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湘教版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优势)
一、自 2.水源: (充足) 3.地形: (平坦) 4.土壤: (肥沃)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广阔) 2.交通: (便利) 3.国家政策 : (支持) 4.劳动力 :(成本低或资源丰富)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好)
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 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 或地域单位的组合。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 生产类型。(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2、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商品化生产 自给自足 “小而全” 分 散 “千篇一律” 粗放型 商品化 专业化 集 中 地域分工 集约型
9.对美国东南部地区供应东北部工业区熟菜、花卉等影响显著的 因素是 A A.交通运输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B.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干预 C.自然条件的改善 D.东南与东北经济差异 10.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C A.产量不同 B.种植制度不同 C.播种技术不同 D.产品品种不同 11.塑料大棚中蔬菜、花卉的种植属于(双选) CD A.自给农业 B.粗放农业 C.集约农业 D.商品农业
【教学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重点内容:农业的区位答题思路
一、自然区位 1、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2、地形 3、土壤 4、水源
二、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 2、交通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 7、种植历史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地中海式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
1、分布 2、特点
地中海气候区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小麦、大麦 3、主要农作物
园艺作物
练习:
1.1999年夏天,荔枝在京津地区售价偏低,其主要原因是 C A.北京居民普遍不喜食荔枝 B.京津地区荔枝丰收 C.逢荔枝挂果“大年”,京津荔枝供应量偏多 D.海运直达,运费降低 2.下列有关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小农经营 B.人口数量大、素质高 C.科技水平高 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6.乳畜业
(以西欧为例)
•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商品化且集约化畜牧业 的农业地域类型
乳畜业:
分布在城市周围,主导区位因素 为市场、交通,是“ 郊区农业”的 组成部分。产品以乳制品、肉制 品为主。
游牧业:主要分布在北非、东非、中亚、 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没有固定的
牧场,牧场随季节而移动。
(农业生 产地域分 工的主要 标志)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 2、大牧场放牧业 3、商品农业 4、混合农业 5、热带种植园农业 6、乳畜业 7、地中海式农业
(1)、亚洲水稻种植业 (1)分布: 东亚、东南亚和南 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 区。 (2)有利的区位因素: ① 高温多雨的气候 ②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③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 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B 3.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共同特征是 A.科技水平低 B.需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产量高,商品率低 D.机械化水平高
4.决定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不同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 A 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 C.国家政策 D.多种因素 5.三江平原沼泽地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要发展种植业需要改造的 共同条件是 A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热量 6.下列农业区位选择所主导因素,正确的是 A A.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的乳畜业——市场 B.河套平原的甜菜——地形 C.南疆的长绒棉——土壤 D.海南岛上的橡胶——水分 7.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B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8.在各项社会经济因素中,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突出的是 A A.市场因素 B.政府干预 C.文化传统 D.生活习惯 9.在北京的近郊区建立一些乳牛场,主要原因是 D A.牛肉出口方便 B.靠近副食品加工厂 C.冷藏条件好 D.城市居民消费量大
(3)、商品谷物农业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2、主要的农作物:小麦和玉米
(4)混合农业
世界上最主 要的混合农业是 将饲养牲畜和谷 物生产有机结合 起来的谷物和牲
畜混合农业
(4)、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
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草原地区 墨累--达令盆地
习题巩固
1.(2008·宁夏文综 )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 a )和
人口密度(b)。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B)
A.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 D.游牧业
读图,回答8~10题。
2.该气候分布区的农业地域类 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练习1:请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发 展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12分)
1、气候湿润;2、地形平坦; (8分) 3、土壤肥沃;4、水源充足; 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 3、为河流沉积作用形成,土层深厚,土壤 肥沃。 4、降水多,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12分)
中国的混合农业
降水丰富、地形平坦、河网密集 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
.我国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 花基鱼塘 菜基鱼塘
(5)种植园农业 分布范围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南北回归线间的热带常年高温多雨区) 特点 ①以单一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②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耗劳力多 ③生产国为发展中国家,进口国多为发达国家, 受国际经济旧秩序控制,有时增产却不增收
科技水平低
靠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二、大牧场放牧业
中亚 美国
南非 阿根廷 澳大 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的分布
潘帕斯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
分布地区: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 2、阿根廷大牧场区位优势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2、地广人稀,地租低廉
D)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 景观和被联全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 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墉农业 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以花卉、 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基塘转就以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⑤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小农经营 原因 发展措施 集约经营
家庭为主,人均耕 地少
单产高 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 控制人口数量 人多,自给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 展
机械化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
大力投资兴修 水利工程量大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水利
3、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
3、阿根廷为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
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3)商品谷物农业 世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
美国商品谷物区位优势:自然条件优越,地广人 稀,交通便利,高度发达的工业,科技水平高。 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读图说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的国家?
2、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 工业水平: 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先进 限制性因素:位于山地的雨影区,降水稀少, 水源不足
墨累-达令盆地的限制性条件—水源缺乏
雨影区 墨累河
山地雨影效应—— 东水西调
C、近地面风速增大 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C、促进生态循环
B、大气降水增多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
B、节省劳动力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 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