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烽火PTN原理简介_培训

烽火PTN原理简介_培训


SDH接口盘
PTN功能架构
数据板卡
以数据包为颗粒的包交换
数据板卡
TDM接口盘
SDH接口盘
仿真处理 仿真处理
什么是电路仿真
随着网络技术演进和网络融合,在下一代网络中,以数据包为基本 单元进行网络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方式渐渐占据统治地位。但现存的 服务于PSTN公共语音通信业务的PDH/SDH网络还将会长期存在, 网络上大量存在的用户TDM设备还将继续使用。为了保护用户在 TDM设备上已有的投资,有必要在包交换网络中提供TDM业务接入 和TDM数据透传的能力。 分组网电路仿真是在包交换网络上承载传统TDM数据的技术。它采 用电路仿真的方式,在包交换网络上为PDH和SDH数据流提供端到 端的传输。
三层组网或二层组网 骨干层、汇聚层采用10G、 10G/2.5G 组网,接入层采用 622/155M 组网 环形、链型、MESH 复用段保护、通道保护、SNCP 保护 50ms 电信级保护 骨干层面可升级ASON
PTN 组网
三层组网或二层组网 骨干层、汇聚层采用10GE 组网, 接入层采用GE 组网 环形、链型、MESH 环网Wrapping/Steering 保护、 1+1/1:1 LSP/线路保护 50ms 电信级保护 可全面升级ASON
BRAS
E1/FE/ATM
BTS NodeB
Packet GE
RNC/BSC
Ethernet
BRAS
宽带
E1/FE 大客户专线
PTN ETH组网 PWE3方式解决 TDM业务
PTN与MSTP网络架构对比
没有本质区别,核心的差别在交换方式和颗粒上
MSTP 组网 组网模式 速率 组网 保护 保护性能 升级能力
Mpls标签处理
Mpls标签处理
PWE3(RFC4553,5086) 业务处理层 映射/解映射
PWE3 (RFC4448)
PWE3 (RFC4553,5086)
PWE3 (RFC4448)
E1/STM-N
EOS
客户接口
E1
STM-N
FE/GE/10GE
STM-N
GE/10GE
网络接口
实现PTN的技术选择
MSTP向分组化继续演进的必要性:
业务IP化,网络设备以太网接口越来越普及 EoS的代价总是存在
MSTP与PTN有明确的定位(效率和成本)
MSTP定位以TDM业务为主 PTN在分组业务占主导时才体现其优势
MSTP功能架构
数据板卡
EOS处理
EOS处理
数据板卡
以VC4/VC12为颗 粒的时隙交叉
TDM接口盘
PTN技术原理介绍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一部 2011年3月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摘要
1、从MSTP到PTN 2、PTN的技术选择 3、安全的保护倒换和丰富的业务模型 4、完善的OAM和QOS 5、精确的时钟同步方案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 80年代 模拟 第二代 90年代 数字 第三代 IMT-2000
数据封装形式
RFC4448,
PW PW
以太网 TDM
PW
LSP1 LSP2 LSP3 LSP4
分组环
PW
RFC4553, RFC5086
G.707 TDM 以太网 EOS处理 G.7041, G.707
VC12/VC3
VC4#2 VC4 1 #
SDH环
SDH 带宽管理
PTN将是未来主流传输技术
适时地在CBD、城市热点等地区优先规划建设PTN网络来承载3G数据业 务,进而向其他业务延伸。 在数据业务量不大的地方仍可沿用MSTP网络。 整个承载网实现MSTP网络与新建PTN网络混合组网。 在无需改造MSTP设备条件下,实现业务互联互通、统一的网络管理。
非结构化仿真协议 SAToP(RFC4553)提供针对E1/T1/E3/T3等较低速率的 PDH电路业务的仿真功能。SAToP是用来解决非结构化,也就是非帧模式 的E1/T1/E3/T3业务传送。它将TDM业务都作为串行的数据码流进行切分 ,然后封装为PW报文在伪线上进行传输。 结构化仿真协议 CESoPSN (RFC5086)CESoPSN也是针对PDH系列的 E1/T1/E3/T3的电路仿真方案,它与SAToP协议的区别在于CESoPSN提供结 构化的TDM业务仿真传送功能。CESoPSN协议可以识别TDM业务的帧结 构,对于空闲时隙信道可以不传送,只将CE设备有用的时隙从E1业务流中 提取出来封装为PW报文进行传送。同时提供对E1业务流中CAS和CCS信令 的识别和传送功能。
电路仿真的基本原理
IP/Ethernet伪线
其基本原理就是将TDM数据不做任何翻译和解释,封装为以太网数据包, 然后通过基于分组交换的以太网传送到目的端,目的端需要将收到的数据包打 开并恢复出原始的TDM数据流。对于用户而言,不需要考虑中间的传输媒介, 相当于为用户提供了一条透明的TDM通道。
TDM电路仿真封装协议
AMPS 模 拟 技术驱动 技 术
GSM GSM
数 字 技 术
TACS NMT 其它
CDMA CDMA IS95 IS95 TDMA TDMA IS-136 IS-136 PDC PDC
语 音 业务驱动 业 务

业 务

TDTDSCDMA SCDMA CDMA CDMA 2000 2000 UMTS UMTS WCDMA WCDMA
以太网 接口
二层 交换
二层 交换
RPR MAC层处 理
GFP PPP LAPS
VC 映 射
交 叉 连 接
复 用 段 开 销 处 理
再 生 段 开 销 处 理
MPLS 层处理
二层 交换
RPR MAC层处 理
05年MSTP模 型增加部分
STM-N 接口
再生段 开销处理
复用段 开销处理
STMN接口
☻ 分组传送的主要不足
传送网现状:
省际、省干: 10G/40G DWDM/OTN 本地网骨干层:
ROADM+OTH
10G/2.5G DWDM/OTN
+
10G MSTP 本地网汇聚层 10G/2.5G MSTP
PTN的应用范 围
本地网接入层 155M/622M MSTP
PTN定位: 融合数据和传送能 力,一体化的承载传 送网
☻ 静态配置业务,效率、灵活性较差 ☻ GFP封装时,以太网承载效率在80~90%左右 ☻ 主要支持单一等级业务,不能支持区分QoS的多等级业务
PTN定位
IP数据网
PTN的网络定位
IP数据网现 状:
核心层一般采 用L3 IP/MPLS组 网 汇聚/接入层主 要采用普通L2/L3 交换机组网 通常采用星型、 树型拓扑
• 从不同角度演进

目标:类同网络功能 – 对分组的“天然”适配 – 面向连接的多业务支持 – 电信级OAM和保护机制
T-MPLS、PBT 是两大候选技 术阵营。
PBT
PBT则由北电予以支持,它源自IEEE802.1ah定义的“PBB-TE”(运营商骨干 网桥接传输技术),并希望2007年能够开始技术的标准化。PBT着眼于解决以 太网的缺点,T-MPLS着眼于解决IP/MPLS的复杂性。它们都为从现有的 SONET/SDH向完全分组交换网络的转变提供了平滑过渡的方法。从标准化的 程度上看,T-MPLS更成熟,ITU-T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标准化工作,正在修订 部分标准并与IETF合作;PBT则处于标准发展的早期,2007年3月在IEEE批准 立项,标准化过程需持续2~3年,IETF的GELS工作组预备成立,提交了2个 IETFdraft,并且, 802.1agCFM本身尚未批准。 PBT是在IEEE802.1ahPBB(MAC in MAC)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目前正 在ITU-T和IEEE进行标准化(IEEE称其为PBB-TE)。PBT的主要特征是关闭 了MAC地址学习、广播、生成树协议等传统以太网功能,从而避免广播包的 泛滥。PBT具有面向连接的特征,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或控制协议进行连接配 置,并可以实现快速保护倒换、 OAM、QoS、流量工程等电信级传送网络功 能。PBT建立在已有的以太网标准之上,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可以基于现有以 太网交换机实现。这使得PBT具有以太网所具有的广泛应用和低成本特性。
PTN设备应用场景一
20
PTN设备应用场景二
21
内容摘要
1、MSTP与PTN 2、PTN的技术选择 3、安全的保护倒换和丰富的业务模型 4、完善的OAM和QOS 5、精确的时钟同步方案
PTN内涵
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 可以理解为分组化MSTP,内核分组化、继承MSTP的全部优点:
TDM业务的仿真
相关标准:RFC4553,RFC5086;
分组净负荷 Octet Octet Octet 1 2 Octet n
……..
非结构化仿真 RFC4553
分组头
Octet Octet 1 2
…..
Octet n
3
分组净负荷 帧头
TS1
TS2
……..
TS24
结构化仿真 RFC5086
分组头 TS1
PTN的多业务的承载
E1 GE/10GE STM-1/STM-4 FE/GE/10GE
客户侧接口
分组交换
网络侧接口
STM-1/STM-4
时钟/开销总线
管理平面接口 架内背板接口 外部电或光接口
控制管理单元
控制平面接口 告警/控制输入/输出
PTN的多业务的承载(续)
UNI侧 NNI侧 转发层 分组交换
MSTP承载IP向PTN承载IP转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