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利公司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浅析

吉利公司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浅析


• 瑞信发布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消费 总额将从2009年的1.72万亿美元增长到15.94万亿美元, 届时,中国在全球消费总额中的占比也将从2009年的 5.2%增长到23.1%,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 场。 该报告称,近几年在中国“富人更富”。受访家庭 中,穷人(处于底层的20%家庭)的收入自2004年以来增长 了50%,中产阶层(40%-60%的家庭)的收入增长了98%;而 高收入阶层(前10%的富裕家庭)的收入则增长了255%,至 平均每月34000元。报告还提到,后者的家庭收入占受访 家庭收入总额,相应从2004年的24.3%上升至35.7%。同 一时期内,受访者的家庭平均储蓄率(储蓄/投资占家庭 收入的百分比)则从26%下降到12%,减少的储蓄多数被 作为住房支出,包括按揭和租金支出。 此外,报告预计, 包括汽车、大型液晶电视和个人手提电脑在内的高价商 品将日益受到中国家庭的青睐,汽车保有量将由2009年 的28%上升至2015年前后的超过50%。根据瑞信提供的数 据,2004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为12%。
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分析
• 二、 新加入者的威胁
公司简介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现有员工18000余人,其中工程 技术人员2300余人。拥有院士三名、外国专家数十 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 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在吉利各条战线发挥了重 大作用,成为吉利汽车后来居上的重要保障。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投资数亿元建立的北京吉利大学、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 院校,在校学生超过4万人;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 走上工作岗位,为中国汽车工业和社会输送了宝贵 人才;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委托,投资建立的浙江 汽车工程学院,是中国首个专门培养汽车车辆工程 硕士、博士的研究生院,2011年11月,首批研究生 已正式毕业。
企业所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2) 有关法律法规的影响
•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环境亦直接影响了家用车的销售量,为此必须规范 和净化汽车消费环境。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迟迟难以出台或存在 不足,极大地影响消费者汽车消费的热情。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 近两年来,有关汽车质量的纠纷、投诉和索赔案件大幅增加,但在实 际的质量纠纷处理中,消费者的利益却得不到充分保护,消费者的权 益被漠视的现象很严重。自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 回管理规定》,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更加注重汽车产 品的安全性能,提高国内现有汽车的技术含量,最终令消费者得到实 惠。2008年公布实施的全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最关键的是 允许国内外非金融机构按照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汽车金融业务。这意 味着,我国的汽车金融业务将与国际接轨,这对于规范汽车信贷市场 有极大的好处,将有利于对完善汽车金融服务,促进汽车消费,适应 汽车流通体系的发展,推动我国全面进入汽车时代产生积极影响。
公司简介
• 贯彻"时刻对品牌负责,永远让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浙江吉 利控股集团现已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TS16949: 2009质量管 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IEC27001:2005信息安全 管理体系、OHSA 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体系认证以及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开展了海湾GCC、 欧盟EEC&ECE、澳洲ADR等国际认证工作。 • 本着"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 后来居上"的发展战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中长 期发展规划:到2015年,吉利汽车将在五大技术平台、15个整 车产品平台上衍生出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 惯的40余款车型;将拥有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兼顾 的六大发动机平台、10余款发动机和全系列手动、自动的变速 器;将在海内外建成15个生产基地,实现产销200万辆的目标。
企业所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二、政治环境
企业所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 (1) 汽车消费信贷环境 • 汽车消费贷款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促进合理 消费;对生产企业而言,可以减少资金占用;对经销商而言,可 以向银行转移欠款风险;对银行而言,则可以找到新的资金投向。 因而,汽车消费信贷被视为启动汽车消费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但是由于目前国内汽车消费者信用体系不健全,加大了银行的汽 车消费信贷风险。银行无法根据消费者的信用水平制定差别利率 和归还保证手段,抵押登记制度一直是汽车消费信贷的瓶颈。在 贷款利率受管制的情况下,为降低金融风险,银行被迫设置较高 的门槛,且手续繁杂、耗时冗长,据调查在美国一般两个小时就 可以把车开走,而在中国从文件准备到银行放款一般需要8-10天 的时间。依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 武汉等城市进行了一次关于个人贷款购车意愿的调查显示,调查 结果显示:5%的人已办理了个人购车贷款,表示满意;31%的 人表示自己还要观望一段时间再作打算;29%的人曾咨询过此项 业务,但因为贷款实施过程涉及面诸多,而不得不放弃贷款。
企业所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2009年中央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推出的1.6L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 半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1.6L中级汽车的销量,实现2009年我国汽 车销量突破1360力.台,较上年实现40%以上的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 汽车销售市场。仅仅一项购置税减半政策产生的拉动效益如此之高, 由此可见政府如果在其他汽车消费政策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之后将对我 围汽车消费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极大地 推动作用。
• 国内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吉利汽车公司、比亚迪汽车公、奇瑞汽 车公司、长城汽车以及江淮汽车公司,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自主品牌。 以下是几大汽车企业在2009年和2010年的销售业绩: • 1.奇瑞汽车公司09年的汽车销量为46.65万台,10年的汽车销量为 59.78万台,同比增长了28.1%。 • 2. 比亚迪汽车公司09年的汽车销售量为44.51万台,10年的汽车销量为 51.98万台,同比增长了16%。 • 3.长城汽车公司09年的汽车销售量为15.52万台,10年的汽车销量为 39.73万台,同比增长了77% • 4.江淮汽车公司(仅限于轿车)09年的汽车销售量为12.34万台,10 年的汽车销量为20.46万台,同比增长了62%。 • 5.吉利汽车公司09年的汽车销售量为32.91万台,10年的汽车销量为 41.61万,同比增长了26%。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吉利汽车公司的汽车销售量的增长速度比较快 的,但是与同行业竞争者来比还是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
• 同一时期内,受访者的家庭平均储蓄率(储蓄/投资占家庭 收入的百分比)则从26%下降到12%,减少的储蓄多数被作 为住房支出,包括按揭和租金支出。 此外,报告预计, 包括汽车、大型液晶电视和个人手提电脑在内的高价商品 将日益受到中国家庭的青睐,汽车保有量将由2009年的 28%上升至2015年前后的超过50%。根据瑞信提供的数据, 2004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为12%。 该报告称,近几年在中国“富人更富”。受访家庭中, 穷人(处于底层的20%家庭)的收入自2004年以来增长了50%, 中产阶层(40%-60%的家庭)的收入增长了98%;而高收入阶 层(前10%的富裕家庭)的收入则增长了255%,至平均每月 34000元。报告还提到,后者的家庭收入占受访家庭收入 总额,相应从2004年的24.3%上升至35.7%。 • 中国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能源汽车的 发展概况显示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新能 源汽车必将成为人们代步工具的首选,随着价格的逐渐突 破,新能源汽车将逐渐大众化,平民化,成为人们居家生 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 • • 1.公司概况 2.企业所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3.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分析 4.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5.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定位及营销情况 6.总结
公司简介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创 建于1986年。1997年吉利开始进入汽车产业。集团目前拥有员工8000 名,2002年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421位、“浙江省100强”第 28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 的企业之一。拥有临海、宁波、台州、上海四大整车制造基地;2010 年3月28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吉利· 豪情、吉利· 美日系列经济车型, 美人豹,华普三大子品牌系列;两厢、三厢经济型轿车、都市跑车等 七个汽车品种。吉利控股集团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让中国汽车 走遍全世界”为己任,为让更多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 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 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含沃尔沃),连续九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七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 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企业所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二、政治环境
• (1) 政府政策的影响 • 汽车消费政策包括购买阶段的政策、保有阶段的政策、使用阶段的政 策。随着私人购车比例的增加,汽车消费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越来越 大。据有关专家分析,1998年10月以前购车方式主要还是局限于现款购 车一种。国外常见的分期付款、专项贷款、购车储蓄等多种筹款和付款 方式在中国还不多见。1998年10月汽车消费贷款由建行首先推出,但汽 车信贷消费作为拉动汽车消费的重要手段,仍有种种不完善之处。在中 国,用户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除负担正常的消耗费用外,还要承担不少杂 费,比如购置附加费、车检费、入户费、保险费、年审费、养路费、交 管费、过路费、民工建勤费及各种地方性模糊收费。中国大约可 • 以算是对私人购车和使用汽车征收税费种类最多的国家,收费多、滥、 重,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明确表示鼓励私人 购买汽车,但在实际操作上宏观环境仍没有太大的松动,实行的仍是抑 制政策。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汽车消费政策确实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 否则不仅影响未来的汽车市场,更重要的是将削弱甚至动摇汽车工业作 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