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外协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二○○六年六月贵州省纳雍县外协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项目主编:明方平参加人员:郭斌杨淑萍陈荣华审核:赵福平陈小青总工程师:舒万柏主任:杨通保提交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编写时间:二OO六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煤矿交通位臵、矿界范围 (1)第二节勘查地质工作及煤矿开采情况 (3)第三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4)第四节储量核实工作概况及其它 (4)第二章矿山地质 (6)第一节矿山地质特征 (6)第二节煤层特征及类型 (7)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9)第三章矿山地质测量及精度评述 (12)第一节工程布臵原则 (12)第二节“三量”的管理 (12)第三节井上、下测量精度评述 (13)第四章资源储量估算 (15)第一节煤矿累计探明储量的计算 (15)第二节历年煤矿开采量及变化情况 (15)第三节保有资源储量的估算 (15)第四节共(伴)生有用组分利用情况 (18)附图目录图号顺序号名称比例尺1 1 地形地质及32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1∶20003 3 A--- A′线地质剖面图1∶20004 4 3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0004 5 3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0005 6 32号煤层开拓工程平面图1∶2000附表目录附表1 外协煤矿矿山历年储量变动情况表附表2 截止2006年5月底外协煤矿矿山矿产资源量核实结果表附表3 检测报告附表4 煤质化验报告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煤矿交通位臵、矿界范围纳雍县外协煤矿位于纳雍县鬃岭镇,属鬃岭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5°15′58″-105°16′19″,北纬26°42′00″-26°42′34″。
其采矿许可证确定的开采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如下:1:X=2955500,Y=355265002:X=2954495 Y=355265003:X=2954490 Y=355266554:X=2955545 Y=35527075北界为拐点1、4的连线;南界为拐点2、3的连线;西界为拐点1、2的连线,东界为拐点2、4的连线,形状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南北长约 1.055km,东西宽约0.575km,矿区面积0.373km2,开采标高由+1935m至+1765m 。
煤矿距纳雍县城平距19公里,距省道(S213)“纳水路”1km,距贵昆铁路滥坝火车站58km,距阳长电厂30km,交通运输十分方便,见图—1。
外协煤矿交通位置图第二节勘查地质工作及煤矿开采情况一、勘查地质工作外协煤矿区域内开展地质工作较早,早在1972年就进行了鬃岭井田精查并提交精查地质报告, 2000年6月煤矿由纳雍县地质矿产局地质简测组进行地质简测,提交《纳雍县鬃岭镇外协煤矿地质简测报告》,2002年3月贵州煤田地质局又在此进行了坪山井田精查,提交《坪山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经过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历次地质工作成果,对本煤矿范围内煤层赋存情况、构造变化规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初步的了解;基本查明矿区范围含二层可采煤层(31、32),查明矿区及附近地层出露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大隆组(P3d),第四系(Q);对煤矿现开采的M32号煤层的地质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其变化规律已基本查清二、煤矿开采情况纳雍县外协煤矿周边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近年来,因关井压产,井口已基本垮塌封闭,本次工作无法取得实测资料,据访问调查:原老窑主要为季节性土法开采,以开采31、32号煤层为主,垂深一般不超过20m。
外协煤矿为斜井(主井)—斜井(风井)开拓,现开采32煤层(31号煤层截止2006年6月已采完),采煤方式为地下开采放炮落煤,机械运输和通风。
现已采空面积达千平方米,现未揭露其它煤层。
第三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一、煤矿生产规模等情况外协煤矿于1995年3月向纳雍县地质矿产局申请办理采矿登记手续,属个体企业,审批办理采矿许可证号为“黔矿采证纳字【95】第012号”。
初期生产能力1万t/a。
二、煤矿生产投资等情况2001年10月,贵州省煤炭工业局颁发《贵州省煤炭生产许可证审查条件及停产整顿煤矿复产验收标准》,外协煤矿按生产规模6万吨/年的设计方案进行整改,总投资为250万元,对井下系统和设施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布臵,规范了开采工艺,强化安全,提高工效,注重环保及职业卫生,至2002年3月整改结束,生产规模达6万吨/年。
分别于2001年12月取得现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06年12月,证号:5200000141149;2003年3月取得现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X2406003, 有效期至2006年12月。
第四节储量核实工作概况及其它一、任务及目的纳雍县外协煤矿业主委托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为该煤矿编制《贵州省纳雍县外协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中心”根据工作情况成立“报告编制小组”,通过对纳雍县外协煤矿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收集煤矿历年来相关地质资料,并收集《贵州省纳雍县坪山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的相关资料,对纳雍县外协煤矿生产地质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编制本核实报告。
其目的是为纳雍县外协煤矿的资源储量管理和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既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又能为“纳雍电厂”、“纳雍二电厂”输送优质原煤。
二、核实依据1.委托书;2.黔国土资储资…2002‟04号文(关于开展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的通知)及其它相关规程规范;3.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
三、收集的主要资料(1)采掘工程平面图……………………1份(1∶2000);(2)井上、下对照图……………………1份(1∶2000);(3)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1份;(4)煤炭许可证副本复印件……………1份;(5)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1份;(6)其它资料。
第二章矿山地质第一节矿山地质特征一、地层煤矿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 l),大隆组(P3d),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上统(P3)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主要出露于煤矿外,岩性以暗绿色和黑色块状致密至细粒玄武岩,拉斑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玻屑凝灰岩为主。
矿区外出露。
2.龙潭组(P3l)主要为一套以碎屑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石灰岩、硅质岩、含菱铁质粉砂岩的含煤沉积。
含煤24—44层,可采煤层共2层(31、32号煤)。
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都十分丰富。
整个矿区范围均为该地层。
煤矿内龙潭组出露不全,厚约200m,含煤18~25层,其中可采煤层二层(31 、32号煤层)。
3.大隆组(P3d):厚约38m。
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上部夹薄层至厚层状泥灰岩2—3层,顶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最顶部蒙脱石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灰岩。
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矿区外出露。
(二)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
主要分布于煤矿的东南面。
分布于沟谷及缓坡平台之上,其面积较大。
一般厚度0~20米,与下伏各地层皆成不整合接触。
出露于矿区北。
二、煤矿内含煤地层煤矿内出露地层全为龙潭组含煤地层,厚约220米(10号煤层至28号煤层煤系地层厚),含煤约20层,可采煤层为31、32号煤层,露头在矿区外。
主要为一套以碎屑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石灰岩、硅质岩、含菱铁质粉砂岩的含煤沉积。
三、煤矿构造特征煤矿属鬃岭背斜的南西翼,矿区范围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NE-SSW,总体倾角较缓。
地表未发现断层通过,地层倾角变化不大,剖面上表现有轻微起伏,没有次一级褶曲。
矿区外北面有一条平推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80°~85°,断距约28米,延展长度约5000米,由于该断层倾角较陡,对煤矿开采无影响,煤矿内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构造。
第二节煤层特征及类型一、可采煤层煤矿内可采煤层3层,即31、32号煤层,其中31号煤层已采空,煤矿现开采32号煤层,现分述如下:3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中厚~厚层煤,是煤矿主要可采煤层。
全层厚1.40~1.6m,夹石1~3层,一般含1层夹石,采用厚度为1.5米,全煤矿已采空。
直接顶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煤层。
直接底板为泥岩,间接底板为粉砂岩。
3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据现煤矿掘进巷道揭露煤层情况知,本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煤层采用厚度变化小,全层厚1.50~1.70m,有两层约0.10米的夹石,岩性为炭质泥岩。
煤层结构简单,为煤矿内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较稳定,一般1.60m 厚。
顶板:炭质泥岩为直接顶板,间接顶板为约7米的粉砂岩。
底板为约0.20米左右的粘土岩,间接底板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煤层。
二、煤质由于煤矿内目前开采32号煤层,31号煤层已采空,只介绍32号煤层煤质。
(一)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32号煤层呈黑灰色,半亮型及光亮型,条带状结构,贝壳状、参差不齐的阶梯状断口,机械强度一般。
本煤矿其它可采煤层以亮煤为主,其次为暗煤;颜色为黑色和灰黑色;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条带状和线理状结构,层状及块状构造。
以参差状断口为主,部分为棱角状及阶梯状断口。
(二)化学性质1.灰分ω(Ad):32号煤原煤灰分12.09%,为中灰分煤。
2.水分ω(Mad):32号煤层原煤水分为2.12%。
3.全硫ω(St,d):32号煤原煤硫分为1.62%,为中高硫煤。
4.挥发分ω(Vdaf):32号煤层挥发分为5.67%属特低挥发分煤。
5.发热量ω(Qnet,ar):32煤层发热量为30.031MJ/kg,属高热值煤。
化验数据由外协煤矿提供,化验报告见附录3。
(三)有益、有害组分煤矿内有益组分为瓦斯(煤层气)。
有害组分为:磷一般小于0.01%,砷一般为2-4×10-6(四)煤类据区域化验测试资料,煤矿内煤均为三号无烟煤(WY03)。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煤矿矿区范围出露地层为龙潭组(P3l),矿区内与矿床充水有关的地层主要是二叠系龙潭组(P3l),该组除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外,其夹的石灰岩层局部有溶隙水,含水性弱,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但随着采空区范围的不断增大,煤层顶板的不断冒落,矿井涌水量将会增加,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m3/h;矿区内无大河流和小溪,矿井涌水主要受地表水的影响。
矿区内有废弃老窑及及31号采空区,故开采时要特别注意老窑及采空区积水,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由此得出矿井充水主要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大气降水、裂隙水,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