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管部制度

品管部制度

品管部质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
通过组织对质量和质量行为的管理,使其质量标准达到设计或行业的要求,规范产品的输入和输出标准,使得客户满意并努力超越客户期望。

二、使用范围:
适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零配件、外协件及成品质量管理。

三、岗位职责:
部门总监:负责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外部重大事务的沟通,监督下属日常质量工作,并对管理不合格项进行纠错;
部门经理: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动者和执行者,参与质量的初审和监督评审,检验员日常工作的安排。

质量战略规划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检验员:外协厂商产品的检验、评审、追踪,配合部门经理完成部门总工作目标;
四、定义: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质量行为:是组织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实际反应或行动。

五、质量管理内容:
1、首件检验:新订单或新外协厂商的首次生产时,检验员需做首件检验,外协厂商在生产出首件样品时首先进行自检,自检不合格重新返工,自检合格需通知质量安全中心检验员进行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完成后检验员将检验结果书面告知外协厂商负责人,合格可开始量产,不合格按照要求进行改进。

2、产品入厂检验:产品入厂检验包括外购标准件、维修品和成品,
接到资产管理部产品检验通知两日内对送检产品做出检验和判定,并对质量异常品做出处理,处理方式包括(返工、退货、特采使用)。

并对异常出品的处理进度进行跟踪。

2.1、入厂检验抽样水准:抽样标准依照批量的10%进行抽样检验,有
1例不合格责此批不合格。

2.2、入厂检验不合格品的判断标准:不合格品指生产结果不符合设
计要求或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的产品,不合格品发生时应及时了解不合格信息,根据不合格信息对不合格做出判定及处理。

根据严重程度对不良品产生的责任人做出责任处罚。

A严重缺陷:失去本身应有的功能或应用价值,可能造成使用者人身安全,引起客户强烈不满等缺陷。

B主要缺陷:程度稍轻于严重缺陷,指丧失部分功能或降低本身价值,外观上有重大的破坏或可能导致客户不满意,客户投诉的缺陷。

C次要缺陷:程度稍轻于主要缺陷,产品外观有缺陷,但缺陷不大,可能会引起客户抱怨。

2.3、外协品入厂检验及接收标准:
2.4、标准件检验内容及接收标准
3、日常过程检验:质量安全中心接到采购部订单计划后,制定质量检验计划,并依照计划进行分区检验,依据图纸或行业标准要求对外协厂商在制品进行抽样检验,将质量日常过程检验结果记录于《质量异常检验表内》对于发现的异常出具《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要求外协厂商对异常点进行整改并定期进行复查。

对于质量严重异常的外协厂商可根据异常程度
对其进行处罚。

3.1、在制品检验抽样标准采取随机抽样检验办法。

3.2、在制品检验标准以《外协品入厂检验及接收标准》
3.3、维修产品检验及验收标准:
4.0、电动葫芦检验及判定标准:
4.1、电动葫芦新品采用10%抽检比例进行检验。

4.2、现场直发由葫芦厂家提供《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材质证明》。

4.3、维修品及新品检验标准
六、计量管理:
1、定义:
1.1、计量器具:能用于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量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

1.2、检定:进行量值传递或量值溯源以及保证量值准确一致和量值统一的重要措施。

1.3、校准: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示值、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参考标准确定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2、量具管理制度要求:
2.1、量具管理要求申购属固定资产的检测设备,应由需用部门提出申请,并由分管副总批准方可购买。

2.2、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随意购买检测设备。

2.3、采购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应保证质量,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和齐全的零配件,严禁采购非标准计量器具。

2.5、凡调离本部门或换工种的职工,计量器具必须按原编号交回质量部,不得私自转让或无故不交,否则按赔偿制度处理。

计量器具交回的同时,注销登记。

2.6、因操作不当或保管不善造成计量器具的损坏、丢失,责任人应按赔偿制度赔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