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肺癌(肺积)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 .内科基础治疗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 .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 .病情稳定。

3 .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肺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门诊号:住院号:肝癌(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一、肝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肝癌(肝积)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肝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肝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热血瘀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病理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证:健脾益气,疏肝软坚,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茵陈蒿汤加减;(3)肝热血瘀证:清肝凉血,解毒祛瘀,龙胆泻肝汤和下瘀血汤加减;(4)脾虚湿困证:健脾益气,利湿解毒,实脾饮加减;(5)肝肾阴虚证:清热养阴,软坚散结,一贯煎加减。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肝郁脾虚证: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去甲斑蝥注射液。

(3)肝热血瘀证:清肝凉血,解毒祛瘀,去甲斑蝥注射液。

(4)脾虚湿困证:健脾益气,利湿解毒,参芪扶正注射液。

(5)肝肾阴虚证:清热养阴,软坚散结,康莱特注射液。

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腹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穴位注射等。

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胁痛、胁下症块、黄疸、鼓胀、消瘦等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肝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门诊号:住院号: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

一、食管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噎嗝(食管癌)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食管癌。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噎嗝(食管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一分册·食管癌和贲门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治疗组制定的《噎嗝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痰气阻隔证瘀血阻隔证阴虚热结证气虚阳微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噎嗝病(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噎嗝病和食管癌,以进食梗噎为主要症状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噎嗝病和食管恶性肿瘤疾病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胃镜及病理学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痰气阻隔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旋覆代赭汤加减;(2)痰瘀阻隔证:理气化痰,活血散瘀,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3)阴虚热结证:滋养津液,泻热散结,增液汤加减;(4)气虚阳微证:益气养血,健脾补肾,八珍汤加减;(5)对症治疗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痰气阻隔证:开郁化痰,润燥降气,鸦胆子有乳注射液;(2)痰瘀阻隔证:理气散结,活血化瘀,复方苦参注射液,西黄丸;(3)阴虚热结证:滋养津液,泻热散结,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4)气虚阳微证:益气养血,健脾补肾,参附注射液;(5)对症治疗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止吐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穴位注射等。

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吞咽困难、进食梗阻、疼痛等噎嗝的相关症状减轻或消失。

2.病情稳定。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有脏器及其他远处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食道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食管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职业:门诊号:住院号:肠癌(肠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肠癌。

一、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肠癌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肠恶性肿瘤。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肠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肠癌》。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肠癌诊疗方案”。

肠癌临床常见证候: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亏证湿热内蕴证瘀毒内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肠癌诊疗方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肠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肠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病理学检查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温阳健脾-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肝肾阴虚证:滋阴补肝肾-知柏地黄丸合清肠饮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