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高考专题分析
一、课程标准及学业要求
该主题变化,对物质和反应的认识更加丰富,新课标增加了醚、酮、胺和酰胺,只要 求认识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不要求认识其性质和转化。这样的处理使学生对物 质种类的认识更加丰富,同时也为学习生物大分子做好铺垫。关于有机反应类型,在 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了氧化、还原反应。
对有机合成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在强化有机合成的情境下,学生必做实验“乙酸 乙酯的制备与性质”尽管是一个经典的实验活动,可以从“有机合成”的角度,对其 功能和价值进行发掘。
一、课程标准及学业要求
新课标将“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两个独立的主题, 合并为一,并以“聚合物的结构特点”作为该主题的第一个核心概念。抓住了生物 大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类物质在结构上的相似性,起到统摄性的作用。
三、高考试题赏析
考查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糖类、 蛋白质性质认识
考查学生辨识官能团,以及从官能团角度分析有机物性 质的能力。 C选项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相关知识,要求在复习过 程中注重有机物一元取代物和二元取代物的数目判断。
三、高考试题赏析
评价学生对碳碳双键、羟基、酯基等官能团的的性质,反 应类型,共平面等问题的理解水平。体现课标中认识官能 团与有机化合物特征性质的关系。 共面问题的判断需要从已知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结构 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
四、2021年备考策略——新高考
(三)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一、训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 在暑期或者一轮复习时充分复习高一高二的基础内容,适当提升相应内容的 训练难度(但不宜过难),打造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个部分是大厦根基。 第二、训练信息整合能力 基础知识体系搭建完善在寒假前后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进入二轮复习,以 专题的形式整合各个知识点的各种考法,适应知识体系上的各种变化方式。 第三、训练掌握完整基础知识的能力 已接近高考题的模式充分训练,熟练掌握高考理综的各种新颖的考查方式, 特别是难题模块的攻克以及如何化难为简。
建议
有机化学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 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8-(1)》的变化
省教学指导意见
新课标
意见 建议
内容要求 知道醚、酮、胺和酰胺的结
构特点及其应用。
【内容要求】 认识官能团的种类(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羟基、氨基、碳卤键、醛 基、酮羰基、羧基、酯基和酰胺基),从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
意见 建议
二、等级考化学命题研究
1.命题框架 根据等级考考试的目的,考试命题必须坚持以化学学科核
心素养为导向,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和“知识”4 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构建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为导向的命题框架。 2.命题原则 : (1)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 (2)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 (3)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 (4)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三、高考试题赏析
以溴苯制备实验为载体,评价学生对苯的溴代反应、 Br2、HBr、溴苯性质了解的水平。
三、高考试题赏析
三、高考试题赏析
三、高考试题赏析
四、2021年备考策略——新高考
(一)依纲据本重基础
依纲: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已经充分为新高考的考试方向和特点做了逐层递进, 每年的高考题绝大多数的高考题目都在考纲界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内。特别 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覆盖考纲要求的全部知识点,扎实的对 照考纲进行复习而做到有的放矢。
据本:高考命题并非无迹可寻,研读历年试卷不难发现试题往往源自教材, 熟悉教材上重要的知识点。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好好回顾、 重温教材,全面提炼教材知识点,消除知识盲区。
重基础:依据历年高考评价体系,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体系中最基础的两 层,在今年和往后几年的高考中都会有明显的体现,所以抓住基础就是抓住 化学的命脉。
弱化对命名规则的要求,不再要求学生根据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仅知道简单有机物的命名就可以了,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弱化化学分析方法,适当加强仪器分析方法。删去初步了解测定有及 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将“知道通过化学实验 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修订为“知道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有机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物的分类Fra bibliotek意见建 议
2017省教学 指导意见
新课标
内容要求 了解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和 生物功能。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
酸等的意义
了解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
2017省教学 指导意见
新课标
考试、评价建议
学业要求
能写出烃及其衍生物的类别通式、官 能写出烃及其衍生物的官能团、
能团、简单代表物的结构简式及名称 简单代表物的结构简式和名称
加强对生命分子结构的认识,对糖类、蛋白质和核酸三类物质的要求比较明确 并有所提高。以核酸为例,修订前只要求认识核酸的意义:修订后要求“了解 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功能”,能辨识脱氧核糖核酸、核 糖核酸中的磷酯键,能基于氢键分析碱基的配对原理。
有机化学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 级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8-(1)》的变化
2017省教学 指导意见
新课标
教学策略
以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为例,通过拼插 模型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中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价键类型以及简单
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策略
以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为例, 引导学生建立官能团及有机
物分类的初步认识。
能辨识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 中的碳骨架和官能团
意见
在必修部分,强化官能团名称
有机化学基础
一、课程标准及学业要求
新课标在化学键和极性视角方面有所增强,这一视角更具有分 析功能,使得对有机物性质的解释和预测更能体现推理过程,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这与结构中加强电负性,极性相呼应。
课标对学生所应认识的官能团种类进行了明确限定,有些是教学中比 较关注的,如:碳碳双键,有些是为了体现化学与生命科学的联系, 进一步明确的,如氨基,酰胺基。同时对同分异构体现象的内涵也做 了明确规定,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对映异构不做重点要求
四、2021年备考策略——新高考
(二)多练多想多总结 多练:2020年高考面临着化学试题量增加的新形势,练习是复习的一个 重要环节,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标准。一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 有针对性的练习,能有效的提升做题的准确率和速率。 多想:通过今年的高考题和近几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高考对记忆的要求 逐渐淡化,更多地强调要求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反思、理解、整理, 进而内化为自身的学科素养。 多总结: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归纳总结好,形成知识体 系和考法体系。特别是对常见的考法、经典的题型,解题技巧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