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沱牌酒精工艺清洁生产审核初步的研究——毕业设计

沱牌酒精工艺清洁生产审核初步的研究——毕业设计

沱牌酒精工艺清洁生产审核初步的研究摘要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酒精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以较快速度增长的同时, 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通过对酒精企业清洁生产进行全面的研究,开发了一套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系统。

系统采用权重法计算出每个指标的得分值,最后进行加和得出总分值,能够对已开展清洁生产的酒精企业做出科学、系统、全面的审核,从而判断企业在本行业清洁生产所达到的水平.关键词: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标体系目录第1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 (1)1.2清洁生产的发展情况 (1)1.2.1美国的清洁生产发展情况 (1)1.2.2欧洲的清洁生产 (2)1.2.3我国的清洁生产发展情况 (3)1.3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 (4)1.4清洁生产分析在环评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5将清洁生产引入环评的好处 (4)第2章清洁生产概述 (1)2.1清洁生产产生背景 (1)2.2清洁生产的定义 (2)2.3清洁生产的理论依据 (2)2.3.1废物与资源转化理论 (2)2.3.2最优化理论 (3)2.3.3社会化大生产理论 (3)2.3.4可持续发展思想 (3)2.4清洁生产的目标 (3)2.5清洁生产的对象 (3)2.6清洁生产的基本内容 (4)2.6.1清洁的能源 (4)2.6.2清洁的产品 (4)2.6.3清洁的生产过程 (4)2.6.4清洁的服务 (4)2.6.5清洁的消费 (4)第3章清洁生产审核 (5)3.1清洁生产审核原理 (5)3.1.1定义 (5)3.1.2清洁生产审核原则 (5)3.1.3清洁生产审核对象 (6)3.1.3清洁生产审核主要程序 (7)3.2清洁生产审核程序 (8)3.2.1筹划和组织 (9)3.2.2预评估 (9)3.2.3评估 (9)3.2.4方案产生和筛选 (9)3.2.5可行性分析 (10)3.2.6方案实施 (10)3.2.7持续清洁生产 (10)3.3清洁生产审核技巧 (10)3.3.1清洁生产审核实用技巧 (11)3.3.2清洁生产审核相关问题 (12)3.4产审核报告书的编写要求 (12)3.4.1清洁生产中期审核报告 (12)3.4.2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15)第4章吉林沱牌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概述 (17)第5章沱牌酒精厂车间情况及清洁生产方案 (19)5.1总体情况 (19)5.1.1烘干车间 (19)5.1.2玉米粉碎车间 (19)5.1.3液化、糖化车间 (20)5.1.4发酵车间 (20)5.1.5精馏车间 (22)5.1.6污水处理车间 (23)5.1.7动力车间 (25)第6章我国酒精工业推行清洁生产的机会 (26)第7章结论 (28)致谢 (29)参考文献 (30)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过度消耗和日益稀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从而大大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不得不开始对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重新审视经济和环境资源间的关系。

清洁生产是对污染的最有效预防方法和最佳模式,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人类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要求工业生产实施清洁生产技术。

酒精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世界石油储量的锐减,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和车用汽油醇需求量的增加,酒精的用途将更为广泛,酒精的需求量将与日俱增,因此研究酒精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审核有重要的意义[1]。

1.2 清洁生产的发展情况1.2.1美国的清洁生产发展情况清洁生产思想源于美国80年代初提出的“废物最小化”。

1984年美国环保局提出了废物最小化,其定义为“在可行的范围内减少最初产生的或随后经过处理、分类或处置的有害废物”。

它包括废物产生者所进行的源削减或回收利用,这些活动减少了有害废物的总体积或数量以及(或)毒性。

废物最小化是一个与有害废物有关的术语,因为包括了回收利用,而未能将注意力集中到源削减上,因而1989年美国环保局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并以之取代废物最小化。

污染预防是指在可能的最大限度内减少生产场地产生的全部废物量。

它包括减少使用有害物质、能源、水或其它资源的活动,以及通过节约和更有效地利用来保护自然资源的活动。

为了实施污染预防,美国联邦政府1990年通过了“污染预防法”。

随后,1991年2月美国环保局发布了“污染预防战略”,其目标为:(1)在现行的和新的指令性项目中,调查具有较高费用有效性的清洁生产投资机会;(2)鼓励工业界的志愿行为,以减少美国环保局根据诸如有害物质控制条例采取的行动[2]。

1.2.2欧洲的清洁生产欧洲最初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国家是瑞典。

1987年瑞典引入了美国废物最小化评估方法,在兰德斯克隆纳(Landskrona)市选择了7家工厂进行废物最小化评估,并取得成功,这是清洁生产审核(审计)的基础。

随后,荷兰、丹麦、奥地利等国也相继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荷兰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和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税法条款。

采用革新性的清洁生产或污染控制技术的企业,其投资可按1年折旧(其它投资的折旧期通常为10年)。

每年都有一批工业界和政府的专家对上述革新性的技术进行评估。

一旦被认为已获得足够的市场,或被认为应定为法律强制要求采用者,即不再评为革新性技术。

清洁生产的概念在荷兰已相当深入广泛。

由于荷兰在清洁生产领域的成功,荷兰人编制的若干清洁生产审核手册(包括通用性和行业性的)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译成英文向世界各国推广。

欧盟委员会也通过了一些法规以在其成员国内促进清洁生产的推行。

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通过的“综合的污染预防和控制”(IPPC)导则。

该导则要求欧盟成员国在3年内建立本国的法律法规,将污染预防和污染控制综合起来考虑以减少对环境的总危害。

主要做法是要对有关装置颁发综合的排污许可证,而不仅仅针对单独的环境相,例如水或大气颁发排污许可证。

其结果可能导致在某些情况下简单的末端处理不能满足新的要求。

因为有些污染物在简单的末端处理中只是由一个环境相转移到另一个环境相中(例如废水中的重金属由絮凝沉淀而转移到污泥中),并不能减少其排放到外环境的总量。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清洁生产,直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才能满足要求[3]。

1.2.3我国的清洁生产发展情况从1992年开始,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帮助下,我国逐步开始清洁生产的理论研究、企业示范和宣传推广工作,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1)清洁生产机构建设已具雏形1994年底成立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以后陕西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天津市相继成立了省级清洁生产中心,化工、石化、船舶、航天等也成立了行业清洁生产中心。

这些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清洁生产中心目前是在我国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中坚力量。

(2)清洁生产理论体系已经形成通过与国外理论界的密切交流以及本国企业的不断实践,已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清洁生产方法理论体系,出版了《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和与之配套的《培训教材》。

这个方法论体系已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接受,目前国内各行业、各省市举办的培训班均采用上述《手册》和《教材》作为培训材料,并以此指导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3)企业示范取得显著的成效目前,我国已在纺织、印染、化工、石化、电镀、制药、啤酒、酒精、建材、钢铁、造纸和制药等几十个行业的100多家企业中进行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示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经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在投入很少的情况下,一般可削减全厂废水量10%-20%,污染物量8%-15%,而审核重点的污染物削减量可达20%-40%。

据参加国家环保局支援项目“推进中国清洁生产”(B-4子项目)的29家企业统计结果,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每1000元的投入,可削减审核重点COD产生量5.4吨/年,产生30674元/年的经济效益。

这29家企业共投入78.3万元来实施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而经济收益却高达2400万元/年。

这29家企业在清洁生产审核中还通过了59个设备更新方案,预计实施后可产生经济效益17967万元/年,削减COD9967吨/年及其它大量污染物。

(4)清洁生产的政策框架正在构筑国家环境保护局已决定结合现行环境管理制度推行清洁生产。

例如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增加清洁生产内容;申请污染治理专项基金之前须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国家重点污染控制区的重点污染企业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要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等。

这些政策的落实将大大促进清洁生产在中国的推行[4]。

1.3 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理念,这种理念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

1.4 清洁生产分析在环评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方位的污染预防,减少全过程的污染物产生。

因此,在环评的同时进行清洁生产分析,不仅可进行污染控制,又能进行污染预防,从而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减少污染。

若在项日建设之前有效的进行清洁生产分析,可促使项目在设计时就采用节能、降耗、减污的清洁生产方案或措施,从而减轻了建设项目的末端治理负担,提高其环境可靠性,降低其环境风险,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可见,将清洁生产概念引人环评中,将大大提高环评质量,并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充分提高效率,达到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这一理想的环保状况。

环评与清洁生产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许多数据和材料是互通的,而且二者均要求对建设项目的原材料、工艺路线及生产过程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因此,二者有着很好的结合界面,主要表现在:①环评中的工程分析可进一步拓展为清洁生产分析所用;②环评中对环保措施的分析要求可进一步延伸,同样适用于清洁生产措施分析[5][6]。

1.5 将清洁生产引入环评的好处在环评中增加清洁生产分析内容可促使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措施和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物,使企业的生产发展与环保相协调,满足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提高了环评报告的质量。

此外,由于环评制度是国家强制的法律制度,因此,编制环评报告书,同时也是向企业领导和职工宣传清洁生产思想,无形中扩大了清洁生产的宣传,对企业、对社会均是一种贡献。

第2章清洁生产概述2.1 清洁生产产生背景发达国家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反映非常强烈。

相关主题