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命名
2、预习
预习的实质 预习的步骤
预习的实质
是学生通过自学(或听老师讲授)落实基 本知识(显性知识——事物名称、概念、 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中 的技术性知识)。
预习的步骤
(1)依案自学。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学生依据 学案和老师的指导独立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形成学习结论,并根据 学科特点记好预习笔记。 (2)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沟通、相互讲解、 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 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小组就某学习任务本组完成 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他组同学进行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适 当评价,必要时老师给予质疑提问、补充完善、进行恰当评价,每 一项交流后,都要针对交流的问题总结得出明确的结论。 (4)总结归纳。针对预习环节学习所得进行梳理归纳、查漏补 缺、记忆落实。“总结归纳”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由学生合作完成, 如果条件不允许就由老师完成。 如果预习环节内容不多、不难,教学任务在组间交流部分已经 很好地完成了,“总结归纳”这一步骤就可以省略。
展示的步骤
(1)明确任务。文科课程可以安排各小组分工完成任务, 理科课程宜各小组分别完成任务。 (2)个人探究。 (3)组内互助。 (4)组间展现。要注意“交流”与“展现”的区别,交 流是对结论的客观描述,展现不仅描述结论、而且说出得 出结论的过程。 (5)总结反思。这里提出“总结反思”而不提“总结归 纳”,主要是针对程序性知识需要在老师指导下通过积极 参与逐渐意会到、体验到,换句话说,程序性知识不是被 “教”会的,而是通过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悟出来的。 总结反思,强调独自地回味、深入地体验
2、要求
(1)课内练习应以探究性问题为主。 (2)习题要适量、具有典型性。 (3)学生展现不仅说出结论,要说出思维 过程(说做法、说思路、说规律、说关键 点)。
3、展示
展示的实质 展示的原理 展示的步骤
展示的实质
是合作探究,落实隐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中的实践的知识)。没有探究就没有展示, “展示”与“交流”不是一回事,一定要 注意两者区别。
展示的原理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 将理论(陈述性知识)转化为问题解决的 程序(程序性知识),培养这种转化能力 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后 说出其分析和操作的过程。对于普遍性较 强的问题,可以把程序性知识简化成“字 诀”,或采用流程图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性 知识。
复习的步骤
(1)独立复习。 (2)组内互助。在组长组织下,组内学生相互检查、 相互讲解、相互补充、相互纠错,对有争议或没有解决 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小组结论或提出小组疑难问题。 (3)组间交流。由一个、几个或各个小组就某些问 题解决情况向全班进行报告(这里强调老师要用报告这 个词,不宜用展示这个词),小组告人由老师随机指定, 告人报告后,本组或他组同学补充完善,进行适当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要谨慎安排,因为学生评价学生很难实 现科学、准确),必要时老师给予补充完善,进行恰当 评价。每一项交流后,都要针对交流的问题总结得出明 确的结论。 原理:由老师随机选择报告者,可以促使每个学生 都必须注意思考和学习过程。学生往往会完成个人的学 习计划,因为那代表他们自己的学习或小组学习的一方 面。
4、反馈
反馈的实质 反馈的任务 反馈的步骤
反馈的实质
是总结梳理,巩固落实,查漏纠错,丰产 丰收。在这个环节不倡导达标检测,理由 是——题少了覆盖难、题多了做不完、题 难了做不了、简单了没必要、落实巩固很 困难、查漏补缺没时间。
反馈的任务
(1)知识梳理。提倡用好知识树。 (2)知识运用。通过应用知识来落实知 识,注意知识应用与考试检测的区别。
课堂教学模式命名、结构
通化市教育学院初中部数学科
一、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命名 2、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特点
1、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命名
双案导学,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新模
式的大名叫响。
2、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特点
两个载体——导学案、学案; 三个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生 评价; 四个环节——复习、预习、展示、反馈; 五个原则——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 体、以能力为本位(观察力、记忆力、想 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以思维为主攻、 以训练为主线(重点是思维训练)。
3、各学科具体想法
环节体现:复习、预习、展示、反馈。 环节组合:1、复习、预习、展示、反馈。 2、复习、展示、反馈。 3、复习、预习、展示。 4、复习、预习 5、复习、展示 ... ...
三、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
1、环节 2、要求
1、环节
(1)独立复习。 (2)组内互助。 (3)组间交流(展现)。
反馈的步骤
(1)独立完成。学生依案和老师指导独立 梳理、归纳学习所得,形成自己的知识结 构。 (2)组内互助。 (3)组间交流。
(二)动态实施
1、分析好三个前提因素 2、把握两个原则 3、各学科具体想法
1、分析好三个前提因素
学科、小课型、课时安排 。
2、把握两个原则
环节及其步骤安排要科学合理、灵活得当, 不拘泥、不僵化。 不要提“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
2、要求
(1)复习以总结梳理学习所得为主,不宜 以考试检测代替其他复习形式,注意复习 课与习题课的区别。 (2)复习过程要充分实现“自主”“合作” 学习。 (3)注重让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体会等。
四、习题课课堂教学结构
1、环节 2、要求
1、环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明确任务(精选习题)。 (2)独立探索。 (3)组内互助。 (4)组间交流(展现)。
3、注意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独特性
要摆脱“杜郎口”的束缚,要少提最好是 不提“杜郎口”。
二、新授课课堂教学结构
(一)静态分析 (二)动态实施
(一)静态分析
四个环节——复习、预习、展示、反馈。
1、复习
复习的实质 复习的步骤
复习的实质
是巩固强化,温故知新。巩固性与准备性 相结合,内容的选择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