度的北方地区。
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 )A. 侯国B. 郡县C. 九州D. 行省5. 某校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推论不严谨的是( )A.先秦诸子百家均具有民主思想B. 君权神授思想强化君主专制C. 儒学更加强调人的主观精神D. 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6.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对文中提到的“力量和影响”最佳的阐释是( )A.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B. 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C.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D. 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7. “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8. 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唯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 )A. 维新变法B. 民主共和C. 工商皆本D. 中体西用9. 右图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国民革命D. 八国联军侵华10.孙中山研究了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西方政治制度、经济民生和社会状况,就民生方面提出的主张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11. 1914年,袁世凯宣布废除国务院,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帅部,取消国务总理,改设国务卿并向总统负责。
袁世凯这一调整事实上违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 )A. 责任内阁制B. 共和制C. 两党制D. 议会制12. 某爱国运动的宣言提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场爱国运动是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全民族抗日运动13. “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
”此战是( )A. 太原会战B. 淞沪会战C. 百团大战D. 武汉会战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以上内容出自( )15.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下列表述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是A.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国开始工业建设B.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C.国防科技成就突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空间技术发展迅速,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16. 邓小平在与英国外交大臣的谈话中说:“我很有信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能够行得通的。
这件事情会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映,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这件事情”首先得到成功实践是在A.1979年 B.1982年C.1997年 D.1999年17. 1985年,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以使基础教育得到切实的加强。
基于这一决定,我国开始有步骤实行( )A. 希望工程B. 科教兴国战略C. 九年义务制教育D. “211”工程18. 右图是1978~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变化柱状图。
自2000年以后,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呈快速增长趋势,其原因主要是( )A. 经济全球化遭遇了挫折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9.下列是当今世界四个国际组织的标志。
这四个国际组织按其成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20. 伯里克利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该制度是指古代雅典的A.中央集权制 B.君主立宪制 C.联邦体制D.直接民主制21. 在罗马共和国初期,平民和贵族展开长期的斗争,推动了一部被后世誉为“欧洲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的成文法颁布。
这部成文法是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22.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论述:“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材料中“防止滥用权力”的原则是( )A. 人民主权B. 社会契约C. 自由平等D. 分权与制衡23.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 皇权受到制约B. 实行联邦制度C. 设立责任内阁D. 议会拥有立法权24. 美国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在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的竣工仪式上说:“19世纪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将抽象的理论应用于实用技术,让物质世界的内在力量为智慧所控制,成为文明人的驯服工具”。
“抽象的理论”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是A.万有引力定律B.经典力学 C.广义相对论 D.狭义相对论25. “他们认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以感情指导艺术和生活,厌弃物质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东西,把人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作为生活的最高目标。
”下列文学作品符合此风格的是( )A B C D26. 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
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暴动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 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27. “在这一时期,联邦政府的权力全面扩大,而州政府的权力日渐式微,不得不仰联邦之鼻息。
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联邦政府利用宪法赋予的商业管理权,全面干预社会和经济领域里的各种关系。
”材料中“特殊的历史时期”是指( )A. 美国独立初期B. 罗斯福新政时期C. 里根执政时期D. “新经济”时期28. 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而西方正经历“大萧条”,一些左派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
当时苏联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的推动B. 计划经济体制实行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D. 凯恩斯主义的运用29. 罗斯福执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某项法案:“雇员享有自行组织起来,建立、参加或协助劳工组织,自行选派代表集体谈判以及为了集体谈判或其他互助或自卫事宜而采取协同行动的权利”。
该法案是A.《农业调整法》 B.《紧急银行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 D.《联邦紧急救济法》30.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
无论富国还是穷国,全球化提供了巨大机遇、潜力与可能,但也产生了人类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与新威胁。
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就业、收入、健康、文化、环境等事关人类切身的问题都变得更不确定与不安全。
”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 )A. 经济发展同时带来新问题B. 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扩张C. 不利于各国经济深度合作D. 违背了各国人民共同意愿二、非选择题31.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
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
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4分)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
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影响。
(6分)32.近代以来,科技进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人口和文化的迁移并不会在真空发生,迁移需要交通、通信和规范等基础设施和制度。
……蒸汽动力应用于铁路和航行,极大地改善了国际交通运输状况。
随着大量国家和殖民地开始供应原料,一个更广泛的贸易秩序形成了。
在基本商品中,大众用品首次变得有利可图。
从事贸易的地区数量迅速上升……20世纪初期,世界一体化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