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二)[对点训练]一、“人口爆炸”与环境的限制性1.下列有关“人口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增长情况B.“人口爆炸”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C.“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提出来的D.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将会长时期持续下去[解析] “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学家提出来的。
美国保罗·埃利奇写了《人口爆炸》一书,英国学者泰勒在《世界末日》一书中提出“世界终将人口爆炸,人类灾难就要来临”。
人口的急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决不能也不会长时期持续下去。
[答案] B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
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 )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该区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 B3.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解析] 从图乙中可看出,该地区合理承载力为30人/km2,北部为10人/km2;而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A地区为64人/km2,B地区为47人/km2,超过了该地区人口承载力。
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导致环境恶化。
[答案] A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4~5题。
4.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 )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小B.使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也小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解析] 注意分析图中的两个等式。
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虽然人均使用的水资源数量少,但消耗的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产生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 C5.以能源为例,图中所示的发达国家( )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大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影响小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解析] 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
能源消耗的总量大,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 D二、人口合理容量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图”,回答6~7题。
6.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A.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C.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解析]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人口容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临界性。
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二是相对性。
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容量也是不同的。
三是警戒性。
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答案] C7.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解析] 内蒙古位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地区,制约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为水资源。
[答案] D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草场、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答案] C9.上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结合图可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从增加耕地和扩展科技应用领域方面来采取措施。
但青藏地区增加耕地的潜力有限,同时还需要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扩展科技应用领域才是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
[答案] B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km2,农业时期为40人/km2,工业时期为160人/km2。
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资料反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解析] 渔猎时期、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的环境人口容量不同,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科技发展水平。
[答案] B1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②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④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且对其的估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会有较大的差别。
[答案] D12.下图是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上黑河—腾冲一线被称为“胡焕庸线”,它是划分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中看,我国人口密度大于4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分布在“胡焕庸线”的________,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我国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西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的原因。
[解析] 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总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第(2)题,西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较小,这与当地的自然条件较差及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有关。
[答案] (1)东部地区西藏自治区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2)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地贫瘠,科技水平低,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生态环境脆弱,故环境人口容量小。
[综合训练]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下图是2007年生物承载力占全球比重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读图回答12~13题。
12.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的是( )A.人口数量 B.气候条件C.地形条件 D.国土面积[解析] 人口数量对一个国家的生物承载力没有太大影响。
[答案] A13.下列有关各国生物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比重大,因为青藏高原的面积大B.巴西比重大,主要是因为国土面积大C.印尼比重小,是因为国土面积小D.印度比重小,主要是因为耕地面积小[解析] 中国比重大与中国国土面积大有关;巴西比重大与巴西的气候条件有关;印尼比重小与国土面积狭小有关;印度比重大与耕地面积大有关。
[答案] C15.下图为“适度人口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B.社会体制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解析] 当适度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随着积极因素增速变缓,消极因素凸现,特别是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适度人口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在Ⅲ阶段,人口增速变缓并趋于稳定。
[答案] C14.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例如,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式中,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 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
(1)在人口增长条件下,满足粮食需求的两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P×G-C×Y>0②P×G-C×Y=0③P×G-C×Y<0(3)材料二显示,人们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种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一是扩大耕地面积,以提高粮食总产量;另一方面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第(2)题,生态环境恶化,人地关系比较紧张,粮食生产和现有耕地不能满足需要,即P×G-C×Y>0。
第(3)题,据材料可得出结论,但带来的问题要综合分析,特别是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答案] (1)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生产率(提高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2)①人口所需粮食总量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总量,人们被迫毁林毁草扩大耕地面积,草地和森林面积减少(3)扩大灌溉面积增施化肥水资源更为紧张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壤酸化、水体污染)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却拥有1.2亿人口,资源贫乏的日本环境承载力却很大。
材料二我国黑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材料三2010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难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可以把相当多散居在生态脆弱区的人口转移到城镇来,实行城镇化。
(1)日本人口容量较大的原因有哪些?(2)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人口容量东南部、西北部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其自然原因是什么?(3)我国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哪些可能影响人口容量的环境问题发生?[解析] 第(1)题,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除资源外还有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开放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