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浅谈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摘要】新生儿败血症指的是在婴儿新生期细菌通过各种途径倾入血液循环系统,并且在血液系统中繁殖生长,以其自身的毒素引发全身性感染并同其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结合,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病患反应。

作为一种可以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生命的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对于更好的保障新生儿生命、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防患于未然,胜过千金药方。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血液;识别;治疗
【中图分类号】r16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0220-01
败血症其本质就是致病性细菌通过侵入患者血液循环系统并在其中繁殖生长与此同时产生大量毒素引发患者全身性的病毒感染。

对于新生儿来说,因为新生儿期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相对来说体内的“防护屏障”尚未构建完善,细菌一旦侵入将会一马平川迅速扩散开来,如果一旦细菌进入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比如说脑膜炎等严重病情一旦出现,让婴儿病情更加凶险。

然而新生儿败血症这一病情其临场症状却没有较大儿童那样典型,早期的症状因为没有特异性非常容易被家长所忽视,难以在病发的第一时间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从另一角度来看,即便是早期被送往医院,败血症的诊断需要通过做血培养,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新生儿败血症的非特异性表现即便是做血培养也
让医生诊断产生困难。

所以,对于让孩子能及时有效的得到诊断与治疗而言,早期识别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症状与体征、早期加以妥善治疗对于每个家庭、每个医院来说都非常重要。

1 防患于未然—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识别研究
虽然说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非常缺乏特异性,然而我们通过新生儿的一些异常观察,防患于未然,尽可能的将新生儿败血症进行识别,笔者认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症状可以分为三类:
1.1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正常的新生儿在受到刺激的时候都会做出相应的适当反应,比如说注视、微笑、惊醒等等,而患有败血症的幼儿则表现为昏昏欲睡、精神不佳。

1.2 幼儿体重不增体温不升。

正常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滑的现象,具体下滑的时间一般是在出生后的3-4天最为明显,下滑的幅度一般为出生体重的10%左右,随后逐步恢复,到出生后的一周以后将逐步的恢复到出生体重,此后的每天体重大约增加50克,满月时候体重应该增长在750克以上。

而患有败血症的孩子生理体重下滑度远远超出了正常幼儿,在体重增长期内体重也不会相应增加。

其次,正常的新生儿测体温时候一般都在35.5℃左右,在平常情况下幼儿的手足温暖,但是患有败血症的孩子则手脚冰凉。

1.3 幼儿少动、少哭、少吃。

正常的新生儿在饥饿、屎尿等不适情况出现后都会发出响亮的哭闹声,然而败血症的孩子则不常哭
闹,且哭闹声低微。

正常的新生儿四肢屈曲自主的活动,而且屈肌张力高,而败血症的孩子则四肢软弱鲜有动力。

而且败血症的幼儿在吃奶的时候明显吮吸无力,而且吃奶量较平常减少一半。

此外,在出现上述危险症状之外,新生儿败血症的孩子还可能出现危险体征,比如说黄疸,还可能伴随着局部感染灶的出现,比如说皮肤疱疮或脐部有脓性分泌物等等。

新生儿败血症产生的同时患有黄疸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唯一表现,所以如果一旦出现了这一现象,就理应怀疑新生儿败血症的存在可能。

所以,在孕期保健期内的预防,是对新生儿败血症防患于未然的的必要措施。

2 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 中医治疗的方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新生儿败血症其早期正盛邪实,所以对于治疗应当扶正怯邪,回阳固脱,以怯邪为主。

具体专方如下:①清宫粉:广郁金30g,生山栀30g,寒水石30g,黄芩30g,黄连3g,玳瑁30g,琥珀1.5g,朱砂1.5g,冰片9g。

共研极细末,过筛为散。

每服3g,每日2次。

适用于本病见惊厥者。

②火府丹:生地10g,木通6g,黄芩10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适用于本病高热者。

③茵陈茅根汤,茵陈10g,
白茅根15g,茯苓6g,车前草6g,猪苓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

适用于本病伴黄疸者。

④银翘生脉散:银花6g,连翘6g,人参6g,陈皮3g,麦冬4g,五味子4g。

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适用于本病由肺炎引起者。

2.2 免疫治疗办法:我们都知道,新生儿出生时期免疫系统极其不完善,特别是对于一些体重低的儿童,他们的出生后在面对各种抗原的刺激,更多的呈现出不适应,更是削弱了他们自身的免疫力,所以说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可以通过提高幼儿免疫力增强他们抗感染能力。

2.2.1 通过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对于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的早产儿而言,因其自身免疫球蛋白血症而使得败血症的发生率极其致死率较成熟的新生儿来说有着非常高的比例,因为高足月儿虽然说没有太多明显的低免疫球单位血症,可是因为自身母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比如说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特异性抗体而不能控制感染静脉。

所以通过含有大量特异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药物来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增强新生儿免疫力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具体国内外资料推荐剂量为:每周一次,每次每次0.2~0.5g/kg,共用四周。

2.2.2 通过白细胞的输入加以治疗。

对于一些重症的败血症新生儿来说,由于败血症的破坏而导致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数量急剧降低,自身的骨髓储备白细胞又不能对其进行补充,所以大量缺乏粒细胞的情况下从正常成人血液中分离出来的多形核白细胞输入新
生儿体内可以更好的增强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功能从而降低病死率。

2.3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也就是说在新生儿发生抽搐时候用镇痛药物进行镇痛处理,在有脑水肿的情况下及时对新生儿进行降颅压处理,在有黄疸的时候给予照蓝光治疗。

2.4 支持治疗。

就是说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多次输血浆的形式来增强其机体自身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叶德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第29期
[2] 卜志平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查评价《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第7期
作者单位:410003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