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目的要求
1.学习电泳原理和技术
2.学习和掌握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
二、实验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如果在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简称SDS),则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形状无关。

因此可以利用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三、试剂与器材
试剂:10%SDS、30%凝胶贮液(29%ACr-1%Bis)、分离胶缓冲液、浓缩胶缓冲液、10%过硫酸铵、TEMED、pH8.3Tris-Gly电极缓冲液、上样缓冲液、蛋白质maker、0.25%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液、甲醇:醋酸脱色液、异丙醇、tris-HCl(PH6.8)缓冲液、二硫苏糖醇、去离子水
器材:垂直板电泳槽、稳压稳流电泳仪、脱色摇床、50ml小烧杯、移液枪、枪头、玻璃棒、滤纸、表面皿、手套、
四、实验步骤
1 SDS聚丙烯酰胺的灌制
⑴按说明安装玻璃板,橡胶条放在两玻璃板之间,确定不漏液,玻璃板放入电泳槽时,有凹槽的一侧向里,时刻保持玻璃片间的压力。

⑵根据表1制备分离胶溶液,加入TEMED后迅速旋转混合物,用1ml移液枪将其注入两块玻璃板之间的间隙中(灌制红色板的上边缘)。

用枪在聚丙烯酰胺溶液上小心的覆盖一层异丙醇。

将凝胶垂直放于室温下。

(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故操作时应注意不要吸入其粉末,实验时应戴手套,剩余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不要乱扔,待聚合后再处理)
⑶待聚合后(40min),倒掉覆盖层,用去离子水清洗凝胶顶部,尽可能倒掉凝胶上的液体,用滤纸吸干水分。

⑷按表1配置浓缩胶,加完TEMED后迅速旋转混合,注满玻璃板间隙,插入梳子(写有1.5mm 的一侧向里,先插入一侧,在从一侧向另一侧压着插入,以排除气泡)将胶垂直放置于室温下。

约30min聚合完成,拔出梳子(平行拔出),用去离子水冲洗胶孔,再用滤纸吸干水。

取出玻璃板,取下橡胶条。

表1分离胶与浓缩胶配制
2电泳
⑴样品处理将未加IPTG诱导的菌液37摄氏度摇至OD600=0.6-0.8左右,离心部分菌液分装,分别加入适量不含DTT与含DTT的上样缓冲液,其余菌液加至0.5mM 浓度的IPTG 20摄氏度进行诱导10h,分装菌液离心后分别加入适量不含DTT与含DTT的上样缓冲液。

⑵电泳槽中加入300ml电泳缓冲液,所有样品均需煮沸10min,然后用20μl加样枪依次加入IPTG诱导前的蛋白样品(20ul)、诱导后样品(20ul)、诱导前加DTT的(20ul)、和诱导后加DTT的(20ul)、蛋白maker,其余空加入等量的上样缓冲液。

(3)盖好盖子连接电源(红接红,黑接黑),慢慢调节电压至90V,进行电泳,待指示剂达到分离胶,把电压加到150V,至指示剂的红色条带移除胶体,停止电泳。

3染色、脱色
将胶取出,并在右上角切个角,以标记顺序,放入培养皿中加入约40ml染色剂,放在摇床上染色1h,倒掉染色剂,先用清水洗几次,倒掉清水,再把胶放入脱色液中,脱色一天,每隔3h换一次脱色液,最后把胶取出来沥干水,拍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