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利湿药培训课件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9
车前子 《本经》
【应用】 1.淋证,水肿。本品甘寒而利,善通利水 道,清膀胱热结,为治疗湿热蕴结膀胱,小 便淋沥涩痛之热淋的要药。 2.泄泻。本品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 即利小便以实大便。 3.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4.痰热咳嗽。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30
车前子 《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宜包煎。 【使用注意】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忌用。
利等证。然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无补益之功。 而茯苓性平和,能补能利,既善渗泄水湿, 又能健脾宁心。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16
薏苡仁 《本经》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17
薏苡仁
[来源]为禾本科 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var.mayuon (Roman) Stapf 的干燥成 熟种仁。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18
薏苡仁 《本经》
【性能】甘、淡,微寒。 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除痹, 清热排脓。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19
薏苡仁 《本经》
【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利水又健脾,功似茯苓。 2.脾虚泄泻。 3.痹证。 4.肺痈,肠痈。
甘淡渗利,既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0
薏苡仁 《本经》
【性能】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渗湿。 【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 利水之功胜于茯苓。 2.泄泻 尤宜于水湿泄泻。 3.热淋,带下。 【用法用量】 煎服,6~12 g。 【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15
【鉴别用药】
猪苓与茯苓: 均利水消肿、渗湿,用治水肿,小便不
五、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 2.证候禁忌 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
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 用。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 用。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5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水湿, 服药后能使小便畅利,水肿消退,故具有利 水消肿作用。
适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 及泄泻、痰饮等证。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概述
二、功效主治 1.共有功效主治 湿内停的病证。 2.兼有功效主治
均有利湿作用,主治水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
概述
三、性能特点 1.药性 2.药味 味多甘淡 3.归经 多归膀胱、肾、脾经 趋向偏于下行,多为沉降之性。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3
概述
四、配伍应用
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宣肺解表药;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31
滑石 熟悉
《本经》
[来源]为硅酸盐 类矿物滑石,主 含硅酸镁
[Mg3(Si4O10) (OH)2]。
【用法用量】
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 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 亦 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1
泽泻《本经》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2
泽泻 《神农本草经》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
Alisma orientalis
( Sam. ) Juzep.的 干燥块茎。主产于福 建、 四川、江西等地。 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 采挖,洗净,干燥, 除去须根及粗皮,以 水润透切片,晒干。 麸炒或盐水炒用。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10
茯苓《神农本草经》
【药性】 甘、淡,平 归脾、肾、心经。
【功效】 利水渗湿, 健脾, 宁心安神。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11
茯苓《神农本草经》
【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味甘而淡,甘则 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 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 要药。可用治各类型之水肿。 2.痰饮证。 3.脾虚证。 4.心神不宁证。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苦能降泄, 寒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以 利尿通淋为主要作用,
主要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 及膏淋等证。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5
【教学内容】
2.利尿通淋药 掌握:车前子、川木通 熟悉:滑石、石韦、瞿麦 了解:萆薢、海金沙、萹蓄、地肤子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6
车前子 掌握
《本经》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7
车前子
[来源]为车前 科植物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或 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 熟种子。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8
车前子 《本经》
【性能】甘,微寒。 归肾、膀胱、肝、肺经。
【功效】利尿通淋, 渗湿止泻, 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并者,配温里祛寒 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
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则应分别与健脾、芳 香化湿、或清热燥湿等药物配伍。
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利水渗湿药 还常与行气药配伍使用,以提高疗效。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4
概述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6
【教学内容】
1.利水消肿药 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 熟悉:猪苓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7
茯苓《神农本草经》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8
茯苓《神农本草经》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9
茯苓《神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干燥 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 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 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 湖北、河南、四川等地。产 云南者称“云苓”,质较优。 多于7一9月采挖。挖出后除 去泥沙,堆置“发汗”后, 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 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 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 称为“茯苓个” 。取之浸润 后稍蒸,及时切取,晒干; 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 阴干,生用。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3
泽泻 《神农本草经》
【性能】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甘淡渗利,利水作用较强。 2.淋证、泄泻 善清下焦、膀胱之湿热。 3.遗精。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忌用。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24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12
猪苓 《神农本草经》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13
猪苓 《神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真菌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 s.) Fries的干燥 菌核。寄生于桦 树、枫树、柞树 的根上。切片入 药,生用。
临床中药学利湿药
14
猪苓 《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