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籍的装订形式专业知识讲座

书籍的装订形式专业知识讲座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蝴蝶装(宋代)
蝴蝶装简称“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就是将印有 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 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
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人们在长期翻阅经折装 书籍的过程中,经折装书籍的折缝处常常断裂,而断裂之后就出现了一 版一页的情况,这给人以启示,逐渐出现了以书页成册的装订制度。而 最先出现的册页书籍就是”蝴蝶装”。
平装
平装是根据现代印刷的特点,先将大幅面页张折叠成帖,配成册, 包上封面后切去三面毛边,就成为一本可以阅读的书籍。
是平面订联成册、使用较多的装帧方法。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①无线胶订
无线胶订是一种不用铁丝,不用线,而是用胶粘合书芯,从 出书到上封皮自动完成的装订方法的印刷工艺。
经折装(唐代)
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教经典多用 此式。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 改用经折装后,收展便利,便于取放。
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一反一正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 的一叠,在首末两页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平订流程
铁丝平订生产效 率高,但铁丝受 潮易产生黄色锈 斑,影响书刊的 美观,还会造成 书页的破损、脱 落,现已较少使 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简策装(周代)
是将刻写了文字的竹片或木板连接成策的装帧方式。
简策是我国最早的装订形式,商周时通行,随着纸的应 用和纸本书的出现,简策书籍逐渐为纸本书所代替。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来自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线装(明代)
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 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 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包背装(元代)
包背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一般认为起于元代,到明中期以前多 用此法。《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 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无线胶订工艺流程
其工艺流程大致 为:配页,铣背, 打毛,上侧胶, 上书背胶,包封 面,成型,胶冷 却,分切,裁切 成品,检验成品, 捆扎。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旋风装(唐代)
亦称“旋风叶”、“龙鳞装”。 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 。其形式 是:长纸作底,首叶全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 鳞次向左裱贴 于底卷上。 其特点是便于翻阅, 利于保护书叶 。
这种装帧形式既保留了卷轴装的外壳,又解决了翻检不方便的矛盾, 是对卷轴装的一种改进。待到书叶摆脱掉粘自身的底纸,册叶装便真 正产生了。
②平订
将印好的书页经折页、配帖成册后,将配好的书贴相叠 后在订口一侧离边沿5毫米处用线或铁丝订牢,钉口 在内白边上。平订须占用一定宽度的订口,使书页只 能呈“不完全打开”形态,书册太厚则不容易翻阅, 一般适用于页数偏少的书刊装订。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包背装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 版口作为书口,然后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再用纸捻 穿订,最后用整张的书衣绕背包裹。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包背装与蝴蝶装的区别
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由于 包背装的书口向外,竖放会磨损书口,所以包背装图书一般是平放在 书架上。包背装图书的装订及使用较蝴蝶装方便,但装订的手续仍较 复杂,所以不久即被另一种装订形式--线装所取代。
缣帛书装(商周)
简策装书稍后出现的一种用丝织品书写成的书。
古语有“古之素帛,依书长短,随意裁绢”。 帛书的形态,一般是一篇文章为一段,每段叠成 一叠或卷成一束,称作“一卷”。 后来在缣帛的下端或左端裹上一根木轴做支撑, 挺括且以查找。缣帛书实际上是卷轴装的前身,也 是卷轴装的一种。如今的图书称“卷”,就来源于 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装订:书籍从配页到上封成型的整体作业过程。 工序:把印好的书页按先后顺序整理、连接、缝合、装背、
上封面等。 装订形式:中式和西式两大类。 中式:以线装为主要形式,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简策装
(周代)、缣帛书装(周代)、卷轴装(汉代)、经折 装(唐代)、旋风装(唐代)、蝴蝶装(宋代)、包背 装(元代)、最后发展至线装(明代)。现代书刊除少 数仿古书外,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西式装订。 西式:分为平装和精装两大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卷轴装(汉代)
指将印页按规格裱接后,使两端粘接于圆木或其他棒材轴上,卷成 束的装帧方式。
卷轴装始于帛书,隋唐纸书盛行时应用于纸书,以后 历代均沿用,现代装裱字画仍沿用卷轴装。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