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专题讨论一:何为高效课堂?如何实现英语课堂的高效,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高效的含义:从成本观念上看,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

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概括讲高效课堂有这样六个维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高效课堂的特点应该具有的特点是:1、分层教学,以人为本,谋减负新平台;2、教师要重视对课标、教材的研读,注重备课的实效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删除无效劳动,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4、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6、关注学生情感,及时反馈矫正,增强课堂调控能力。

7、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8、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高效课堂专题讨论二:高效课堂的误区现在许多学校都搞起了“自主”“高效”课堂。

许多老师谈“讲”色变。

教室四面墙壁都成了黑板。

课桌也围成了圆形会议桌。

我们听课成了看课,看学生上课围在一起,你说我说乱说,不知说啥。

都说,这是新理念的“高效”课堂。

但,我心里仍然怀疑:这样能高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

有些东西,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老师不教,学生就是不会。

所谓的师生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知识上也平等吗?如果知识技能上和学生一样的老师还能称其为老师吗?我们看到老师的愿望是想落实新的理念,但却表现出了邯郸学步,以前的讲析灌输是不见了,但代之的是象做水陆道场,声光电响样样都用,课本中有个星星就出个星星,提了月亮就点出个月亮,研究画面代替了研究语言,机灌代替了人灌,课件板书代替了黑板板书。

我们反对教师课堂话语霸权,反对整堂课讲析灌输,反对学生没有读读背背文本机会,但是一味地讲求自主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及信息量又够,动不动围在一起合作,一节课下来,收获仍然不大,“水过地皮湿”上过课后,学生印象中留的东西仍然不多,这样和课改前的高耗低效有何区别?一强调重视生成,有的老师课堂就变得无序、课上得信马由缰,学生漫无目的磨嘴皮,磨到哪里算哪里。

其实,谁都知道,教师的备课是越充分越好,真正的预设应该是连课堂上可能会生成什么都能预料的。

只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要尽量启发引导学生,不要限制学生思维。

当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偏离轨道,甚至错误时,就不能一味地说好,就应该及时纠正。

一说自主、合作、探究,许多课堂就哗啦围成小组,不管问题是否有必要讨论。

课堂上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辩的火花却很少见到。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新的途径,培养这种精神很重要,但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某些领导及老师把这种学习方式视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法宝,死搬硬套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要求老师每一堂中都要有所体现,甚至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硬性规定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的时间。

使得“合作”教学在课堂上仅仅是让学生讨论讨论走走形式主义过场而已。

“自主”变成了放羊式的学习,全然没有了教师的指导……我们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学习的形式应该,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得学习方法,习得学习技能,积累大量的语言,形成文化积淀。

余应源先生指出:“学习就是建构,所谓的“建构”永远是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只不过好的接受学习不是被动的灌输,而应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学、自觉主动地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体系,然后去创新,这就是自主建构。

只要是教师就要教学生,就要传授学生缺少的知识与技能,自己的知识技能就必须高于学生,只能与学生一样参与学生讨论的“教师”不能称为教师,这样的教师必须下岗。

教师教,学生学,一万年也变不了。

”听听这话,振聋发匮!浮华洗尽见清醇,笔者认为,以上这些课堂只是形式上的课改,是口头上的课改,我们现在是到了实实在在讲点课堂效益的时候了。

我们需要的课应该是遵循学科规律,又要既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又要进行实实在在的人文熏陶,既要提高思维品质又要提升情感体验,既要进行体现知识的动态生成,又要重视语言的沉淀积累的课堂。

满堂灌肯定不行,满堂问也肯定不行,让学生满堂乱更是不行!高效课堂专题讨论三:“271高效课堂”法则1、“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陶行知先生是上个世纪的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这样描述旧中国的教育: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杜威:“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2.“271高效课堂”立足于三个改变:1)教师角色的改变:“师长”变“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2)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3)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学堂”。

3.“271高效课堂”的内涵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档学生,10%学生——后进学生,3)我们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 (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4.“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预习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5.“271高效课堂”的核心: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1.学习目标应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内容;2.学习目标应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3.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4.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271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

7.“271高效课堂”带给我们的收获:1)“271高效课堂”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2)“271高效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3)“271高效课堂”,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了学生思想。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

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高效课堂专题讨论四:高效课堂的探索实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要做到“减负增效、减量增质”,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快乐高效的英语课堂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我们总结出当前课堂教学具有共性的焦点问题,提炼出了五个方面的研究改进内容:一、实行集体备课,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

我们在备课中做到了两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为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我们集体备课,做到了六个统一:统一划分课时;统一确定学习目标;统一自学指导;统一每节课的几学几教;统一课堂作业;统一阶段评估。

二、科学整合教材、划分和控制单元课时我们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把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组、改、增、删这样的整合,整合后的教材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一)“调”和“组”指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将相关话题进行整合,使其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这个调整可是单元之间的,即单元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如七年级下册的Unit 5 I’m watching TV ,我在看电视,他在读书,妈妈在做饭等,我们不妨提前学这一单元,因为在生活中,同学们可以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来进行交流,如A问What are you doing ? B答I’m eating an apple 等。

不同的进程也可有不同的安排。

上册书我们提前结束了,当时我们预算到下学期的时间紧张,于是我们在春节前就开始了下册的教学,当时,同学们已学的筋疲力尽,又复习了两周,怕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我们把下册书关于动物的第三单元学了,由于孩子们平时就爱看《动物世界》这个节目,备课时我们找出有关动物的图片以供课上用,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确实不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