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IIIa级围岩初期支护技术交底

01-IIIa级围岩初期支护技术交底

5、施工过程中如有意外发生应当立即上报相关管理人员。
八、环境保护注意事项
1、参与工作人员需遵守不乱扔、乱倒建筑垃圾及自身产生的垃圾;
2、对工作区域进行必要的洒水降尘防止环境空气污染;
3、施工过程中减少噪音污染;
4、施工过程中用电随用随开,用完就关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九、惯性问题和整改措施:
1、由于开挖爆破效果不好导致的初支平整度不满足要求。
混凝土层面平顺光滑。严禁表面大起大落,有坑包现象。
七、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成绩合格且对相应工作熟练操作;
2、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衣、防护鞋等;
3、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各负其职,严禁串岗操作。
4、参与工作的工人中至少有一个专业负责安全查看人员。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侵入衬砌应小于5cm。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在确保围岩稳定的条件下,Ⅱ、Ⅲ级围岩仰拱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150m,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250m,施工中可适当采用跳打二衬施工。
2、锚杆打设、挂网
系统锚杆,间距均为1.2*1.5m(环*纵)。拱部144°位置设置Φ22组合中空锚杆,长3m/根,上台阶10根/环;拱墙位置设置Φ22砂浆锚杆,长3m/根,中下台阶5根/环。
将锚杆插入注浆完的锚杆孔,锚杆插入的过程中砂浆被挤压溢出,说明砂浆饱满,密实度合格,注意锚杆要用力快速插入直达孔底,必要时用大锤打击,最后堵塞孔口。如锚杆插入时没有砂浆溢出,必须用高压风或高压水将锚杆孔冲洗干净后再注浆。
钢筋网片采用Φ6盘条制作,网格间距25*25,施工时搭接1-2个网格。
3、喷锚作业
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杆体长度10cm,锚杆间距允许偏差±15cm,锚杆插入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的95%且应位于孔的中心。
锚杆注浆时,注浆管不小于16mm,组合中空锚杆注浆一般为充填注浆,注浆压力不宜大于0.5MPa,注浆材料采用M20的水泥砂浆。
每间隔10米采用Φ22钢筋与系统锚杆进行焊接牢固,以便仰拱施工时,能够达到有效的接地。
二、设计情况:
七星峰隧道进口和1号斜井地处佳木斯桦南县境内完达山脉七星砬子北麓,穿越七星峰国家级森林公园,七星峰省级地质公园和七星峰省级森林公园。隧道内采用无砟轨道施工,内轨顶面至填充高度为738mm。
2、IIIa级围岩(仰拱内中心水沟)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3、
IIIa围岩初支参数:
初期支护全环设系统锚杆,间距均为1.2*1.5m(环*纵)。拱部144°位置设置Φ22组合中空锚杆,长3m/根,上台阶10根/环;拱墙位置设置Φ22砂浆锚杆,长3m/根,下台阶5根/环。钢筋网片Φ6盘条制作,网格间距25*25,施工时搭接1-2个网格。C25喷射混凝土厚度:拱墙初支12cm。
技术交底书
表格编号
1310
项目名称
新建牡丹江至佳木斯客运专线
第1页
共4页
பைடு நூலகம்交底编号
MJXX1GQ-01
工程名称
七星峰隧道
设计文件图号
牡佳客专控先施隧01-04-01-01
施工部位
IIIa围岩初期支护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1、技术交底范围
七星峰隧道:七星峰隧道DK309+970-DK312+930段内的三级围岩Ⅲa支护
锚杆孔采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人工钻孔,孔径均为Ф42mm,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用红油漆标明钻孔的位置,钻孔时注意控制钻孔角度、孔深,钻孔结束后用高压风或高压水将孔冲洗干净,清除孔内岩碴及孔壁岩粉,使注浆管易插入,提高工作效益并确保砂浆与围岩粘结良好。
注浆机就位将注浆管插入锚杆孔底部,开始注浆。注浆时,由于砂浆不断在排出形成的反作用力,注浆管会从锚杆孔中自行退出,只须手稍稍用力持作注浆管并缓缓退出即可。当注浆管在锚杆孔中尚留50~100cm时,砂浆会从孔内溢出,此时可发出信号停机,将注浆管抽出,插入下一个锚杆孔进行下一个孔的注浆。
4、施工工序
施工程序:开挖→排险→湿喷混合料拌和→混合料运输→初喷4cm厚混凝土封闭岩面→打设锚杆、挂钢筋网→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检查验收→清理施工机具→养护。
1、洞身开挖
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洞身开挖分上、下两个台阶开挖施工,台阶法施工应采用短台阶,上下台阶之间距离控制在1倍洞径之内,一般为5~8米,下台阶开挖左右错开3-6m;上台阶开挖视围岩情况必要时留核心土,下台阶可左右幅分幅开挖施工,台阶法开挖进尺控制在2.0m以内。
整改及防范措施:1.挂网施工完毕后,可以紧贴钢筋网纵向每间隔1.5米安装一个Φ22的环向钢筋,钢筋整体弧度满足外放需求,并且弧度平顺,这样喷浆的过程中能确保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也能有效的控制喷浆的平整度。复喷完的初支表面平整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只能进行补喷处理。
隧道内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喷射前应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开挖面拱部的松动岩块及拱脚与墙脚处的岩屑灰尘等杂物,欠挖处要求进行处理。
喷射混凝土回弹料严禁重复使用。
喷射混凝土作业应采用分段、分片、分层依次进行,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次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一次喷射最大混凝土厚度:拱部不得大于10cm,边墙不得大于15cm。喷射混凝土每环应及时封闭。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质量,可按照先墙后拱,自下而上的喷射顺序施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