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病学-真菌感染性疾病

皮肤病学-真菌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
1.体癣
皮损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近端。初为针帽大红 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呈环状或多环状,俗称铜钱癣。
有活动性边缘,是体癣临床表现的特点,是与其他 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边缘隆起且炎症明显, 由丘疹、水疱、丘疱疹、鳞屑构成;中央炎症减 轻,少量细碎鳞屑或几近正常皮肤。环状皮损数目 不定,圆形或椭圆形,渐扩大可融合成多环形或不 规则形。少数环形损害中央又出现新的皮疹而呈同 心圆形。自觉不同程度瘙痒。
特征性表现是斑疹内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 留在毛孔内,称低位断发。由于皮损内毛孔多留 有病发残根,呈黑点状,称黑点癣。自觉不同程 度瘙痒。病程慢性,少数转变成脓癣。患者愈后 多不影响头发生长,少数则遗留绿豆大瘢痕,形 成永久性秃发斑。4.脓癣(k Nhomakorabearion)
多由白癣或黑点癣发展而成,也有发病开始即为 脓癣者。皮疹炎症明显,表现为群集毛囊性丘疹, 迅速发展成毛囊性脓疱,并融合成淡红色肿块, 边缘清楚,质地柔软,表面有蜂窝状排脓小孔, 压之可挤出脓液。皮损内毛发根部松动,易拔除, 且多数脱落。自觉轻度疼痛,耳后及枕后淋巴结 肿大。愈后可遗留瘢痕,形成永久性秃发斑。
自觉轻度瘙痒。若无继发感染,不会形成瘢痕,愈 后不影响头发生长。
黄癣(痂)
白癣(断发、菌鞘)
3.黑点癣(black-dot ringworm)
又称黑癣,发病率较少。儿童和成年人均可受 到感染,但多见于儿童。初为淡红色小丘疹, 渐扩大成小片状灰白色少量鳞屑性斑,亦可相 互融合成较大的斑片。若为紫色癣菌引起者斑 疹较小,炎症较轻;断发癣菌所致者则斑疹较 大,炎症明显。
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称为母斑; 周围出现卫星状排列较小的鳞屑斑,称子斑。
鳞屑性斑是白癣的特征性表现,一般无炎症反应, 或轻度淡红色,边缘清楚,可相互融合成大的斑片。
病发干燥无光泽,变脆折断,残根长约3~5cm,称 高位断发。毛根周围有菌丝与孢子包绕形成灰白色 鞘状物,称白色菌鞘。斑疹内偶可有小脓疱,结脓 性痂,少数转变成脓癣。
实验室检查
刮取皮损边缘处鳞屑镜检可找到菌丝。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皮疹呈环状,边缘隆起有丘疹、水疱,伴不同 程度瘙痒,可以诊断。在皮疹边缘刮取鳞屑镜检找 到菌丝即可确诊。有时需与玫瑰糠疹、湿疹、慢性 单纯性苔藓等鉴别,这3种病除皮疹各有特征性表现 外,真菌镜检与培养是阴性。
治疗与预防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为主,若患有手足癣、甲真菌 病应同时治疗。
局部治疗 选择外用2%咪康唑霜、3%克霉唑霜、2% 酮康唑霜、1%特比萘芬霜等,2~3/d,连续外用直 至皮疹消退。儿童体癣、面部体癣、股癣不宜使用 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全身治疗 皮疹广泛或病久顽固者给予口服抗真菌 药,如灰黄霉素(成人0.6~0.8g/d,分3次饭后服, 连服2周)、伊曲康唑(成人0.2g/d,餐后顿服,连 用7天)、特比萘芬(成人0.25g/d,连服7天)。
手癣
足癣(角化过度型)
实验室检查
刮取手足皮损处鳞屑或疱壁,直接镜检可找到菌丝 或培养出真菌。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疹特征,结合真菌镜检或培养阳 性可确诊。有时需与湿疹、汗疱疹、掌跖脓疱病鉴 别,这3种病真菌检查阴性。
治疗与预防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为主,且应适当延长治疗时, 以求彻底治愈。
真菌性皮肤病
概述
真菌: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真核细胞生物,有真正 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绿素,以寄生和腐生方 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
分类:
酵母菌——孢子和芽生孢子 霉菌——菌丝
真菌病: 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分类: 浅部真菌病:
由真菌引起的表皮、毛发、指甲的损害。 深部真菌病:
由真菌引起的表皮以下组织、粘膜和内脏 系统损害。
脓癣治疗同上,但脓肿处不宜切开排脓,可用0.1% 依沙吖啶液或3%硼酸液湿敷。
预防
早期发现患者,积极综合治疗。
患者应床边隔离治疗,以防传染。
患者的衣物用品、学习用具及玩具应消毒,尤其对 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应防止造成小范围流行。
家中猫、狗等患有脱毛、脱屑等疾病应及时到动物 医院治疗。
体癣与股癣 (tinea corporis and cruris)
浅部真菌病
指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引起的感 染,统称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 简称癣(tinea) 。
亲角蛋白,侵犯皮肤、毛发和甲。
真菌病按发病部位命名
侵犯头部 — 头癣 侵犯平滑皮肤 — 体癣、股癣 侵犯手足 — 手足癣 侵犯甲 — 甲癣
头癣 头(癣ti是ne由a皮ca肤pi癣tis菌)感染头部皮肤与头发所致,临床
典型的黄癣痂由黄癣菌与表皮碎屑构成,黄豆至蚕 豆大或更大,边缘渐增厚翘起,中间稍凹形似碟 状,自觉轻度瘙痒。
黄癣菌尚可侵犯面、颈、躯干等光滑皮肤,皮疹为 丘疹、糜烂、黄癣痂,称体黄癣; 侵犯指(趾)甲者,使甲板无光泽,变厚,变黄, 称甲黄癣。
2. 白癣(tinea alba)
是目前最常见的头癣,多见于儿童。 皮损初为淡红色毛囊性小丘疹,渐扩大形成圆形
2.股癣
94%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由于发病部位潮湿, 多汗,溶易受到摩擦、刺激,因此皮损继发改变 明显,继发色沉,苔藓样变,但活动性边缘基本 存在,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可单侧或双侧发 生。
初期多在腹股沟出现红色丘疹、丘疱疹,渐扩大形 成弧形损害。由于局部接触摩擦,易向对侧传染。 特征性皮损是暗红色斑,边缘隆起有水疱、丘疹、 鳞屑,中间有丘疹、水疱。皮损可扩展至会阴、耻 骨上部、肛周、臀部。瘙痒较重,经搔抓可引起渗 液、结痂或继发细菌感染。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甲板损害的特征性改变与真菌镜检或培养可 以诊断。有时需与银屑病、扁平苔藓、湿疹等引 起的甲改变鉴别,这3种病也可引起甲板增厚不 平,呈灰白色或灰褐色,但不变脆,真菌镜检与 培养阴性。
治疗与预防
1.局部治疗 先用小刀或锉刮除锉磨甲板的病变部分,再涂 30%冰醋酸液、3%~5%碘酊、5%~10%水杨酸软膏或咪唑类霜, 1~2/d,连用3~6个月,直至病甲除尽,新甲生长完整为止。 也可手术拔除病甲,或用40%尿素软膏封包剥甲,创面愈后 外涂3%碘酊,直至新甲生长完整为止。近年用8%环吡酮胺或 5%阿莫罗芬甲涂剂,疗效较好。
上分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四种,均具传染性。 头癣在我国解放后,多数地区已被控制,尤其在城 市中罕见。但近年来由于家庭中宠养猫、狗等动物 者增多,头癣患者在一些地区有所增加。
病因与传播途径
黄癣
许兰黄癣菌
白癣
犬小孢子菌或铁锈色小孢子菌
黑点癣 紫色癣菌或断发癣菌
脓癣
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 子菌
理发:理成光头, 1次/周。理发工具应专用并消毒。理掉 的毛发应烧毁或深埋。
洗头:用硫磺香皂或2%酮康唑洗发剂洗头,1/d。 搽药:选择外用5%~10%硫磺软膏、2%碘酊、1%特比萘芬霜、 1%联苯苄唑霜等抗真菌药,1~2/d,连用6~8周。
消毒:患者的毛巾、枕巾、帽子等生活用具应煮沸消毒, 20min/次,1次/周。
真菌培养 取病发、鳞屑、痂接种于沙堡培养基, 有真菌生长,可鉴定菌种,确定致病菌。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儿头部皮损特征、真菌镜检、滤过紫外线 灯检查可作出诊断。 与头部脂溢性皮炎、头部银屑病鉴别。
治疗与预防
采用灰黄霉素综合疗法,即服药、理发、洗头、 搽药、消毒5种措施同时进行,疗程约6~8周。
服药:灰黄霉素,儿童按15~20mg/(kg·d),成人0.6~ 0.8g/d,分3次饭后服。白癣与黑点癣连服2周;黄癣与脓癣 连服3周。也可选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
1.局部治疗 ①浸渍糜烂型:渗出不多者,选择外用3%克霉唑霜、2%咪 康唑霜、1%联苯苄唑霜等。炎症明显者外用复方达克宁霜、 曲咪新霜等。渗出较多或继发感染者宜先用3%~4%硼酸液、 0.1%依沙吖啶液冷湿敷或浸泡, 20~30min/次,2/d,再 涂上述外用药。 ②水疱型:除外用上述药外,也可用复方苯甲酸酊、复方
临床上根据甲板受损的部位与程度分四型:
①白色浅表型:甲板有点片状灰白色改变。 ②远端甲下型:甲板前缘受到感染。 ③近端侧缘甲下型:甲小皮与甲板及其侧缘受到 感染。 ④全甲毁损型:整个甲板受到侵犯,正常结构被 破坏,部分或全部脱落。
【实验室检查】 刮取病甲碎屑镜检可找到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 阳性。
体癣是除头癣、手足癣、甲真菌病外,皮肤癣菌感 染其他部位皮肤所致。 股癣是发生于腹股沟、会阴部、肛周、臀部的皮肤 癣菌感染。
病因与传播途径
致病性真菌在全国各地域有所不同,红色毛癣菌 52%,须癣毛癣菌35%,犬小孢子菌9%。
传染途径主要是与患者直接接触传染,或与患有真 菌病的猫、狗接触传染,也可经被真菌污染的衣物用 品间接传染。
临床表现
发病多从甲前缘或甲侧缘开始向内蔓延,使部分甲或整 个甲板变色呈灰白色或污褐色,逐渐增厚、变形、变 脆,表面失去光泽,有点状凹陷或沟纹,甲板前缘呈虫 蛀状或与甲床分离。多数先侵犯1~2个甲,重者全部指 (趾)甲均可患病。病程缓慢,少数患者治疗不当终生 不愈。一般无自觉症状,若继发细菌感染引发甲沟炎, 局部红肿化脓,则有疼痛感。
黑(点)癣
脓癣
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 黄癣病发内有菌丝,黄癣痂可见鹿角状 菌丝及孢子;白癣病发根周可见成堆孢子;黑点癣 病发内有链状排列的孢子;脓癣可在发内或发外找 到孢子。
滤过紫外线灯检查(Wood灯检查) 暗室中检查白 癣病发呈亮绿色荧光;黄癣呈暗绿色荧光;黑点癣 无荧光;脓癣可有亮绿色荧光或无荧光。
③角化过度型:足跖或足跟部片状或弥漫性角质增厚,皮 纹粗糙,干燥脱屑,部分呈皲裂状改变。病程长,伴不同 程度瘙痒。
手癣
皮损与足癣大致相同。多因足癣传染到手部, 且多数患者从一侧手开始。 主要表现为角化型和水疱型,多位于手掌、指 屈侧、掌缘。夏季可出现水疱、鳞屑,冬季则干 燥、粗糙、增厚,甚者呈皲裂状。 病程慢性,伴瘙痒,治疗不当可多年不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