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全覆盖】2019高考备考之古代诗歌鉴赏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丰神情韵擅唐诗7首作品】

【诗歌鉴赏全覆盖】2019高考备考之古代诗歌鉴赏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丰神情韵擅唐诗7首作品】

2019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90道精选试题及答案解析古代诗歌鉴赏——丰神情韵擅唐诗(7 道)一、诗家天子王昌龄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 分)塞下曲四首·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⑴,八月萧关道⑵。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⑶,皆共沙尘老⑷。

不学游侠儿⑸,矜夸紫骝好⑹。

【注释】⑴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⑵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⑶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⑷共:作“向”。

⑸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⑹矜:自夸。

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1.下面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开头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B“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C“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意思是劝告游侠儿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骝,耀武扬威地游荡,而应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D 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

2.说说“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中“寒”的妙处。

(2 分)诗人写“幽并客”与“游侠儿”这两种不同的人,用意何在?(6 分)二、晚唐诗宗——李商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注:①裛裛(yì):气味郁盛的样子。

②素娥:嫦娥。

③青女:霜神。

(1)梅花开放“非时”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全诗简要概括。

(4 分)(2)作者在诗歌中兴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

(4 分)三、咏史当行杜牧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2 分)润州二首(其一)杜牧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桓伊:东晋将领、名士、音乐家,屡建战功。

1.简要赏析颔联的写景特色。

(3 分)2.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 分)四、中唐圣手——韦应物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12 分)东郊韦应物吏舍局①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②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③真可庶④。

【注】①局:拘束。

②事:指政事。

③陶:陶渊明。

④庶:庶几,差不多。

1.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

(6 分)2.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

(6 分)五、五言长城——刘长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6 分)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

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2 分)A. 首联写作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不禁独立天边热泪横流。

B. 颔联感叹自己长期官居人下,春光老去,先我而归,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愤懑。

C. 颈联写同岭猿共度旦暮,与江柳共赏风烟,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生活的单调与自得其乐。

D. 尾联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迁谪之意。

E. 全诗抒情语句不多,但情感哀切深至,首尾感叹往复,情致悱恻。

2. 请结合诗句,简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 分)六、诗中豪杰——刘禹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汉寿城春望①刘禹锡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诗人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

汉寿城,朗州古城。

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

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

④华表:指路的路牌。

⑤才:隐约。

⑥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东瀛,东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2 分)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

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景象。

D.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

E.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2.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约40 年。

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

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

(4 分)答:七、鬼仙之辞——李贺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秋来[唐]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①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②。

秋坟鬼唱鲍家诗③,恨血千年土中碧④。

[注]①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②香魂吊书客:此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自己。

书客:诗人自指。

③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

④恨血句:语出《庄子·外物》中“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问题:请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鉴赏——丰神情韵擅唐诗(7 道)参考答案一、诗家天子王昌龄【答案与解析】1、C2、一个“寒”字,寒冷,突出了边塞的天气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2 分)构成对比(1 分),作者对保家卫国、献身沙场的“幽并客”这些勇武的将士的讴歌(1 分),对只知游荡街市炫耀自夸的“游侠儿”的批评讽刺(1 分),这一“褒”一“贬”的强烈对比(1 分),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以身许国的崇高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2 分)二、晚唐诗宗李商隐【答案】(1)①“早秀”,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很不合时宜;②嫦娥所赞助所关切的只是月亮,并非为了梅花而撒下月光;青女也并非为了梅花而降下寒霜,她不是为了显示梅花的品格。

(又香又艳却不被待见,无人赏识;)(③即使想折下赠给友人,也做不到,徒惹离人悲。

)(每点2 分,答出三点中任意两点即可得分)(2)①作者以早秀的梅花自喻,抒发生不逢时、抱负不得施展的身世感伤及怨恨;②与朋友别离(与梅花别离)知音难遇的孤寂之悲;③(对施展才华的迫切渴望以及深深的焦虑)(对自身遭遇的悲痛之情。

)(每点2 分,答出三点中任意两点即可得分)三、咏史当行杜牧【答案】1.抓住典型景物(突出色彩描写)。

(1 分)通过对比,写出了古寺冷落与酒楼盛况,反映出润州风物人情的变化。

(2 分)2.①对名士风度的追慕。

(1 分)②怀古伤今的悲慨。

(1 分)③人世无常的感叹。

(1 分)④怀才不遇的自伤。

(1 分)四、中唐圣手韦应物【答案】1.①在郊外,杨柳、和风、青山能够使“我”的思绪变得澄明;②可以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③可以欣赏芳香的原野落着述蒙的细雨,谛听大地上的春鸪鸣啼。

(每点 2 分)2.①开头作者拘束于“吏舍”,即“官府”,心情烦闷;②到东郊之后,看到优美的景色,心情舒畅;③最后要决心学习陶渊明,归隐东郊。

(每点 2 分)五、五言长城刘长卿【答案】1. BC (2 分)2. 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浓烈;颔联——拟人,赋予春以人的动作,感叹春归我先,表达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愁和遭遇贬谪不能归乡的愁苦;颈联——借景抒情:从早至暮,岭上猿猴悲啼不断;江边柳树,一片凄迷,表达了作者身在天畔的孤独与生活的单调(虚实相生、视听结合也可);尾联——用典,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贾谊被贬后,又被征召入朝,表明作者也希望朝廷再次启用自己的愿望。

(每点1 分)六、诗中豪杰刘禹锡1.AC (2 分)[B 项颔联虽有“牧竖”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

牧竖烧刍狗于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

行人看石麟于陌上,是因为荆榛莽莽,别无可以观赏的景物,唯古墓前石兽群尚可注目而已。

D 项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

E 项“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错,应是诗人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精神。

]2.相同点:遥望春景的荒芜、破败、凄凉。

(1 分)不同点:①《春望》描写战乱中的场景,《汉寿城春望》描写战乱后的遗迹;(1 分)②《春望》描写国都景象,《汉寿城春望》描写地方景象;(1 分)③《春望》描写景物和诗人形象,《汉寿城春望》全诗写景。

(1 分)七、鬼仙之辞李贺答案:①运用典故。

尾联借鲍诗、苌弘化碧的典故,说明志士才人怀才不遇,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感情十分悲凉。

②虚实结合。

前两联描写的秋夜、秋风、秋雨等是实景,后两联描写苦中幻觉,淅沥冷雨声中,香魂来吊、鬼唱鲍诗,画面十分凄清幽冷。

③借景抒情。

作者借哀景抒发悲情,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等营造了凄凉冷落的氛围,寄托诗人的感伤情怀。

(如答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亦可,每点 2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