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基纤维素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乙基纤维素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2 EC 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EC 既适用于水溶性药物, 又适用于水不溶性药物, 在不 同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性, 与其它辅料以一定比例混合而产 生不同释药速率, 使药物形成稳定而有效的缓控释体系。EC 作 为缓控释骨架材料、包衣材料、载体、囊材等时, 其黏度的不同 对药物的释放有明显影响 [5]。然而, EC 像玻璃, 脆而硬, 这种性
21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 ( 批号: 2007051103) 样品溶液适量, 分别放置
0、2、4、8、12、16、24 h 后进样测定, 记录峰面积。结果, RSD = 017% , 表明样品溶液在 24 h 内稳定。 217 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贮备液 8、10、12 mL , 分别置于 20 m L 容量瓶 中, 按处方比例加入辅料, 加流动相适量, 超声使其溶解并定容 至刻度, 摇匀, 过滤, 按/ 2110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 记录峰面 积, 并计算平均回收率, 结果见表 1。 218 样品含量测定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 所制微球形态圆整, 大小较均匀, 粒径范围 45~ 200 Lm, 载药量 32% , 包封率 2015% , 体外 12 h 漂浮率 3716% 。结果表明, 制备工艺较简单, 重现性好, 体外呈 现较好的漂浮性能与缓释特性。 213 制成囊材
EC 适合作为微囊的囊材控制水溶性药物的释放。制备方 法可采用相分离- 凝聚法、油中干燥法等将 EC 和药物溶解在 甲苯溶液中, 在搅拌条件下逐渐滴加石油醚作为 EC 的非溶剂 和凝聚相, 即形成微囊, 经过滤、洗涤、干燥即得。龚平等 [10] 以 EC 为囊材, 采用物理化学法制备蜂胶微囊。对蜂胶微囊的形
# 新药与辅料 #
乙基纤维素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1

,

麒 1 ,2 # , 孙冠男 1, 沈慧凤 1 , 2( 11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上海市
200437; 21 上海浦力膜制剂辅料
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1506)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0408( 2008) 16- 1257- 03
时滞- 速释制剂又称定时爆破系统, 这类制剂中控释膜选 用 EC 这样不溶于水, 非 pH 依赖性, 但水能缓慢渗透的材料。 依据时滞后所需释药速率的不同, 在内层包崩解层。崩解层可 选用 H PM C 等。若片芯加以强效崩解剂如羧 甲基淀粉钠 ( 膨 速, DST ) 等, / 爆破0效果更佳。黄桂华等 [13]以一定比例的低取
不溶性材料 EC 以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包衣材料, 调节药物释放 规律, 在酸性环境中 2 种聚合物都不溶, 在小肠高 pH 条件下 肠溶材料 Eudr agit L 溶解, 使衣膜渗透性和孔隙率增加, 便于 药物通 过衣膜释放出来, 该系统主要通过调整 Eudr ag it L 和 EC 的比例来调节药物的 释放规律。EC 的薄膜包衣相关 报道 层出不穷, 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 3 类。 311 EC 薄膜与崩解层共同控制时滞
根据制备工艺的些许差异, 抗溶剂法可细分为气体抗溶剂 ( G as a nt i- solvent , G A S) 过程、气溶胶溶剂萃取系统( A er osol solve nt ex tr action system , A SES) 过程和 SCF 增强溶液分散 度 ( Solutio n e nha nce d dispersio n by supercr it ical fluids, SE DS) 过程, 这一分类已得到研究者的公认 [3 ]。国外大多采用 的是 SEDS 法, 制得的药物微粒载药量较低, 且缓释效果不理 想 [4]。GA S 法则是将高压气体通入溶液相内, 使溶剂发生膨 胀, 迅速降低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 导致溶质析出 [3 ], 与 SEDS 法相比, GA S 法的操作简单, 可制备微粒药物的范围也更广。
中的有机溶剂被 SCF 吸收溶解, 降低了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力, 使溶液在短时间内由不饱和变为过饱和而沉积析出溶质。刘学 武等 [2 ]以乙醇为有机溶剂, 超临界 CO 2 为反溶剂, 以自制的超 临界反溶剂过程实验装置制备了 EC 超细微粒, 制备的 EC 微 粒基本呈球形, 最小粒径可降至 1 Lm 以下, 粒径分布较均匀。
中国药房 2008 年第 19 卷第 16 期
C hin a Pharm acy 2008 Vol. 19 No. 16 # 1257#
质对药物缓释膜非常不利。因此, 需要添加其它组分提高其成 膜性能, 使共混物兼具优良的膜性能和较好的缓释作用。沈一 丁等 [6]使用三氯甲烷作为聚乳酸( P L A ) 和 EC 的共溶剂, 采用 溶液浇铸法成功制备了 P LA / EC 复合膜。该复合膜作为一种 潜在的药物缓释材料, 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11 作为药物骨架
方式, 现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 SCF 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正日 益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制粒方法如研磨、均相沉淀、喷雾造粒等相比, SCF 制粒的优势在于产品粒径小、粒度均匀、几何形状均一、操 作温度较低、工艺简单、无溶剂残留等, 特别适合于生物制品、 药物载体的超细化制备等。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为 SCF 反 ( 或 抗 ) 溶 剂 法 ( Super critical fluid a nt isolvent pr ecipit ation, SA S) , 基本原理是利用 SCF 作为反萃剂, 与溶液接触后, 溶液
3 EC 在膜控制时滞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膜控缓释处方 设计的基本思路 是通过利用 包衣薄膜 的低 通透性延缓水分渗入片芯的时间来控制释药时滞, EC 作为一 种惰性高分子聚合 物, 它的低通透 性能完全满 足这方面 的需 要。目前, 时辰释药系统( T ime clock system ) 又称脉冲释药系 统、定位释药系统等缓控释技术相关报道不断, 薄膜包衣在其 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薄膜遇水轻微膨胀, 水通过自身孔 道扩散渗入丸芯, 通过调节衣层的 厚度可获得 理想的释 药时 滞; 而通过选用不同种类的添加剂或致孔剂则可以较好控制时 滞及其释药速。L ecom te 等 [12 ]采用肠溶材料 Eudr ag it L 和胃
代- 羟丙纤维素 ( L - HP C) 和 HP M C 为内包衣溶胀层, EC 为 外层控释包衣材料, 通过控制溶胀层和包衣层增重, 来控制药 物释放度, 得到较好的脉冲释放效果。有实验研制了基于含药 的 硬明胶胶囊包衣的 破裂式脉冲释放 系统, 模 拟释放实验 显 示, 膜破裂前的时滞主要取决于包衣膜的性质如水的透过性和 机械强度, EC 作为包衣膜, 时滞随着包衣厚度的增加而延长, 但是在 EC 膜中加入亲水性的致孔剂 HP M C 时可降低时滞[14]。
表 1 回收率试验结果
Tab 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
加入量/ mg 5. 984 8 5. 984 8 5. 984 8 7. 481 0 7. 481 0 7. 481 0 8. 977 2 8. 977 2 8. 977 2
测得量/ mg 5. 975 1 5. 980 4 5. 978 9 7. 477 5 7. 472 4 7. 470 7 8. 965 4 8. 989 6 8. 985 8
EC 可以制成骨架型缓释片, 包括不溶性骨架缓释片、微 囊骨架型缓释片、混合材料骨架缓释片等。吕占国 [7 ]以羟丙基 甲基纤维素 ( H PM C) 和 EC 为骨架材料,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 备石杉碱甲亲水凝胶骨架片, 该制剂体外释放较好地符合一级 动力学方程和 H ig uchi 方程, 主要影响其释放的因素为 H PM C 及 EC 用量、EC 黏度。
乙基纤维素 ( EC) 是水不溶性纤维素衍生物之一, 因其出 色的成膜性、抗湿性、化学惰性以及 pH 非依赖性, 使得 EC 在 药物制剂中得以广泛应用。研究发现, EC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油 包水( W / O) 型乳化稳定剂 [1 ]。为此, 本文讨论了 E C 在缓控释 普利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 1] 钟明康, 施晓金, 王宏图, 等 1 复方卡托普利片在人体内的 药物动力学[ J] 1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7, 17( 8) : 3391
[ 2] 杨 青, 展 霞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托普利片的含量 [ J] 1 中国药业, 2006, 15( 19) : 431 ( 收稿日期: 2007- 10- 12 修回日期: 2008- 01- 14)
将泡腾技术用于脉冲制剂的研究是一个新思路, 在片芯中 加入泡腾剂, 泡腾剂遇水产生气体, 利用气体的压力使衣膜破 裂, 确保药物在预定时间的迅速释放。选择水渗性小或脆性大的 薄膜衣料 EC, 以获得合适的压力增速, 从而控制释药时滞 [15]。 312 EC 渗透性薄膜控制时滞
回收率 /% 99. 83 99. 93 99. 90 99. 95 99. 89 99. 86 99. 87
100. 10 100. 10
平均回收率/ % R SD / %
99. 94
0. 1
液, 是为了防止卡托普利的氧化降解。 本研究根据参考文献 [2]报道的方法进行改良, 明显改善了
峰形和出峰时间, 而且操作简便、精密度好、成本低, 可用于卡
1 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 EC 超细微粒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缓释药物制剂的载体, 将 EC 和药物 制成缓释微粒可保护药物免遭破坏, 延缓药物的作用时间, 增 加药物的疗效。从释药特性而言, 微粒的粒径及其分布是决定 药物释放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但传统的方法对其超细化效果不
理想。近年来, 各种基于超临界流体( Super cr itical fluids, SCF ) 应用的超微细化技 术已经被提出并 作为传统生 产的一种 替代
态、粒径分布、释放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该法所制蜂胶- EC 微 囊圆整度好, 并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214 制成缓控释微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