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组成和管理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组成和管理

医务人员于 5 ~ 20 可抵达灾害 或事故现场,20 ~ 45将伤病员送到 医院。
日本、 意大利、 加拿大等发达 国家的急救医疗体系也相当健全和 发达。
目前, 急救医疗服务已向国际化、 全球化发展。国际急救援助公司总 部设在日内瓦, 现已在23个国家和 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和急救中心。
世界各国大中城市的相关综合医
法国
目前,法国的急救医疗网络已遍布全国 ,共有105个中心和350个移动急救服务单位 ,有31个卫生直升机基 地,覆 盖90%以 上 的 国 土,直 升 机 覆 盖 半 径 为(21 ± 14)k,医务人员保证在(12 ± 7)内 抵达救护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美国
美国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就有急救专业人员 进行科学、规范的现场救治和施行手术
大部分病人运送工作由红十字 会完成, 急救中心归属红十字会组 织和管理, 是一个设备先进的指挥 系统, 全国使用 “110” 急救电话号 码呼叫。
德国
目前德国有54 个海上救护站, 61 艘救护船专门用于海上救援工作。 有36 个直升救护机基地, 执行 50 ~ 70 半径的急救任务, 几乎覆盖了近 95%的领空
急诊医师都要经过3 ~ 4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规急诊专业培 训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美国对普及急救知识教育极为重视, 规定警 察、司机、 消防队员、 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 心肺复苏和现场抢救、 自救的培训、 要求 1 / 3 以上的人民群众学会院前急救
德国
德国的急救医疗服务实行保险 制, 医疗费用由政府、 企业主和职 工 3 方分担。
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继续进行复苏措施;非中转站。 快速准确判断病情,确定进一步治疗措施; 转送
(三)危重病救护 :大本营
ICU三集中:集中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集 中先进的监护、救治设备和急救药品;集中临 床各科的危重病人。
谢谢!
中国
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始于20世纪 50年代,大中城市出现救护站。
是在1980年10月,国家卫生部 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 意见》后提出的。
1984年再次下文,各家医院成 立急诊科。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健康
中国
目前,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均设 有急诊科,地市级城市均有急救中 心或急救站,综合性大医院都建立 了重症监护病房,贝贝乐一定的专 业队伍。全国统一了急救电话号码 “120”
第二章急救医疗服务 体系组成和管理
第一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组成
()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
治、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和各专科的 “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 络。
三环结构
院前急救
现场抢救
途中救护
重症监护室
急诊室抢救
强调急诊的 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
统性。
既适合日常急诊医疗工作,又 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主要应对群体伤员的紧急救助。
法国
而与消防部门的第一目击者和全科医师 密切配合,必要时派出一个有全套设备和配 备包括急诊专科医师或麻醉师和一名护士在 内的医疗组的可移动加强监护病房,到危及 生命的急诊或严重创伤病人处。
法国
可移动重症监护病房内设备齐全,相当 于医院的一个小型,包括全套气道管理设施 、胸腔引流装置、便携式机械通气机、复合 心电镜、除颤器、静脉内导管和液体、抗休 克裤、固定用的真空垫等。
各国家重视,发达国家尤其重视。
最早:法国,1936年建立。
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各国体系都较为 完善,值得借鉴。
法国
法国于1936年就建立了急救医疗系统( ,)是一种以医师为主的全国性服务, 并且派出专科医师进行现场急救服务。
法国
全国大部分地区开设免费急救热线“15 ”,由中心接听,并统一指挥、组织各个或 私人急诊值班医生和私人救护站实施院前救 护。
197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急救医疗服务体 系 法案》
1976 年完成了立法程序, 形成了全国急救 医疗网, 之后,又相继建立了院前急救、 现场和 途中救护以及重症 、 监护体系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就开始了空中救护, 目 前用于空中救护的有直升飞机, 远距离运送时应 用固定翼飞机。
空中救护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并24h 值班, 求救者可从事故现场直接拔打免费电话提出 请求, 或由急救信息中心决定是否采用空中救护 , 在20 ~ 40内组队出发, 一般2h 内可将伤员运 送到医院。
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 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 等环节。
(一)院前急救:突击队
意义 性质:公益性事业; 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是城市文明的标志 是人民政府的形象 卫生系统的重要窗口 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救治力量
(二)急诊科救护:桥头堡
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
阅读拓展材料:
1、国外急危重症救治生存链概要及对我国 的启示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3、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介绍 4、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思考
第二节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管理意义重大
(一)院前急救 (二)急诊科抢救 (三)危重病救护
(一)院前急救:突击队
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 医疗救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