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透视图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透视图


(2)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叠加出几个全等矩形
4)透视图的相似放大法
5. 圆 的 透 视 画 法
第二节 效果图的润饰
效果图既要表现物体的“形”,还要表现 物体的“色”和“质”。效果图的润饰正 是从光影、明暗、色彩和质感的角度来对 造型进行刻画的。
物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归纳为六个字:三大 面、五大调。
工业造型设计的表现技法 透视图
A
(一)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又叫平行透视, 当水平位置的直角六面体 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其 消失点只有一个(即主点) 的画面叫一点透视。
B
1. 一点透视的特点:
(1)平行画面的平面
保持原来的形状;平
行画面的轮廓线方向
不变,没有灭点。水
平的保持水平,直立
主点
视平线
的仍然直立。
(2)与画面不平行的
轮廓线垂直于画面,
是变线,这些变线集
中消失于一点即主点。
2. 一点透视的透视规律 (1)平行透视只有一个主 向灭点:主点。
(2) 平行直角六面体在一 般状况下能看到三个面, Leabharlann 特殊情况下,只能看 到两个面或一个面。
(3)直角六面体的 位置高低不同时, 离视平线愈远的水 平面的透视愈宽, 反之愈窄,与视平 线同高的面呈一直 线。
(1)三大面 迎光面、次亮面和暗面。 (2)五大调 亮(高光)、次亮、暗、次暗和反光。高
光表现为高光点或者高光带。 效果图的润饰分为黑白润饰和色彩润饰。
(1)在基面平行线上分割成一定比例的线段
如图,为基面平行线AB的透视A0B0,要求:将 A0B0分成三段,三段实长之比为:3:1:2
(2)在基面平行线上连续截取等长线段
如下图,在基面平行线AF的透视A0F上,按 A0B0的透视长度,连续截取若干等长线段的 透视分割。
首先在视平线上任选一点F1为灭点, 透视长度的特点:遵循近长远短的透视属
当物体的正侧两面的尺寸相差较大时,物 体的正侧两面都需要表达时,画面与物体 的偏角应选接近45度;如正侧两面的尺寸相 差不大时,则应使物体与画面的偏角为 300—600,否则会如图所示,显得呆板,主 次不分。
4.在透视图上作叠加和分割 在造型设计中,对一些物体的构形,不外乎
是采用把若干个立方体(或长方体)叠加或 分割的方法进行设计。在立方体(或长方体) 叠加或分割的方法很多。
这就是透视学所要阐述的基本内容
物体各图面的关系,如图所示, 从这些图面可以描画出透视图。
透视是一种推理性观察方法,它把眼睛作 为一个投射点,依靠光学中眼与物体间的 直线——视线传递,在中间设立一个平而 透明的截面,在一定范围内切割各条视线, 并在平面上留下视线穿透点,穿透点的连 接,就勾画出了三维空间的物体在平面上 的投影成像——透视图,在透视理论上这 个成像表示眼睛通过透明平面对自然空间 的观察所得到的视觉空间形象,成像具有 立体空间感。
透视学在理论分析上常以立方体作为简洁分析体,它 具备高,宽,深,彼此相等,互为垂直的三个向度边 棱线,构成了空间分析的基本条件;具备点,线,面 全对称的特点,使视觉产生平衡,稳定,庄重,舒适 的感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延伸成任意长方体及 演变成异形体的基础;可与投影画面构成各种透视角 度以及从中推导出物体近大远小的基本视觉规律。
灭点:F1,F2
常用术语
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 物体的视觉科学。“透视” “perspective”一词 来源于拉丁文(看透),故有人解释为”透而 视之“。
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 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种媒介物上表现出来, 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又称观察点。 标识为S。(eye point)
4)画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画面与物体正立面的偏角发生改变时,其透视形象也 随之改变。物体的某一立面与画面的偏角越小,则该 立面上水平线的灭点越远,透视收敛则愈平缓,则立 面的透视就愈宽阔;如偏角适当,则立面的透视非常 接近立面高、宽的实际比例;相反,偏角愈大,则该 立面上水平线的灭点愈近,透视收敛则愈急剧,于是 该立面的透视愈狭窄。
透视图产生平视效果; 当视平线在物体高度以上时,透视图产生
俯视效果。
总之,画透视图时,一般应遵循习惯上的视觉经 验来作图。表现小的物体属于俯视观看,所以视 平线应位于物体上部,两灭点间的距离应较大; 对于中型的物体,视平线应位于物体高度内的偏 上位置,两灭点间的距离也稍大;对大型物体, 则视平线应位于物体下部位置,两灭点向内靠拢, 使透视收敛性较大为宜。

2)矩形的分割
(1)利用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全 等的矩形
(2)利用一条对角线和一组平行线,把矩形分成若
干全等的矩形,或按比例分割成几个小的矩形。
3)矩形的叠加:作出若干相等的矩形。利 用这些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行的特性来进 行作图。(即灭点是同一点)
(1)在矩形一个方向上叠加出若干全等矩 形
效果图具有图形清晰、立体感强,能全面 地反映产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产品 形、色、质的特点,给人以形象逼真而生 动的视觉效果。
效果图的准确性和真实感比一般绘图要求 高,不能带有随意性和艺术上的夸张表现 手法。因此,效果图的绘制应以造型设计 的构形、比例尺度、体量关系和有关的工 程图样为依据,根据透视原理进行绘制, 并按选择的表面处理工艺和色彩进行渲染, 以增加它的艺术形象。
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视线构成的圆锥体。 (visual cone)
9、视中线——视锥的中心轴。又称中视点。 (line of visual center)
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又称停点。标识 为s。(standing point)或者说:视点在基面上的 投影。
视平线
A
视平线
灭点一定在 视平线上
消失点
视平线
消失点
视平线 光源
(二)两点透视
消失点 (1) 消失点 (1)
视平线 物体的高度
视平线
消失点 (2) 消失点(2)
消失点 (1) 消失点(1)
视平线
消失点 (2)
视平线
光源
消失点 (2)
3.视点、画面和物体间相对位置的讨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二节 工业造型设计 表现技法
工业造型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所 构思产品的造型准确而逼真地表现出来, 以表达其设计意图,并作为对设计方案进 行比较和征询意见的依据。
表达设计意图的手段有效果图和制作模型。
效果图是是一张具有色彩、质感和透视效 果的产品外观图,它是一种迅速而简便地 表达设计思想的艺术手段。
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或者说 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horizontal line);是透视的专 业术语之一,简称H.L,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 线。
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line of sight)
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 (visual angle) 或者:从视点S作两条水平视线,分别 与物体的最左和最右两侧棱边相交,这两条视线之间 的夹角,称为视角。
应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造型物的透视轮廓 是绘制效果图的关键之一。
因此造型设计者应熟练掌握透视图的基本 原理和绘制方法。
一 透视图
1 透视图的基本知识 2 透视规律 3 透视图的做法
二 效果图的润饰
客观空间是三维立体的,而画面通常
是二维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塑造 出我们所见到的三维空间形体呢?
11、心点—过视点向画面作垂线,该垂线 与画面的交点。
12、视距——视点到心点(画面)的垂直距离。 13、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
两边所得的两个点。标识为d。(distance point)或者: 视点到画面的距离在视平线上的反映,距点到心点的长 度等于视点到画面的长度。
在绘制透视图之前,必须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和透视 图的表现要求,首先选择透视图的类型,是画一点透 视、两点透视还是三点透视,然后再确定好视点、画 面和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因为这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 将直接影响所绘透视图的形象,如处理不当,透视图 将产生畸形失真,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保证视角大小适宜
14、灭点——透视点的消失点。 15 、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变现物体的媒介面,一
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 或者:透视图所在的假象透 明平面。
16.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 即物体所在的水平面。
17.视高——从视平线(视点)到基面的垂直 距离。
18. 基线—基面与画面的交线。 19.视平面—通过视点所作的水平面。
视角通常控制在60度以内,而以30度到40度 为佳。否则所画透视图会产生畸形失真倾 向。
(2)使绘成的透视 图能充分体现出物 体的形状特点
(3)视高的确定 当物体、画面、视距不变时,视高的变化
对透视效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当视平线在基线以下时,透视图产生仰视
效果; 当视平线在基线以上又小于物体高度时,
1)直线的分割
把一条透视直线分割成等长或不等长的 线段,但各线段成一定比例,可以利用 平面几何的理论,即一组平行线可将任两
直线分成比例相等的线段。
在透视图中,如果画面的平行线被其上的 点分割成比例线段,那么其透视仍能保持 原来的比例。但是,与画面相交的线则不 遵循这条原则,其透视将产生变形,直线 上各线段长度之比不等于实际分段之比。 但可以利用前者的透视特性来解决后者的 作图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