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论文
摘要舒适的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追求的主题,建筑区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建设区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建,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丰富的特点。
景观舒适度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这是创造优美居住景观的更高追求。
在当今城市的发展中,景观设计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需要设计者具有有强烈的责任感,营造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不断探寻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是我们设计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规划;绿地生态
1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区域性
景观生态设计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和场所,设计景观的主要任务是特定环境中为人们创造特定功能的舒适协调的环境空间。
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地域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人文特征的景观[1]。
从地域范围来看,景观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景观空间;从构成上来看,景观是由地域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从特征上来看,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以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其根本目标是创造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生态景观。
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建立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2]。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体现了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以维持景观生态平衡和人们生理及精神健康,确保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健康、安全、舒适。
2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过程的总则
2.1“以人为核心”的设计原则
环境景观建设,是为当地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生态的居住地。
作为建设区的主体,人对建设区环境有着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要求。
具体有生理的、安全的、交往的、休闲的和审美的要求。
环境景观设计首先要了解人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
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他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态、更具亲和力的居住区环境。
2.2 园林景观生态原则
建设区的环境景觀设计,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根据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合理使用建设区基地的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因素等,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创造出接近自然的建设区绿色景观环境。
2.3 经济性原则
经济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经济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等。
合理利用成本、费用和空间。
力求使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
不破坏当地的绿色植物生态系统,根据建设区的环境景观,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
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在建筑设计中大量采用古典园林手法进行仿木、仿竹的装饰等都是偏离了经济效益原则[3]。
2.4 美观原则
美观是景观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景观设计美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的综合美和依附在景观设计之上的时代精神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
作为景观设计师们,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开发景观艺术应该具有其他艺术品的形式特征,把美学设计中的手法借鉴到景观里面来。
建筑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突出其地域性特征,充分表现基地所在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使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不断创造更新、发掘出新的艺术韵味这也正是景观设计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刻的必须要达到的高度。
3 景观设计中绿色植物的分布设计
3.1 绿色植物配置
建设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建设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
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建设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此外还应考虑到落果少、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
3.2 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
建设区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
在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
绿化率要达到50%以上,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3.3 绿色植物的种植
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植物:落叶乔木:银杏、樱花、玉兰、桂花、栾树、杜仲、泡桐、刺槐、悬铃木、杨树、椿树、樟树。
常绿乔木:雪松、华山松、侧柏、洒金柏。
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植物:适合于林下遮阴条件下的植物:紫薇、龙爪槐、金银木、垂丝海棠。
适合于林下半阴或全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紫荆、红叶小檗、红叶李、金叶黄杨、紫薇、小叶女贞、红花榉木。
适合于林缘或疏林空地栽植的植物:海棠、紫叶李、紫薇、月季、迎春、牡丹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植物:金银花、草坪草、常春藤。
攀缘植物:在居住环境中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植物,如常春藤、爬墙虎、爬山虎、藤本月季。
4 景观生态规划的设计思维方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景观规划的设计优劣直接占据着人们对建筑群的认识的好坏。
以往建筑区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无视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然而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才警觉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实施生态环境复原的规划策略。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得好好保护它,规划时也得讲究方法和策略。
以下几点为对景观生态规划的思考:
(1)景观生态规划应该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结合起来,实施经济与生存共同发展的策略。
(2)在改变一些景观的时候必须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不得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3)可以将斑块分类进行不同的景观生态规划。
(4)根据植物对土壤、气候、水、温度、光照等需求的不同,合理安排植物之间的种植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
(5)人类居住与活动斑块要合理的规划,可以多从经济方面考虑,但不能以破坏自然景观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
5 总结
舒适的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追求的主题,建筑区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建设区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建,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丰富的特点。
景观舒适度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这是创造优美居住景观的更高追求。
在当今城市的发展中,景观设计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需要设计者具有有强烈的责任感,营造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不断探寻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是我们设计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再知,蔡满堂.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2):160-166.
[2] 郭晋平,周志翔. 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51-255.
[3] 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J].生态环境,2004,13(3):44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